孩子咬指甲成“癮”並非缺乏維生素,背後真相是這樣的

孩子從小到大,會培養出很多習慣,這些習慣也會伴隨在他們長久的生活中。 不過有些習慣並不能稱為好習慣,很可能會因此改變生活和人生,帶給他們難以想象的傷害。就像有些小孩子從小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咬指甲,他們總習慣性地把手指頭放到嘴裏,啃咬着指甲,一點點地把指甲蓋都咬下來。

家長會看到孩子們雙手十指的指甲到最後都成了彎彎曲曲的,有的甚至都被啃到血肉模糊。對這一點家長很頭痛,好好的指甲為什麼不能去用剪子剪而一定要動嘴呢?家長或許也沒少採用辦法,什麼打罵,強行拽出手指,或是威逼恐嚇,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孩子還是照咬不誤,指甲稍微一長出來,就又給咬沒了。長期咬指甲,不光影響美觀,還容易滋生細菌,這更是家長所擔憂的問題。

這種壞習慣發生後危害都有什麼呢,我們來聽聽醫生的講述

咬指甲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1. 幼兒時期口欲期未滿足

都知道小孩子在幼兒時期會有很長的一段口欲期時期,他們會好奇所有的東西,並通過嘴巴感知來嘗試。有些小孩正是因為小時候的口欲期沒有被很好的滿足,才會引發長大繼續咬手指來滿足這種慾望。有些家長看到孩子願意把東西放到嘴裏,害怕不衞生,就強行的給阻攔下來,可是孩子這個階段正是用咬的行為去感受周圍的世界,一旦被強行阻攔下來,心理上仍然是不能接受的,他們只能選擇用咬自己手指的辦法來舒緩,久而久之,就徹底改不掉咬指甲的習慣了。

2. 咬指甲是一種心理焦慮的表達

咬指甲不單單是一種動作和習慣,其實是孩子心理上的一種表達。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咬指甲完全是出於自身的一種焦慮感的釋放。他們面對一些容易焦慮的事情上,比如學習的不順利,家庭環境的不和諧,以及社會交往上的問題難以解決時,咬一咬指甲,心理的負擔和重壓就會感到輕鬆許多,這個咬指甲的聲音會讓人心情放鬆。但是這種方式只是短期的釋放,長久下去,孩子內心的焦慮仍然無法根本解決,就會因焦慮堆積發展成抑鬱,就是我們常説的抑鬱症。

長期咬指甲的危害是什麼

1. 形成抑鬱

咬指甲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的一種習慣成自然,每一次咬指甲都是一種焦慮的釋放,但內心太多的焦慮在一起,沒有實質解決,就會在某一天變成抑鬱。他們用這樣的行為掩蓋了內心的恐慌和焦躁,但是也埋下了更嚴重的病患隱情。

2. 形成長期心理疾病

如果小孩子這種抑鬱情緒能夠很好的釋懷和自我排解克服,那麼孩子或許就會自己改變這一壞習慣,性格也會逐漸恢復正常;但是沒有自我克服和紓解的能力,家長也沒能儘快的發現和改變孩子心理問題,就容易讓孩子們越陷越深,成為長期難以治癒的心理疾病。

因此家長不要把咬指甲當成單純的習慣動作,而應該更重視起來,看成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危害,及早地去解決和治療,幫助孩子們度過這個心理難關。

家長如何做:

1. 根據實際原因,適當採取措施

面對孩子咬指甲,不能強制去阻攔,而應該分清他們咬指甲的根本原因再去考慮解決措施。詢問孩子是否有內心的恐慌和焦慮,鼓勵他們説出內心的想法,去幫助解決問題和焦慮,孩子們心情好了,咬指甲的頻率也就會減少。儘量不要責罵和訓斥,這隻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慌感。

2. 確定是否是身體問題

除去心理問題,孩子咬指甲也有可能是缺鋅的表現,這在快速發育階段的孩子身上尤為明顯。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詳細的微量元素檢查,如果是缺鋅,那就儘快的食補,來提高孩子的鋅含量。

不論是心理還是身體原因,孩子咬指甲的行為都不能算好的習慣,家長要在平時多注意觀察,多溝通,早發現孩子咬指甲的根源,儘早的避免孩子出現更大的心理問題,來幫助他們快樂和健康的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6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咬指甲成“癮”並非缺乏維生素,背後真相是這樣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