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蛇口港出發,駕車沿南海大道一路北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藍色拱門遙相呼應。途中,海上世界、蛇口網谷、深圳大學、深圳高新園等城市地標相繼從眼前掠過,勾勒出現代化、國際化的濱海城區形象。
從工業區到自貿區、從灘塗到灣區明珠、從改革試驗田到創新沃土,四十載光陰荏苒,乘着改革開放的浩蕩東風,深圳南山區的發展日新月異。深圳市委常委、南山區委書記王強表示,南山正搶抓戰略機遇,朝着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的發展目標加速推進。
●敢闖敢試改革先鋒
蛇口赤灣山下,赤灣地鐵綜合體項目內施工正忙,兩年後一個現代化城市綜合體將在此拔地而起。
“40年前,赤灣這裏還是一片荒山禿嶺,只有一條山路。”今年70歲的方誌強,是廣州航道局設計研究院的老職工。40年前在深圳開山填海、建港修路的工作場景,仍歷歷在目。
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數人拿的是固定工資。方誌強所在的碼頭項目,被列為定額超產獎勵制度工資改革試點。改革第一個月,大部分人就拿到了108元獎金。“108元,當年相當於很多人兩個月的工資。”方誌強説。
蛇口的這項改革,打破了“大鍋飯”。隨後,管理體制、幹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工資制度、住房制度……一系列探索與改革層層鋪開,為全國改革開放積累了經驗。
招商局集團董事王崔軍認為,從蛇口到南山,最重要的經驗就是通過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一批又一批企業家在此創新創業。
2019年,南山區推出“創業大禮包”,打造企業“拎包入駐”模式。“以前開辦企業需要近一個星期,來南山後,沒想到只要一天就完成了。”拿到第一份“創業大禮包”的西加雲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方表示。
南山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為企業、人才提供更好服務。對創新的包容、對規則的尊重、對企業的呵護,吸引眾多優秀人才和創新企業入駐。
2010年,劉若鵬留美歸來,將光啓技術公司落户南山;2012年,上海人周劍帶着“機器人”夢想來到南山,創辦了優必選科技;2014年,孵化於香港科技園的商湯科技,將重心轉移到南山……
騰訊、華為、平安、招商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從這裏走向世界;中興通訊、中集、邁瑞等大型企業,在這裏發展壯大;大疆創新、海能達等一批新鋭企業,從這裏冉冉升起。截至2019年11月底,南山區累計商事主體達504952户。2019年南山區GDP達6103.69億元,相當於1990年78億元的78倍。
●創新引領人才優先
8月6日,戴爾企業解決方案中心正式落户深圳南山區科興科學園。
南山,如今是我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國內許多互聯網公司總部或區域總部,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區域總部,以及新興產業的科創企業,都坐落於此。
“幾十年來,南山走出了一條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產業迭代升級之路。”南山區區長黃湘嶽介紹,改革開放以來,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三來一補”加工貿易,到上世紀90年代轉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再到前瞻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南山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南山經濟的高強度韌性,得益於其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表示,近年來,南山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平台經濟,搶佔雲計算、大數據、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產業化的先機。
創新驅動要靠人才驅動。近年來,南山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安居、服務等多個方面工作,持續不懈為人才創造更優異的發展環境。
“對國際頂尖人才和團隊,南山區每年至少可支持1000萬元。”南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小蓉介紹,今年區裏發放人才補貼超過5億元。
目前,南山全區人才總量超過110萬名,約佔從業人數的83%。其中博士1萬多名,碩士近10萬名。
人才持續流入為南山創新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019年,南山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7000件。2020年上半年,南山區GDP為3042億元,同比增長2.5%。
●天藍水淨宜居宜業
全長13.7公里的大沙河,北起羊台山,南通深圳灣,縱貫南山全境。
過去,隨着經濟發展及人口劇增,大沙河水污染嚴重,到上世紀90年代,變成了一條“臭水河”。經過20多年的持續治理,如今大沙河又恢復了清澈。
大沙河的變化,是南山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打造民生幸福城區的一個生動樣本。
南山居民温煒鑫的手機相冊裏,集滿了隨手拍下的精美圖片。在他看來,美麗的深圳灣和“南山藍”已成了這座城市的標籤。
如今的南山,西麗湖畔湖光山色,人才公園裏四季繁花,華僑城濕地內百鳥翔集。散落在城區的136個公園,讓居民能推窗見綠、開門見園……
斑駁的城牆,方磚石板小路,嶺南特色的建築……2019年,南山區遵循“就地保護、活化整治”的方針,啓動南頭古城特色文化街區建設工程。此次改造,既保留了古城古樸的歷史韻味,又滿足了現代居民的居住要求。
2019年,南山九大類民生領域投入218.9億元,較2018年增長6.2%。除了完成20件民生實事,南山還安排民生微實事專項資金2億元,實施3000件民生微實事,努力辦好羣眾的身邊事。
“現在的南山,學校多了、醫院好了、辦事更方便了,各類文體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在南山打拼多年的廖迪杉説。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31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