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建立規則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然而,只要方法得當,建立規則也沒有那麼難。那到底怎麼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來制定相應的規則呢?
0-1歲,給孩子一個規律的生活環境很多人都説,孩子1歲之前不需要講規則。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不全對。所謂“不講規則”,説的是不要硬生生地講規則的條例。這樣做,孩子不僅聽不懂,而且還會傷害他的安全感。但是,立規則的預熱是需要做的。
第一個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規律、穩定的作息習慣。
好習慣其實就是守規矩。所以,從孩子出生起到1歲,父母該做好的一件要緊事,就是給孩子一個安穩、規律的作息時間,以及一個固定的撫養人。
頭一個月開始,就需要逐漸地幫孩子區分白天、黑夜,白天就多陪孩子玩兒,到了晚上,就儘量保持平和、舒緩的節奏。
其次,就是要跟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最好自己帶,不要撒手不管,完全交給老人。父母如果在孩子早期不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後面往往會花更多力氣去進行彌補。
第三,這個時候
的孩子,大人要做好安全防護,多用誇張的表情和言語去跟孩子互動。
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坐起來,慢慢會爬,會走,隨着活動能力的發展,探索能力也進一步增強。
同樣需要提醒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並不能理解“不”的含義,所以,避免讓孩子陷入危險之中,不需要大聲説“不”,把他抱起來並帶他離開危險的地方就好了。
1-2歲,利用秩序感建立初步的規則秩序感是規則意識的初步形態,並由此逐步上升為對規則的要求: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規則。
這個階段的孩子,秩序敏感性常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以及物品的要求上。因此,家裏的日常用品最好不要隨意更改它們的位置。同時,可以引導寶寶自己收納整理玩具,建立用完東西歸還原位的規則,讓寶寶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
2-3歲,別和獨立期孩子硬碰硬2歲以後,孩子進入了規則的敏感期,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幫孩子建立規則。不過,孩子同時也進入到第一個獨立期,或者稱為叛逆期。
1.規則要清楚、具體,讓寶寶容易理解,讓他知道可以做什麼,而不只是他不能做什麼。比如,“你生氣了,可以打毛絨玩具或枕頭,不可以摔媽媽的手機”,而不是“不要亂扔東西”。
2.多建立正面的規則,避免使用消極地責備、威脅和抱怨,如,“為什麼你總是在牀上吃東西?”“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你不要總是……”
3.立規則的過程中,爸爸捲入,孩子的規則會建立得更好。
4.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講規則,在他哭鬧的時候,聽不進任何話。這時候,先共情,等孩子心情平復下來再立規矩。
3-6歲温柔而堅定的制定規則的界限3歲以後,孩子開始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接觸到了更多的規則,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過程。同時,孩子的安全感也基本上已經建立好,並慢慢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良
1.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為。
2.別人的東西不要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3.從哪裏拿的東西放回哪裏。
4.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5.不可以打擾別人。
6.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