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
中國十大
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
中國十大
名橋。
一、北京盧溝橋: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五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一塊,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稱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盧溝橋是根據永定河水流的特點設計的。橋身全部都用白石,全長21—2.2米,加上兩端引橋,總長266.5米。有11個橋拱,面寬7.5米,有欄板279塊,左側石欄雕柱140根,右側141根,柱高1.4米,柱頭均雕蹲伏的石獅。盧溝橋還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橋的兩側有281根望柱,柱頭刻着蓮花座,座下為荷葉墩。望柱中間嵌有279塊欄板,欄板內側與橋面外側均雕有寶瓶、雲紋等圖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歷代雕刻的數目不同的石獅,其中大部分石獅是明、清兩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這些石獅蹲伏起卧,千姿百態,生動逼真,極富變化,是盧溝橋石刻藝術的精品。由於橋上石獅多得叫人無法數清楚,因而北京地區流傳着一句歇後語:“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數不清”。1961年,文物工作者採用編號的辦法,共清點出石獅485頭。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橋上的石獅多達489頭。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畔響起了第一聲抗日炮聲,民族解放戰爭在此揭開序幕。盧溝橋史料陳列館於1981年7月7日在橋頭正式對外開放。1987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落成。紀念館台階上有一座高4米的藝術雕塑----《獅醒》,象徵着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中國十大名橋北京盧溝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二、潮州廣濟橋: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東門外,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為中國第一座啓閉式浮橋。廣濟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初為浮橋,由浮船連結而成,初名康濟橋。後自兩岸向江心逐墩修築,至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建成23墩。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橋重修,於橋上修築樓閣12座,橋屋126間,並統一名稱為廣濟橋。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譚倫增建一墩;嘉靖九年,減船六隻,形成目前十八梭船廿四洲風格。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時任知府張自謙再修,並鑄H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御水”。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洪水,東墩H牛墜入江中。有此民謠道:“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二隻H牛一隻溜”。橋全長約520米,現存古橋墩21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十大名橋潮州廣濟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三、揚州五亭橋:五亭橋,又名“蓮花橋”,位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的瘦西湖的蓮花埂上,是該市的標誌性建築。五亭橋是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駐紮在揚州的兩淮鹽運使高恆為了迎接乾隆帝南巡,開鑿了從揚州城向西北直抵平山堂的蓮花埂新河(即瘦西湖),並在蓮性寺以北的湖面狹窄處建造了五亭橋,以便於南北通行。五亭橋的構思仿自北京北海金鰲玉 橋和五龍亭,因此乾隆南巡到此曾評價它有北海瓊島春陰的意境。這座橋的創造性在於將橋、亭合二為一,形成亭橋;又將五亭聚於一橋,亭與亭之間以短廊相接,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屋面。橋上五亭造型秀麗,黃瓦朱柱,配以白色欄杆,亭內彩繪藻井,富麗堂皇。與拱形橋身比例適當,配置和諧。橋下列四翼,橋身正側共有15個橋孔。清代李斗的《揚州畫舫錄》稱:“月滿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暄。”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中國古代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中國十大名橋揚州五亭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四、太原十字橋:山西晉祠十字橋(1102)十字橋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主體建築聖母殿前,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橋樑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樑連接,上鋪十字橋面,魚沼飛樑,漢白玉欄杆,方磚鋪面,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遊人都可以通過。因這橋構造奇巧,民間傳説是魯班建造的。
中國十大名橋太原十字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五、晉江安平橋: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晉江市的安海鎮,安海古稱安平,橋因此得名,因橋長五里,又稱它為“五里橋”。安平橋是用花崗岩和沙石構築的梁式石橋,橫跨晉江安海和南安水頭兩重鎮的海灘,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前後歷經13年建成,明清兩代均有修繕,現為國家撥款依舊重修保留原狀,聞名天下。目前的橋全長為2070米,橋面寬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鋪架橋面,兩側設有欄杆。橋墩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築法,呈四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形式,尚存331座,狀如長虹。長橋的兩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欄杆柱頭雕刻着雌雄石獅與護橋將軍石像。整座橋上面的東、西、中部分別設有五座涼亭,以供人休息,並配有菩薩像。兩邊水中建有對稱方形石塔四座,圓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豐滿慈善。中亭有兩身護橋將軍,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穿甲,手執劍,是宋代石雕藝術的精華。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中國十大名橋晉江安平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六、石家莊趙州橋:趙州橋建於公元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並贈牌紀念;1999年被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宋哲宗賜名,意為“安渡濟民”),位於河北趙縣┖由希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橋上有很多的東西,類型眾多,豐富多彩。
中國十大名橋石家莊趙州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八、瀘定鐵索橋:瀘定鐵索橋坐落在瀘定縣城西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裏,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赤我國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
中國十大名橋瀘定鐵索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九、清陵五音橋:五音橋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此橋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時能發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樂,包羅我國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稱此為“五音橋”。敲擊時需用木質敲擊器,已獲得最佳效果。橋全長110.60米、寬9.10米,橋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塊,兩邊安設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每塊欄板的形狀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塊順着敲擊,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是一座能發出音響的建築物。
中國十大名橋清陵五音橋
中國曆代能工巧匠所建的橋樑不計其數,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中國十大名橋更是橋樑中的瑰寶,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並且記錄下了橋文化的絢爛多彩。下面一起盤點中國十大名橋。
十、頤和園玉帶橋:玉帶橋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該橋單孔淨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蛋尖形橋拱,特別高聳,好似玉帶。此橋舊名“穹橋”俗稱駝峯橋,均以形象命名。玉帶橋的造型具有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石拱橋的風格,以纖秀挺拔,輕巧為其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