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解放軍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於2020年8月2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王海的名字,是隨着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傳遍祖國四面八方、震驚大洋彼岸的。在那場保家衞國的戰鬥中,他率領年輕的志願軍空軍“王海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多次,擊落、擊傷美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王海本人擊落、擊傷美機9架,成為“王牌飛行員”,先後榮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述王海上將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在戰鬥生涯的空中人生。
早年生活 1926年1月19日,王永昌(也就是後來的王海)出生在山東省煙台市一户貧困的市民家庭中,當時家中上面有年邁的祖父母,下面已經有一個女兒和四個兒子,小永昌的出生更讓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永昌的祖父原來是個製作鞭炮的手藝人,年輕的時候憑藉着手藝吃飯,也攢下了幾個錢,先後把兒子們送去讀書,尤其是永昌的父親在十六七歲就考中了秀才。
然而這種光景沒有持續很久,後來祖父在一次工作中崩壞了手指,造成了殘疾,外加上戰爭的動盪,家中光景也越來越差,永昌的父親先後開過小賣部,辦過小報,又幹過警察,當過文書,以此謀生。由於家裏窮,大姐沒有上過學,是個文盲,早早嫁人,二哥、三哥讀了幾年小學就過早地出賣勞動力謀生去了,四哥也沒上過學,全靠在家裏跟着父親學習讀書識字。到了小弟永昌,家人覺得不能再耽誤孩子,所以決定讓永昌上學讀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能夠上學的永昌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從小養成了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無論是做遊戲還是做功課,從不肯落人之後。上小學時他連跳兩級,所有課程都學得紮紮實實,課堂回答、考試成績比那些家教優良的富家子弟有過之而無不及。
讀中學期間,永昌經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李新民的介紹,參加了青年中隊,還是學生的他,就趁着黑夜,把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小報、傳單貼在大街小巷,有時候還會扔到偽政權機關和財主家的深宅大院裏。 早年的這些經歷為他日後的戰鬥生涯打好了基礎,一方面是練就了過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在和敵人的交兵中,對戰爭有了初步認識。 1945年,也就是日本投降的那一年,王永昌經過組織的歷練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他還不足20歲。對於年輕的他來説,可能也從來沒想到自己以後的人生會和天空為伍。 進入大學學習飛機駕駛 抗張勝利之後,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在山東臨沂革命老區創辦了一所軍政幹部學校——人民革命大學,也就是山東大學的前身。 當時懷着“到革命大學學習革命道理,投身革命事業,做一個革命者”的心情,王永昌進入了人民革命大學。也就在此時,由於要背井離鄉去讀書,離開從小生活的海邊,王永昌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王海,以表示自己對故鄉的思念。 入校後,陰差陽錯的是,當時為了落實中共中央鞏固東北根據地的決定,加強東北地區的工作,王海所在的人民革命大學第四班學員被選中奔赴東北。 1946年6月,抵達東北的王海又被分配到航校學習航空技術,就這樣,一個王牌飛行員正式開始了自己的空中生涯。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國內外形勢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空軍準備了條件。高層領導非常重視航空技術人才的培養,並把這項艱鉅的任務交給早年在蘇聯學習航空的王弼、常乾坤等人。劉少奇還親自指示,“東北是日軍侵華戰爭的主要基地,該地航空器材多,是我們着手興辦航空事業的一個有利條件。”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
一是戰爭形勢的不穩定。抗日戰爭剛結束,蔣介石就發動內戰,大舉進攻東北,還沒開始上課,航校就被迫轉移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學員們常常在上課時受到轟炸或者掃射,後來在東北的天寒地凍的11月,全校師生又從牡丹江北遷往興凱湖畔的東安。不僅要白天上課、飛行,晚上還要輪流值崗,防止特務和土匪的破壞。
二是教學器材簡陋。幾間破房子,擺上幾張桌子幾條板凳,便是教室,一些俘獲的破飛機的機身、機翼、機尾、座艙、發動機等搬進來,就是教學用具。有些飛機是七拼八湊裝起來的,計時錶被人卸走了。為了掌握飛行時間,大家就找個鬧鐘掛在脖子上或綁在腿上計時。
三是物質條件艱苦。當時千瘡百孔的營房經過簡單的修繕便成了宿舍和教室,遭到嚴重破壞的機場設施還在修建中。伙食不分級別,一律是六人一桌,一盆看不到油花的湯菜,主食是苞米碴子、高粱飯,食堂連個板凳都沒有,大家都圍着桌子站着吃飯。由於東北寒夜温度太低,大家在半夜裹着單薄的被子擠在一起,腦袋露在外面,半夜醒來嘴巴上就結了一層冰。
但是艱苦的條件並沒有打倒王海和戰友們。在這裏,他們首次觸摸了飛機,首次衝上了天空,並把握了單獨駕馭戰鬥機的技能。日方教練對王海的聰明和頑強感到震驚。他先後以優異的成績從一期、二期飛行班畢業。之後又進入航校速成班,進行為期六個月掌握蘇製作戰飛機的速成改裝班。
奉命北上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新中國建立之後,百廢待興,空軍組成訓練並沒有開始太久,1950年6月,朝鮮內戰就爆發了。為了援助戰火中的朝鮮人民,保衞社會主義祖國的安全,毛主席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重大決策。
王海作為經驗較為豐富的空軍戰士,被任命為空軍第三師第9團第一大隊大隊長,後全師奉命編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的戰鬥序列,擔負起前線戰鬥任務。
如果説之前的學習和戰鬥是打基礎,那麼也就是從這裏開始,王海真正意義上空中戰爭打響了,用他自己的話講“他們是把腦袋瓜子別在褲腰帶上去得朝鮮。”
在“打擊美國空中強盜”的號召下,全國軍民一條心,共捐獻飛機三千六百架,其中非常有名的“常香玉號”飛機,就是著名豫劇大師常香玉到各地公益表演170多場後,用演出的全部收入捐獻了一架戰鬥機。
全國上下可以説對這場戰鬥充滿了期待,王海後來回憶,“當時有小孩子給我們寫信:你們要是被美國人打下來,你就不配當一個共產黨員、不配為中國人民的飛行員。”
但是實際情況是,當時的美國空軍實力非常強勁,號稱“世界第一”、“王牌中的王牌”。在朝鮮天空上橫行的美國飛行員,大都參加過二戰,是“喝”過成千上萬噸航油,飛過上千小時的空中“老油條”。他們中不少人由於長期高空飛行,吸純氧過多,把腦門都飛禿了。加上6年的太平洋戰爭,使他們對亞洲的天空已經十分熟悉。可以説,王海他們面對着當時強大的對手。
而王海和他的戰友們飛行時間只有200多小時,在噴氣式飛機上飛行還不到20小時,尚未取得噴氣式戰機的“駕駛執照”,(這裏補一句,按照世界慣例,訓練噴氣機飛行員一般需要300小時,美國更規定為500小時。)出發前,他們剛剛飛完高空中隊(4機)編隊和單雙機攻擊等訓練課目,8機編隊只飛了幾次,空中動作量一大就要散隊。有相當數量的飛行員在上戰場前,還沒來得及用機炮開過炮。
但形勢已不容許中國空軍從容地培養自己的飛行員,跨出國門剛20天,志願軍的1300部汽車就被美軍飛機毀掉了一半。同時,在美偵察機一再發現我軍部署,航空炸彈造成巨大傷亡的面前,彭德懷老總髮了脾氣,要求空軍速派飛機支援。
1951年11月18日上午,王海率隊向正在轟炸清川江橋的60餘架美F-84型戰鬥轟炸機發起攻擊。老練的美機身經百戰,擺出圓圈戰術,首尾相銜,互相掩護,尋機咬尾攻擊。
雖然美機的水平機動性能優於我方米格-15,然而垂直機動性能卻要遜色不少。就是抓住了這一點,王海立即率隊拉起,爬高後向美機羣進行俯衝攻擊,而後再拉起,再攻擊……如此反覆,美機圓陣大亂。王海大隊在500米的距離上三炮齊發,2架美機翻滾着墜下……以6架飛機攻擊60架敵機,我軍取得了5:0的勝利。
旗開得勝之後,王海帶領的年輕空軍表現得更加英勇,他帶着飛行大隊,與美軍交戰80多次。總共擊落敵機29架,其中僅他一人就擊落了9架,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南廣場,至今還陳列着一架繪有9顆紅星的米格-15比斯殲擊機,這是王海在這場戰爭中的功勳飛機。
不僅僅是王海本人,他所在的王海大隊,和整個志願軍空軍都為這場戰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有一組數字也許很能説明問題:志願軍空軍自朝鮮戰爭參戰以來,共參加戰鬥366次,擊落美國空軍和參與侵朝戰爭的其他國家空軍飛機330架,其中擊落美機206架、擊傷52架,志願軍空軍被美機擊落144架,擊傷122架,毀傷比為1:1.3。經過兩年八個月的作戰,志願軍空軍由不會打仗,到學會打仗;由打小仗,到打大仗;由單一機種作戰,到在朝鮮三千里江山的上空,留下了一條永世醒目的行跡。王海個人也創下了人民空軍個人擊落擊傷敵機的最高記錄,在朝鮮作戰86天,就提升副團長。當了5個月團長後,又被任命為副師長,這時王海才27歲, 又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稱號。(要知道,在兩年零八個月的抗美援授朝空戰中,僅僅有6人獲得了“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在志願軍空軍的打擊下,美空軍戰鬥轟炸機的活動空域縮小至清川江以南,B-29戰略轟炸機從10月起轉為夜間行動。在高射炮兵的配合下,志願軍空軍奪取了清川江以北一定空域的制空權。這一地區很快便被美國人稱為“米格走廊”。美國空軍也被迫決定,“戰鬥轟炸機以後不在米格走廊內進行封鎖交通線的活動”。
走上軍中管理崗位
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為了防止國軍在東南沿海的威脅,王海所在第三師奉命由東北軍區空軍建制劃歸華東軍區空軍建制,由瀋陽轉移到浙江嘉興駐防。
1954、1955年間,王海先後擔任空軍殲擊航空兵師副師長、師長,他所在的部隊參加瞭解放浙江沿海島嶼的戰鬥。在解放一江山島的戰鬥中,我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王海率領他所在的師擔負協同陸、海軍奪取制空權並掩護陸軍登陸作戰的任務,在保護轟炸機反擊戰中,不僅出色完成任務,還成功掃射國民黨地上目標。
一次次出色的戰鬥,使王海得到領導的重視。
1965年11月,王海被調任空軍的第5軍擔任副軍長,1975年再次勝任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轉入陸地領導職位後,王海仍然保持着自己作為一名飛行員的高標準、嚴要求。
七八十年代是我國空軍與世界距離最大的時間:美國、蘇聯等國家的第三代戰鬥機現已大規模執役,但我軍那時的主力居然仍是榜首代的殲-6,連殲-7都是少見的領先配備。我國嘗試與西方進行了航空協作,但終究不歡而散。隨着中蘇關係的平緩,空軍決議從蘇聯——這個熟悉而又生疏的北方街坊手中取得新式戰機和技能。
我國代表團調查蘇聯的戰機後,蘇方一直向咱們推銷廉價、航程較短、電子設備相對粗陋的前哨戰鬥機米格29。調查團把有關情況彙報回國,懇求確定。
那時候,空軍內部提議買米格29的聲音很高。尤其是在那時軍費很低的情況下,廉價而富於搏鬥功能的米格-29無疑更加貼合我國空軍的現行體系。但王海上將力排眾議,堅持要買價格高昂的蘇-27。 他説:“米格-29航程太短,咱們將來的我國空軍,一定要是能遠距離突擊的進攻性空軍!寧可買貴的配備,也不要圖廉價,買那些到手就落後的東西。”他敏鋭的認識到,米格-29引以為豪的搏鬥功能在將來空中戰役中含義不大。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王海上將的遠見是非常正確的。 蘇聯晚期和俄羅斯初期的形勢動亂讓引入蘇-27充滿了變數。在那段為了引入蘇-27而鬥爭的歲月裏,60多歲的王海始終堅持着每週查看對接進程。他有一次跌下樓梯,受傷嚴峻,但卻連醫院都不去,而僅僅是用雲南白藥湊合着治療。他不願對上級提到自己的傷勢,面臨部屬的勸阻,他斬釘截鐵地説:“蘇-27沒有在我國落地,我是不會歇息的!” 90年代,我國終於從俄羅斯成功引入了蘇-27系列戰機,為我國空軍配備的重生奠定了根底。跟着蘇-27們到來的還有蘇霍伊的生產線、戰機的技能和規劃材料和很多先進的航空武器,這變成了我國航空工業在新世紀後騰飛的根底。可以説,蘇-27項目和技能的引入,讓我國空軍和航空工業最少前進了20年,再次回到了世界航空工業的榜首隊伍中。全部蘇-27項目以今日的幣值看待,耗資200餘億美元,約合1370餘億人民幣。這個價格換來全部空軍和航空工業的飛越,是非常划算了。而這些功勞不得不歸功於王海上將的先見之明。 王海上將這一生,馳騁藍天,創立了赫赫軍功,他所率領的英雄大隊和英雄戰士們立下的不朽功勳,在中國空軍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無人能比,是中國空軍的驕傲。他後半生在中國航空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比起前半生的輝煌而言,毫不遜色。離開藍天之後,王海成為了廣州軍區空軍司令。直接從副軍長直升到空軍軍區司令。連升了3級。這樣的待遇目前也只有王海才享受過。1985年,王海又勝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黨委副書記。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後第一次授銜中,王海被第一批授予空軍上將軍銜。 在他的培養下,大批優秀的空軍人才得以快速成長起來,部隊的各項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建設和發展也正是在他們這樣一批出生入死沙場的前輩領導下完善起來。共和國的今天,也正是得益於他們這羣前輩們的付出和努力,現在,接力棒交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更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擼起袖子加油幹。
1984年7月,時任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率中國軍事代表團應邀訪問美國。在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會見中,當張愛萍介紹王海同志是我空軍副司令員時,美空軍參謀長、四星上將加布裏埃爾驚奇而又激動地走到王海面前説:“你就是那位朝鮮戰場上的王海?我當年在朝鮮就是被你打下來的。”王海器宇軒昂,笑着説:“如果你再敢侵略我們,我還要把你們打下來。”頓時引起了一陣笑聲,張愛萍將軍笑着説:“這真是不打不相識啊!”
這隻言片語足以見得王海上將作為一名軍人的率真、耿直,以及對家國情懷難以割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