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歷來重視炮兵建設,在中越戰爭期間,英雄的人民解放軍炮兵使用絕對壓倒優勢的炮火狠狠的教育了忘恩負義的越南小霸。
一 加農炮
我軍在越戰期間主要使用了59式130毫米加農炮和56式85毫米加農炮
1、59式130毫米加農炮
1959年,兵器工業部127廠按照原蘇聯M-46加農炮仿製成功59式130毫米加農炮。火炮採用單筒身管,裝多孔式制退器;手動橫楔式炮閂;變後坐制退機,液體氣壓式復進機,兩機分別佈置在炮身上、下部,均為杆後坐形式;炮架由搖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組成,大架裝有炮身推拉器,行軍時,解脱反後坐裝置,將炮身後拉,以縮短火炮行軍長度;瞄準部分分為方向機、高低機、平衡機、瞄準裝置組成,高低機為單齒弧外齧合式,平衡機為氣壓式,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周視瞄準鏡、直接瞄準鏡與照明具組成。全重8.5噸,炮班8人,六輪卡車牽引,射速6-8發/分。最大射程27千米。此後結合了122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結構設計,使得59式的全重減輕了2.1噸,射速提高到8-10發/分。命名為59-1式。該炮在79年對越自衞反擊戰時表現出來的性能非常優越,火力猛、射程遠、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參戰官兵的讚譽。進入80年代,我軍又為130毫米加農炮研製了底排彈、底凹彈、子母彈等多種新彈種,最大射程增加到38千米。越軍的重炮射程還不到130加的一半,遇到130加就只有挨炮的份。
口徑:130毫米 行軍狀態全重:8450千克 戰鬥狀態全重:7700千克
行軍狀態長:11730毫米 行軍狀態寬:2450毫米 行軍狀態高:2550毫米
火線高:1380毫米 身管長:6850毫米 初速:930米/秒 最大射程:27150米 最大射速:7-8發/分 高低射界:-2.5度-4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 炮班人數:9人
2、56式85毫米加農炮
該炮是前蘇聯D-44式毫米加農炮的改進產品,1956年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裝備部隊,主要用於反坦克。該炮採用帶大側孔衝擊式炮口制退器的單筒身管、半自動立楔式炮閂、筒後坐液壓節制杆式制退機和液體氣壓式復進機;炮架部分由筒形搖架、拐脖式上架、下架、防盾、管式大架和滾輪組成;採用蝸桿式方向機、蝸輪自鎖單齒弧外齧合式高低機,平衡機為氣壓式;採用海綿橡膠車輪和半軸扭杆式緩衝器。瞄準裝置包括有58式周視瞄準鏡、56式直接瞄準鏡和標定器。配用破甲彈、碎甲彈、穿甲彈、榴彈。85加農炮由於其重量比較輕,比較適合在中越邊境這樣的山嶽地形使用,雖然我軍在作戰期間受到越軍裝甲部隊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85炮在對付越軍堅固陣地和工事方面還是大顯身手,在拔點戰鬥中,我軍炮兵往往把85炮推到前沿一線陣地,直瞄射擊打越軍工事,大炮上刺刀一炮一個!
口徑:85毫米 行軍狀態全重:1725千克 行軍狀態長:8450毫米
行軍狀態寬:1730毫米 行軍狀態高:1420毫米 火線高:825毫米
炮身長:4685毫米 後坐長:580-660毫米
全彈重: 破甲彈:12.61千克 榴彈:16.15千克 破甲厚度:100毫米/60度(破甲彈)
初速: 氣缸尾翼破甲彈:845米/秒 碎甲彈:730米/秒 全裝藥:793米/秒 射速:15-20發/分
最大射程: 全裝藥榴彈:15650米 碎甲彈:7600米 直射距離: 氣缸尾翼破甲彈:945米 曳光尖頭穿甲彈:900米 曳光高速穿甲彈:1200米 高低射界:-7度-35度 方向射界:54度 炮班人數:8人
二 榴彈炮
54式122mm牽引榴彈炮
50年代初期研製定型的122毫米牽引火炮,50年代中後期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各種舊雜式榴/山炮。本炮系由蘇式M-1938式改進而成,使用汽車牽引。是步兵師、軍(集團軍)屬炮兵團基本火炮。每團2-3營(炮24-36門)。70年代開始逐步退役,為54-1式取代。已停產。 火炮採用手動螺式炮閂;制退機、復進機分別佈置在炮身上、下部;瞄準裝置由58式瞄準鏡、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 該炮配有殺傷爆破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這種火炮是老資格,但在80年代就落後了,79年的時候還是揮了作用,主要用作對一線進行火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