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1月7日電(記者張子琪)“上一次去社區辦理業務,還是兩年前。”87歲的黃鄂雲老人住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因腿腳不便,她步行2公里到社區要1小時。“有了‘移動辦公桌’,各項業務都能按時辦理,最新政策也都及時掌握,社區工作人員‘跑得勤’起了大作用。”
“我們轄區有28個樓院,常住居民3659户,12000多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佔比超過七成,黃鄂雲老人居住的小區距離社區辦公地點最遠。”城中區南灘街道農建社區黨委書記劉志芸説,為減少轄區居民來回奔波,2016年,農建社區開始探索‘移動辦公桌’新模式,平均每週一次下沉到不同樓院服務居民,有效增強了社區工作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近年來,西寧市城中區為了“讓羣眾好辦事”,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體系建設與社區工作及網格化服務管理相結合,針對社區轄區面積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口老齡化、出行不便等實際情況,打破“坐等上門”的服務模式,設立“社區移動辦公桌”,讓居民“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就能辦理相關業務。
高齡補貼的辦理及審核、登記獨生子女保健費信息……目前,農建社區通過“移動辦公桌”為居民現場辦理事務近200件。78歲的劉月琴老人説:“我的老年證就是在樓院辦理的,來之前社區會提前貼通知,每個季度的高齡補貼審核也在家門口完成。”
南灘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周羣介紹,所轄社區目前已全面開展“移動辦公桌進樓院”服務。“今年,街道紀工委還和片組社區聯動設立‘百米移動哨’,圍繞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定期開展社情民意、羣眾信訪舉報、羣眾監督等活動,切實解決羣眾反映的問題,打通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
下午上班前,城中區南山東社區的工作人員抱着塑料板凳,提着便攜桌板,在一處小區門前開始佈置“移動辦公桌”。社區志願者劉青松和往常一樣,早早趕到小區門口,幫忙整理各類宣傳冊。“我們住的老舊樓院沒有物業公司,平日沒少麻煩社區的工作人員。社區人手也不夠,我就想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説。
儘管天氣寒冷,社區工作人員熱情不減,小小的辦公桌上擺放着各種宣傳冊、便民服務卡、轄區居民老年證、業務辦理登記表……過路羣眾紛紛駐足,前來諮詢,四名工作人員耐心地答疑解惑。
“目前,我們19個樓院已有60多名志願者,‘移動辦公桌’每到一個小區,都會有熱心居民前來幫忙。真正實現了社區與居民的‘零距離’,也讓便民服務更貼心。”南山東社區黨委書記王麗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