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分鐘心跳250次 跳得都可以發電了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每分鐘心跳250次,跳得都可以發電了!1月7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獲悉,超超患有頑固性左後分支性室速,用盡所有藥物治療均沒有效果。日前該院突破禁區,為患兒成功實施射頻消融治癒疾病,創下國內左室射頻消融最小年齡紀錄,也是目前國際上報道的最小的左室室速成功消融病例。

每分鐘心跳250次 跳得都可以發電了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內科主任李奮教授解釋説,正常人的心跳是由控制心臟傳導起源的竇房結控制的,成人一般在每分鐘60-100跳之間,兒童一般在150以下。而超超的竇房結失去了對心跳的控制功能,發作時每分鐘心跳可達250次,導致患兒哭吵、煩躁,久而精神萎靡、血壓下降,出現心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現象。

  這類疾病好發於30歲左右的青壯年,發病率在5%以下,但像超超這麼小的年齡非常罕見,在國內甚至是國際上都沒有相關文獻報道。

  超超的心跳不僅“瘋狂”還異常“頑固”。在來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之前,超超已經輾轉了上海、北京等多家醫院,甚至請教了全球兒童心臟領域最負盛名的波士頓兒童醫院,然而所有的藥物治療都無濟於事。這顆瘋狂的心跳卻越來越“猖狂”,發作頻繁,持續時間長,嚴重時必須使用電擊除顫才能暫時控制病情。

  李奮團隊在分析病史後認為,對付這種頻繁發作、頑固、發作時間較長的室速最好、且唯一的方式就是實施射頻消融術。然而,根據中國2002年發表的《射頻導管消融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訂版)》指出,對兒科室性心動過速的導管消融的絕對適應症及相對適應症的要求必須在4歲以上。也就是説,只有13月大的超超並不符合手術指徵。但所有的藥物治療已經無法控制病情,頻繁使用電擊除顫不僅嚴重灼傷孩子的皮膚,更對患兒心理造成無法想象的影響。

  李奮團隊在查閲國外文獻尋求技術突破時發現,2013年7月歐洲心律學會、歐洲兒科和先天性心臟病協會心律失常工作組聯合發佈的《兒童心律失常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共識》給了超超一線希望。該指南指出,對於“適合消融的,反覆發作的單形性室速”如果合併血流動力學障礙,無論年齡可適用射頻消融術。

  但是,這項手術的背隱藏着極大的風險,因為這項技術需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導致局部心肌壞死,阻斷快速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和起源點。李奮表示,小嬰兒的血管特別細,心臟空間小,目前又沒有專門適用於小嬰兒的導管手術器械,要想成功實施射頻消融術難度高、風險大,對醫生的穿刺技術、導管技術以及基礎電生理分析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罕有醫院敢於開展此類手術。

  儘管手術風險極大,但不忍於超超長久以來受疾病和電擊除顫的折磨,在超超父母的充分信任與配合下,李奮決定為超超實施手術。導管從股靜脈穿刺進入,經下腔靜脈到達右心房,為了減少對胸腹腔血管的損傷,李奮採用經房間隔前向進入左心室的途徑,找到心臟內的異常點,放電阻斷。歷時三小時,手術順利實施,超超終於告別了那顆“瘋狂心臟”,這項手術也創下國內射頻消融術最小年齡紀錄。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近三年射頻消融技術治療患兒累積近500例,2015年開展嬰幼兒射頻消融術突破190餘例,創國內兒童專科醫院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