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率的生活來自有計劃與有規率。這裏面既有自發性的選擇,也有出於計劃性考慮而對自己做出的一種稍加強制的提醒,更有多年經過親身體驗之後對一些事情養成的常識性取捨以及來源於對他人經驗的學習與吸收。而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生活得更好更輕鬆!
大家在生活之中有像小編這樣調會讓你時間感更強的“最後時間的鬧鐘”的習慣的人嗎?這可是我多年養成的一個對自己非常有幫助的習慣。由於小編早上有點賴牀,而且平時做事也有點拖延,但無論上學還是上班,遲到都不是一種好行為。所以打個比方來説,如果我早上需要8:00鍾準時出門,而起牀的鬧鐘一般會定在7:30左右,但我還會在7:55調一個最後的鬧鐘,提醒自己出門時間只剩5分鐘,這樣可成為自己不遲到的最後防線。
與人交往一定要遵循禮上往來的原則,這樣的友情才會長久,而不會讓人感到你貪圖小便宜甚至吝嗇從而感覺與你相處是一種負擔。像小編平時如果遇到朋友或者同事(無論是第一次見面還是相熟已久)請吃飯之時,即使事先已被告知自己不必買單,但做為回報,小編也會主動承擔飯後點心、看電影或者路費這些方面的開銷。錢多錢少不是關鍵,有來有往才叫交情。
對於一些熱衷於向你推銷的直銷產品保持警惕,平時自己要從生活當中養成健康意識,找到最適合自己也有一定質量保證的的產品一直用下去,而不是人云亦云,聽風就是雨。別人説得天花亂墜的東西未必就是好的,像小編對於化妝品或者奶製品以及一些日化用品就完全不會聽別人推銷,只認定自己認可的產品。那些推銷的產品多半不是因為質量有多好,而是推銷者接受了諸如回扣或者抽成等等,都與個人利益相關才如此不遺餘力。
小編平時不太化妝,因為不管多麼高檔的彩妝用品其實都有點傷皮膚。但是有時出於要出席一些正式場合的需要,不得不也要在家裏準備一些口紅與眼影。但是建議大家買自己最常用和最日常的顏色就好,那些突然間流行起來的、以突顯個性與風格的或者買了也確定自己用不了幾次的產品就不要買了,浪費錢還佔地方。
小編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高效率的生活其實就是一種正確的取捨。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對了,網友們同意我這種觀點嗎?
↡
01
很長一段時間,2B創業者的圈子裏,尤其是做SaaS企業級服務的,都流傳着這樣一個苦澀的笑話:做企業服務的公司永遠不用擔心掉隊,反正每一年都是「元年」。
相比於2C領域的移動互聯網革命,這幾年的2B企業顯得相當低調。當一個又一個手機APP在不斷重塑着我們的日常生活之時,企業級服務的變化則相當緩慢。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國內的SaaS服務一直火不起來。36氪公佈的《SaaS服務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即使在「資本寒冬」中,許多SaaS企業也逆市拿到了大額融資,這説明資本市場依然在2B領域加大籌碼,這也造就了SaaS行業一個獨特的風口現象——只要勝負未分,管它是不是風口都要投下去,歲歲有融資,年年是元年。
創投圈乃至二級市場的火熱,依舊無法掩蓋SaaS行業市場存在感稀薄的尷尬。美國的2000萬家企業培育了700億市值的Salesforce,甚至2000億市值的Oracle;而中國擁有3000萬家企業,卻還沒出現一家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軟件公司。
02
在整整20年的時間裏,中國SaaS行業的先行者和繼承者們,在不停的向企業老闆們灌輸着一個理念——使用SaaS線上平台,可以幫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技術驅動與銷售驅動,一直是推動企業級服務發展的雙翼。但正如我的一個做銷售總監的朋友所講——企業能否接受SaaS,説來説去,最終還是得看企業決策層的覺悟。
人們都説企業級服務是理性決策行業,而SaaS正是這樣一個「理性到令人深惡痛絕」的存在。中國的企業為什麼那麼難以被説服?
這一命題都足夠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寫好幾篇學術論文,他正以研究經濟學中的悖論和反常現象著稱。中國企業的需求明明就擺在那裏,卻沒有幾個人能將之喚醒,甚至包括它們自己。
但毫無疑問的是,「降成本、提效率」,這樣籠統的產品訴求越來越老套,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寬容度與接受度,任何一個理性質問鏈條的缺陷,都會給企業以足夠理由對SaaS服務説不。
不性感,沒熱度,各種名詞也解釋不清,SaaS行業的市場教育工作,是一個處處有埋伏的雷區。這個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像喬布斯那樣的營銷天才,或者勇於開闢新紅利的創新者。
喬布斯在發佈蘋果著名的「Think Different」廣告前,在內部舉辦過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演講中他曾舉例:乳品行業花了20年來説服大眾牛奶對人有好處,超過9成的消費者也都認同這樣的訴求,但銷量仍然逐年下滑。直到推出了著名的「來杯牛奶」廣告,銷量才提振上揚。
或許乳品行業這20年的教訓,同樣可以應用到SaaS行業裏——避免企業對第三方服務的賣點產生免疫甚至抵抗,是展開銷售攻堅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03
一直以來,國內SaaS的創業標杆都是美國的Salesforce。但與國內SaaS企業典型的程序員創業路徑不同,Salesforce的創始人馬克·貝尼奧夫,首先是一位喬布斯式的營銷天才,其次才是一位非典型的技術創業者。
在由馬克·貝尼奧夫和卡萊爾·阿德勒合著的半自傳奇書《雲攻略》,詳述了Salesforce是如何開疆拓土和野蠻生長的。
貝尼奧夫最開始的確具備技術基因,在15歲時,他與朋友合夥創辦了自由軟件(Liberty Software)公司,為Atari 800開發冒險遊戲,小賺了一筆。
在大學畢業之後,貝尼奧夫先是加入蘋果同喬布斯共同打造了Macintosh;隨後加入甲骨文公司,從電話客服和銷售做起,最終步步高昇成為甲骨文最年輕的副總裁。是甲骨文的履歷,把這樣一個原本「痴迷於技術研發的羞澀電腦編程極客」,變成了擁有很多「社會經驗」的職業經理人。
在甲骨文賺到第一桶金後,1999年,貝尼奧夫的Salesforce正式宣告成立。當時北美的企業級市場,不見得比現在的中國更成熟,但這硬生生讓貝尼奧夫燒錢「燒」出一條血路。
他給公司定位是「賣服務不賣軟件」,並以「終結軟件」(No Software)的口號殺向市場。
在互聯網泡沫全球蔓延的2000年,貝尼奧夫堅持發佈了salesforce.com,並舉辦了極致奢侈的發佈會。為了在歐洲市場打壓競爭對手,Salesforce租下戛納所有出租車,提供免費接送服務。
貝尼奧夫的舉措,對創業企業而言無異於刀尖舔血。但它第一時間佔據了SaaS第一品牌的地位,後市所有像Slack、Dropbox這樣的SaaS獨角獸,都受益於Salesforce的市場教育遺產。
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天生成熟的市場,只有不思進取的企業。
04
在國內,能像貝尼奧夫這樣大手筆、大氣魄,甚至影響整個SaaS行業進程的玩家又有誰呢?
BAT之中的阿里雲、騰訊雲或許是這樣的存在,然而他們撬動市場的槓桿,仍然是盈餘的技術資源和入口級巨頭壟斷,對於一般的SaaS企業並不具備借鑑意義。
而就像上文所講的那樣,想要讓中國的SaaS行情再次火熱起來,要麼出現喬布斯和貝尼奧夫那樣的營銷天才,要麼就出現開闢新興紅利天地的創新者。
國內的SaaS企業,在北美和歐洲基本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原型,唯有一家國內的SaaS企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創,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企業級服務的原創力量——那就是Testin雲測。
Testin是全球範圍內「一站式移動應用雲測試服務」領導者。測試,的確是一個隱秘而容易被忽視的行業;從產品優先級和功能實現度來看,測試也曾一度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然而,任何一家負責任、想賺錢的企業,都不會放任bug和缺陷的存在。而Testin雲測,就在測試這一利基市場建立壁壘,實現了SaaS服務獨具中國特色的四大亮點,解決了企業的測試難題。
▣1 將測試產業鏈進行雲端重組——雲測
像兼容測試等測試項目容不得模擬,只有真實環境真機測試才最可靠。而測試對企業來説是個耗時耗力的高邊際成本工作,Testin將兼容測試與真機調配工作搬到雲端平台進行,通過自動化的AI+人工方式,大大解放了企業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和硬件成本,提高了應用質量和管理效率。
▣2 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調動人力紅利——眾測
所謂眾測,就是測試業的「滴滴打車」,它能夠有效連接測試需求方與專業的測試專家,讓平台上接受測試任務的測試專家們,根據測試需求在真實的網絡環境中進行檢測與評估。同滴滴一樣,眾測調動了閒置資源,重組了客户資產和價值產生鏈條,通過弱化所有權、強調使用權,增加了價值產出降低了成本。而測試者可以獲得不菲的報酬,而需求方則節省成本,提升測試寬度與能力。
▣3 情景化產品形態——發版測試
客户需求與產品形態的矛盾,一直是SaaS行業的致命傷。而發版測試首次理清了APP測試本身的價值與客户差異化需求的關係。不同於常見的阿里雲等平台,發版測試不再以集成化的模塊服務為售賣對象,轉而依據應用發版階段和產品生命週期,來確定測試項目和數量。一句話概括,發版測試就是解決了APP上線前的最後一件事,實現了傻瓜式定製,省卻了開發者測試上線前app的繁雜工序。
▣4 協作化項目管理——SaaS 3.0平台
如果説企業高層的覺悟,決定SaaS能否進入一家企業;那底層人員的喜好,就決定SaaS會不會被踢出門外。Testin最近推出的SaaS 3.0線上化平台,就致力於推出最易用的測試服務。它以項目為中心,協同測試團隊內部不同階段的測試需求,更方便的進行測試資源分配與bug流轉。真正好的SaaS服務,就應該像Testin那樣,讓底層人員用着舒心,也更加懂得企業用户的商業本質。
像Testin這樣開闢新興紅利市場的SaaS企業,能夠在強手如雲的世界SaaS格局中佔據重要一極。是除規模效應與大規模品牌營銷之外,能夠撬動SaaS市場的重要支點。像地球背面的Facebook、谷歌等硅谷大佬,也在一直同Testin這樣的雲測試企業保持合作,也算是為中國的SaaS同行爭了一口氣。
雖然SaaS面臨着「歲歲有融資,年年是元年」的尷尬境地,但只要能克服市場教育的免疫力,並且有Testin這樣特立獨行的玩家存在,中國的企業級服務市場就一定不會患上「漸凍症」,SaaS的燎原之火也將愈發紅火。
(2017-10-24)
5 年前,丈夫患上了 " 漸凍症 ",不能吃飯、不能走路 …… 醫生稱,他存活的時間為 3 到 5 年。
吸痰、餵食、翻身 …… 每天 24 小時照顧逐日 " 漸凍 " 的丈夫,成為妻子王俠莉生活的全部。
5 年的堅守,她用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男子患上漸凍症。
健壯的丈夫,突患不明之症
10 月 15 日,太和縣三堂鎮鎮東村王俠莉家,門窗緊閉、窗簾低垂。開門時王俠莉小心翼翼," 房間裏容不得進來一絲冷風。"
" 呼哧、呼哧、呼哧 ……" 沉悶、壓抑的喘息聲,在房間裏不時響起,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躺在病牀上的,是王俠莉的丈夫司法,他是一名 " 漸凍人 ",面無表情,雙眼大睜,眼珠死死地盯住頭頂的天花板 "。聽説有人來看他,司法的眼角上慢慢出現兩道長長的淚痕。
以前,司法常年外出打工,是個能掙錢又顧家的男人。2012 年春節,司法回鄉與家人團聚。當時,他的腿老是抽筋,經常讓妻子為他按摩。
" 你到醫院檢查一下吧,腿總是抽筋可不好。" 王俠莉見狀,勸説道。" 沒事,可能是缺鈣,回頭我買點鈣片補補。" 春節結束,司法背起行囊,再次踏上務工的列車。
當年午收,司法腿部抽筋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肢體機能。
隨後,他先後到太和、蚌埠、合肥等地的醫院進行檢查,但都沒有明確的結果。
丈夫的生命漸漸 " 靜止 "
當年 12 月,司法在專家的介紹下去了上海,被確診患有 "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也就是平常所説的 " 漸凍症 "。
漸漸地,司法失去了説話和行走的能力,後來連吞嚥都變得困難。
王俠莉帶着他幾乎跑遍了全國的專業醫院,但是司法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 他的生命好像慢慢 " 靜止 " 下來。"
" 回家吧 ! 正常人一旦確診為 " 漸凍 " 病人,存活時間一般為三到五年。如果治療得早加之後期護理到位,存活時間可能會長一些。" 看到王俠莉為了給丈夫治療,欠下不少外債,醫生勸説道。
就這樣,王俠莉帶着丈夫回到家中照顧。一日三餐,她都要熬粥,然後一勺一勺餵給司法。" 吃兩口就吐,一頓飯要喂一個多小時。" 有時,王俠莉還要用注射器吸入打磨後的粥,通過鼻管餵食。
她成了 " 專業護工 ",期待創造新的奇蹟
司法的哥哥司濤介紹,弟弟患病後精神失落,不願出家門,也不願到村衞生室打針治療。每次用藥,都是王俠莉把注射器和藥瓶帶回家中,為他注射。如今,他使用的藥瓶和注射器,裝滿了幾個大箱子。
時間長了,王俠莉學會了 " 漸凍人 " 護理的許多知識," 打針、吊水都行。"
15 日,午餐結束。王俠莉微微蹲下身子,擺了一個馬步,然後將丈夫抱起,讓他的頭趴在自己肩上,然後輕輕地拍打着司法的背部,就像照顧剛剛吃完飯的嬰兒一樣。" 這樣做可以幫助食物下嚥,減少他嘔吐的次數。"
幾分鐘後,王俠莉慢慢站起身子,此時,她的頭髮已被汗水打濕," 他身體好時,四處打工掙錢養家。他病了,照顧他是我的責任,再辛苦我都不怕。"
如今,司法已經打破了醫生當初的 " 預言 ",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王俠莉希望,她的付出能創造新的奇蹟 ……
(2017-10-21)
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以及“冰桶挑戰賽”讓漸凍症這種罕見病漸漸進入公眾視野。近日,北大女博士的一則遺囑再次掀起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
“死後將器官捐獻,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這是29歲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清醒時立下的遺囑。這份遺囑表達了她對醫學寄語的厚望,她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根據新聞網報道,目前安徽一家研究機構已經獲取了北大“漸凍症”博士的血液樣本,併為其製備細胞株,着手建立相關疾病模型。專家們期待能儘快建立中國的罕見病細胞庫,尤其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疾病細胞庫。通過建立疾病模型iPSC細胞庫,促進疾病機理的研究,從而促進罕見病的早日診斷和“精準”治療。
二十餘載僅上市2款藥,漸凍症治療有待突破
漸凍症,也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或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一種漸進性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約10%遺傳自父母,90%的漸凍症發病原因尚不明。這類患者由於神經細胞受損或死亡,無法控制特定的肌肉,從而肌肉不斷變弱,最終導致癱瘓。大部分患者會在症狀首次出現的3-5年內由於呼吸衰竭而死亡。
近幾十年來,人類在識別和理解漸凍症的發病機制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然而,治療漸凍症的可行性方法依然十分稀缺。雖然已有很多臨牀前動物試驗探討了潛在的藥物治療和疾病修飾(disease modifiers)治療,也有研究進入到了臨牀試驗階段,但多數因不符合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最後以失敗告終。
在過去許多年中,漸凍症的治療一直缺乏有效的藥物。20多年來,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漸凍症的藥物僅有2款,分別為賽諾菲公司的 Rilutek和MT美國製藥公司的Radicava。
Rilutek是首個能成功延長漸凍症患者生命的抗興奮毒性藥物,獲得了美國FDA認定,被認為是對漸凍症有效的藥物。第二款藥物Radicava於今年5月獲得FDA批准上市,它是一種神經保護劑,能強效清理自由基,使神經免於氧化應激和神經元凋亡,患者服用後日常運動能力的下降幅度更低些。在獲得FDA批准上市之前,Radicava已經在日本上市。
目前,國際上還有其他治療漸凍症的方法正在研發中,這種罕見病的治癒仍有待突破。
幹細胞能否給漸凍症的治療帶來顛覆?
近年來,隨着幹細胞技術在疾病治療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人們對幹細胞治療漸凍症也充滿了期待。從呼籲建立iPSC疾病細胞庫到幹細胞移植治療,均是科學家們在漸凍症治療研究領域的一種全新探索。那麼,未來幹細胞能否給這種罕見病的治療帶來顛覆呢?
從建立疾病細胞庫來看,科學家們認為,只要建立一種疾病的iPSC細胞系,這種疾病的遺傳背景就可以永久被保存下來,解決了疾病研究材料的來源問題,包括病人樣本量小、活體組織無法長期儲存,以及保存疾病樣本組織使用次數有限、組織細胞長期存儲的活性等問題。另外,通過iPSC的研究,還可以闡明疾病分子病理機制,有助於規模化藥物篩選,從而提高藥物的研發效率。
從治療角度來看,幹細胞具有產生多種信號分子來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如果能夠通過操縱幹細胞來發送抗炎和生存信號,那麼防止神經元變性和死亡的機會有望增加。多項臨牀前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移植能夠對漸凍症模型動物產生有利影響,提高了動物的運動機能和延長生命。
這幾年,科學家們在人體臨牀試驗中也不斷取得積極進展,成果相繼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中。去年3月,《JAMA Neurology》雜誌上的II期臨牀試驗表明[1],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漸凍症是安全的,並且緩解了疾病的進展。
這項開放性、概念驗證性臨牀試驗共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試驗中,6例早期漸凍症患接受了肌肉注射間充質幹細胞,6例晚期患者接受了鞘內注射間充質幹細胞。第二階段為劑量遞增試驗,14名早期漸凍症患者同時接受了肌肉注射和鞘內注射自體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前後,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隨訪觀察。
試驗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漸凍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大多數的不良反應都是輕微和短暫的,整個治療過程並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在這些患者中,87%的機體功能和最大肺活量出現應答,在隨訪觀察的6個月中,患者的疾病進展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目前,國內也有醫院開展幹細胞治療漸凍症的臨牀試驗。根據《山東醫藥》雜誌報道[2],廣東省中醫院探討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漸凍症的短期療效和安全性。29例患者接受了4次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蛛網膜下腔注射。結果發現,治療後第14天,患者的穿衣和衞生評分明顯高於治療前,肢肌羣肌力評分也明顯高於治療前;治療後第28天,患者言語功能評分明顯高於治療後第14天,上肢肌羣肌力評分也進一步增加。
隨訪至治療後6個月,1例患者於治療後第3個月因呼吸衰竭死亡,其餘患者無嚴重不良事件。最終研究人員認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漸凍症短期效果好且較為安全。
這些臨牀試驗結果給漸凍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目前,全球範圍內還有多項幹細胞治療漸凍症的臨牀試驗正在開展中,相信未來漸凍症的治療會迎來更大的突破。
展望
幹細胞在漸凍症的治療中展現出了巨大的前景,臨牀試驗結果也十分令人欣喜。然而,仍需開展更大規模的研究來驗證這種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還需開展更深入的研究來探討治療的具體細節,比如干細胞的注射途徑、幹細胞類型等等,這些對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目前,幹細胞治療漸凍症尚處在臨牀研究階段。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北大漸凍症博士婁滔對醫學寄語的厚望將有望實現,未來漸凍症的治療會迎來不一樣的格局。
參考文獻:
【1】Safety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creting Neurotrophic Factor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doi:10.1001/jamaneurol.2015.4321
【2】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短期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山東醫藥》 , 2016 , 56 (36) :1-4
博雅幹細胞綜合發佈
(2017-10-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的遺囑。
她最後的願望,就是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圖為婁滔父親手機中保存的婁滔大學時期的照片,當時的婁滔健康充滿活力。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着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最近,這份遺囑,讓無數網友淚目。
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
這段感人的文字,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清醒時留下的“遺囑”。
10月9日清晨7時,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代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簽下了名字。
相關資料圖
在和病魔抗爭2年後,2017年10月11日,婁滔所就讀的北京大學歷史學院領導,特地趕到武漢漢陽醫院,將一本北京大學“榮譽系友”證書,交到婁滔父親手中。
目前,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婁滔處於“深度鎮靜”治療中。
武漢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一許姓負責人稱,依據有關器官移植法規,人體器官移植摘除,必須在“腦死亡”和“心死亡”兩種狀態下才能進行,此外供體器官的指標檢查,也有明確健康標準。
他表示,婁滔雖然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但其病在大腦神經指揮系統,身體各器官功能仍是正常的。不過,婁滔身體已出現感染,必須在抗感染治療外,才能捐贈器官。即便如此,依然要在家屬的意願下,在法制的框架下進行。
“女兒得了漸凍症後,強烈要求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10月12日,54歲的婁功餘和妻子汪豔梅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人。女兒婁滔,是兩人唯一的寶貝女兒。
在婁滔患病後,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朋友圈更是展開了捐助的接力。
她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對於身邊的同齡人來説,婁滔就是父母口中 “別人家的孩子”。
婁滔系恩施高中2004級5班學生。“能如此醉心於歷史,還是深奧難懂的古代埃及史,真是難得”,她的高中班主任兼歷史老師劉榮之這樣評價她。
“她最大的特點是愛笑。”在高中精品課)老師周道梅看來,婁滔同學性格開朗。
“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基本都沒問題。”在同學趙怡心中,婁滔很講義氣,樂於助人。
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英語成績超棒的婁滔,在媒體新聞中心做志願者,義務為全世界運動員做翻譯,獲得好評。
本科期間,婁滔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以優異的表現保送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世界上古史專業。
碩士期間,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並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
2015年,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自從到北京讀大學後,除手機、電腦需要父母額外贊助外,每月生活費標準,一直都是1000元,其餘全靠獎學金。
婁滔很善於學習。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時,別人為論文忙壞了。但婁滔還在寢室看似漫不經心地養花、給同學做美食。最後一個星期,婁滔的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論文交上來,被評為優秀論文。
在熟悉人眼中,她永遠是那個樂觀開朗、聰明好學的美麗女孩。
2016年,病中的婁滔堅強樂觀
靈魂被囚禁在了身體裏
原本,婁滔的人生規劃,是畢業後做一名教授——傳道授業。
作為父母膝下獨生女兒,婁滔憧憬的生活方式是:一定要和父母住一個城市,最好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以不要天天見面,但要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
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在學校跑過萬米長跑,還經常游泳。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據婁功餘回憶,2015年8月,婁滔回恩施度暑假,經常説身體渾身沒力氣,上樓乏力。當時,父母還笑女兒“太嬌氣”。
10月份婁滔返校後,一天早晨給媽媽打電話,説一隻腳尖踮不起來,不聽使喚。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中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協和醫院相繼對婁滔的病情作出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就是大家熟知的“漸凍人症”。
運動神經元病,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病因病理不明。而婁滔所患這種,屬於遠端發病這種,其發病進程十分迅速。其可怕之處在於,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後連呼吸肌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
手部局部肌肉無力、萎縮,是漸凍症的初期症狀
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裏。
為了不拖累男友,在患病1個多月後,婁滔主動提出和男友分手,並謝絕很多同學的看望。她希望,自己留在大家心目中的是一個健康美好的形象。
2年來,婁滔踏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2016年10月,不見好轉的婁滔,被轉回恩施當地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做保守治療。她的病情越來越惡化。發展到最後,連吃飯、張嘴都沒力氣了。2017年元月,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婁滔住進了ICU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2017年4月10日,醫護人員在病房為婁滔慶祝生日
儘管如此,婁滔在患病期間,仍堅持“聽”完了60多部中外世界名著。患病期間,婁滔經常説,好不容易進入了理想的校園,找準了衷情的學業,不能繼續奮鬥、有所作為,實在心有不甘。
據瞭解,“漸凍症”病人發展後期,整個人都如同麪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
最終,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
選擇口述遺囑,
捐獻出自己的器官,
並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這份遺囑
應該是她留下的
最珍貴的“禮物”。
來源: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綜合整理自“長江日報”(記者:尹勤兵)、人民網、北大歷史學系學生會、新浪微博
(2017-10-17)
4、安琪拉
安琪拉的傷害在前期就讓很多人受不了,打龍速度那是相當的非常快,當然了這個英雄並不具備一套技能秒龍的資本,這也是所有英雄做不到的,畢竟在前中期能夠做到一套秒龍,那這個遊戲也就不公平了。
3、百里玄策
在目前這個英雄就非常的強大,為何説百里玄策打龍速度快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技能CD冷卻時間短,可以頻繁的使用技能。操作也是非常簡單連招2技能之後大招1技能可以隨便釋放。
2、李元芳
對於這個英雄大家並不陌生!一個射手位置的奇葩英雄,可以説就是暴君與主宰的剋星,這個英雄打龍速度那也是相當快,只要有李元芳在場,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去關注一下主宰方向,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沒了主宰!
1、劉備
劉備這個英雄簡直就是為了刷野而生的,野區基本上都是他開着的。劉備清野速度就算不用懲擊也隨便碾壓其他打野英雄!遊戲開局1分47秒就能清完己方野區所有野怪(開局30秒以後野怪才刷新,當然要會穿牆)!可以説有劉備的局,都要時刻注意大小龍的動向,因為一不小心龍就沒了!偷主宰只用10多秒!
王者榮耀現在已經開始S9賽季了,不知道大家已經做好上分的準備沒有,新英雄夢奇的加入讓王者榮耀裏面擁有了更強力的英雄,不得不説剛出來的英雄個個都是非常厲害啊,所以大家可以趁着新英雄的強勢期好好上上分,應該會輕鬆一些。而在這期間,王者榮耀做了很多的更新,其中變化最大的恐怕就是地圖與野怪了,這兩個元素的改動,給王者榮耀做出了很大的變動其中野怪變化最大。
小編相信很多現在還有很多玩家不知道野區的一些野怪叫什麼名字,就比如上面這隻小鳥,小編玩遊戲的時候一直都簡稱它為紅鳥,但是它的真名確是魔種紅鷹。相信你們肯定沒多少人知道吧。畢竟玩遊戲,誰還關心一個野怪叫什呢?小編就不知道。
而這個野怪叫做河道蜥蜴。小編因為也玩LOL,所以小編一般稱這個東西為“河道蟹”。相信肯定有很多人這麼稱呼吧,玩英雄聯盟的應該都知道這個生物吧。
而這個野豬貌似叫做魔種野豬。以前的F4就是讓他頂替了,是一個後來出現的野怪,而下面這個叫做魔種獵豹。以前有三隻,後來更新後就成一隻了。
(2017-10-26)
25日,安徽一家研究機構已經獲得北大“漸凍症”婁滔博士的血液樣本,併為其製備細胞株,着手建相關疾病模型中。記者採訪獲悉,這將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相關實驗。
近日,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的一則遺囑引來社會關注和熱議。婁滔在2015年患上漸凍症,日前在她清醒的時候留下:死後將器官捐獻,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的遺囑。遺囑一經公佈,“懂事的好孩子,希望天堂沒有病魔”、“好姑娘”、“遺囑看哭了”、“天使”是網友們的留言,點贊更是無數。
漸凍症,即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一種漸進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約10%遺傳自父母,90%的漸凍症發病原因不明。
記者採訪數位專家,他們為婁滔點讚的同時,希望公眾能對罕見病患者更多關注。
iPSC由日本科學家Yamanaka研究組於2016年使用逆轉錄病毒將Oct4/Sox2/c-Myc/Klf4四個轉錄因子導入小鼠皮膚成纖維細胞首次獲得。2012年,因iPSC的研究成果,Yamanaka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獎。
專家們期待能儘快建立中國的罕見病細胞庫,尤其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疾病細胞庫。通過建立疾病模型iPSC(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誘導多能幹細胞)細胞庫,促進疾病機理研究,可縮短藥物研發時間,促進罕見病早日診斷和“精準”治療。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秘書長、世界衞生組織器官移植顧問、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主任王海波説,中國器官捐獻的主體是腦死亡患者,2016年實現器官捐獻4080例,年捐獻數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罕見病捐獻者的比例甚少。
他認為,婁滔作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的行為非常高尚,令人感動。但目前現階段急需的是如何更好地幫助她和她的家人。
他説,通過婁滔這件事情,希望能夠喚起公眾的器官捐獻意識以及對罕見病患者的關注。
中國遺傳學會人類與醫學遺傳分會委員孫良丹博士介紹,目前僅有1%的罕見病能夠得到有效的藥物治療。但是罕見病以及其他遺傳病的科學研究面臨遺傳機制不清、樣本量小、患者分散、隨訪不足和組學數據缺失等瓶頸。只要建立一種疾病的iPSC細胞系,此種疾病的遺傳背景就可以被永久保存下來,解決了病人樣本量小、活體組織無法長期儲存,以及保存疾病樣本組織使用次數有限、組織細胞長期儲存的活性問題,也解決了疾病研究材料的來源問題。
另外利用病人成體細胞樣本製備含有此種疾病遺傳背景的iPSC,通過研究iPSC定向誘導分化為病變的組織細胞的過程,可闡明疾病發生的分子病理機制,也可通過規模化藥物篩選,篩選出適合治療該種疾病的藥物分子。
中盛溯源首席科學家、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發明人之一俞君英博士認為,建立一個涵蓋多種遺傳疾病和罕見病的疾病幹細胞資源庫,對闡明疾病的分子機理和在體外篩選測試新藥都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將病人的幹細胞定向分化為人體功能細胞,可以在培養皿中再現人類疾病,這將大大提升新藥研發的效率。未來我們可對攜帶基因缺陷的疾病幹細胞進行基因修正,並將健康的細胞移植回病人體內取代致病細胞,用來治療疾病。
她建議:政府牽頭並整合企業、醫院、科研單位與社會各界的力量,早日建立中國罕見病相關疾病尤其遺傳疾病模型的全國性iPSC細胞庫,這對於遺傳疾病的病理機制研究和治療方案研究、解決病人疾苦、推動我國幹細胞基礎研究及臨牀應用轉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原標題《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 醫學專家呼籲建罕見病細胞庫》
(2017-10-26)
“女兒決定捐獻器官回饋社會,所以我們尊重她的遺願,已經來武漢準備捐獻器官。”10月12日下午3點,汪豔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這樣一條狀態。她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和女兒婁滔的合影。婁滔今年29歲,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2015年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近期已經陷入昏迷,隨時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而在她還清醒的時候,這位土家族女孩曾口述了一份遺囑,希望去世後可以捐獻遺體,讓那些因為“漸凍症”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病牀上的婁滔
患病
汪豔梅是湖北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民族中學的一名教師,婁滔是她和愛人婁功餘唯一的女兒,婁滔從小到大一直都是一家人的驕傲。
“婁滔還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不太相熟的同事找到我,説今天外面下雨,忘記帶傘了,剛好遇到了婁滔,因為當時婁滔還比較矮,她就主動跑到我那個同事身邊,提出讓他打着傘,然後兩個人一起走,這樣就都不會淋雨了,同事説我女兒真的是太懂事了。”汪豔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
2007年,婁滔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預科班,2012年,被學校保研至北京師範大學,2015年,又以筆試面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院,攻讀古埃及史。
“她特別喜歡研究歷史,雖然我也是做中學老師的,但是婁滔中學時候看的一些歷史書,我們都覺得挺晦澀的,但是她卻能看下去,而且看得還津津有味的。”汪豔梅説,“考上北大的博士之後她特別開心,因為北大的歷史一直就是她嚮往的專業,那年暑假她從北京回來,感覺都特別不一樣,一切都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樣子。”
但也就是考上博士後的這個2015年的暑假,婁滔經常感覺自己渾身乏力,但是當時她自己和家裏人都並未在意,開學後,婁滔又發現自己左腳腳趾的腳尖沒有了知覺,墊不起腳了,很快,右手上的知覺也漸漸消失。
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中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協和醫院相繼對婁滔的病情作出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漸凍症”。
求醫
在醫學上,“漸凍症”還屬於一個未被攻克的難題,主要臨牀表現就是全身肌肉漸次萎縮,直至吞嚥困難,呼吸衰竭。
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得知了檢查結果後,婁滔還顯得比較平靜,甚至經常安慰父母,而婁滔自己也知道這個病現在意味着什麼,一家人也曾經前往武漢、廣州等地求醫,但是並未有太大的改善。
到了2016年6月,婁滔的四肢已經喪失了行動能力,生活起居全部需要靠父母照顧。5個月後,婁滔已經全身癱瘓、呼吸困難。而就是這樣,在疾病還沒有發展到全身之前,婁滔靠着有聲讀物,在病牀上聽完了60多本書的內容。
“她有時候經常説,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卻患上了這樣的病,實在有些遺憾。”汪豔梅説,“女兒平時比較樂觀陽光,她希望能夠留給大家一個美好的回憶,所以很多同學朋友説希望來看她,都被她婉言謝絕了,生病後一個多月,她還和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她説不想給別人增加負擔。”
2016年10月,婁滔被轉往老家的一家醫院進行保守治療,今年1月,隨着病情進一步惡化,因大腦缺氧,婁滔陷入深度昏迷,住進了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需要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遺囑
10月9日上午,汪豔梅在武漢替女兒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籤下了名字。
在婁滔清醒的時候,她曾經請身邊的護士幫忙,口述了一份遺囑,那個時候,婁滔已經無法握筆。遺囑中寫道:“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着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婁滔還在遺囑中表示,希望去世後能夠捐獻遺體,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而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以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撒進長江。
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剛開始聽説女兒要捐獻遺體的時候,她自己和其他家人都是反對的,但是婁滔一直在做他們的工作,説自己讀書享受了國家的很多優惠政策,但是還沒有做出任何貢獻的時候,就患病了,沒能夠回饋社會,所以也只有通過捐獻遺體的方式來完成了。
努力
“做遺體捐獻登記的時候,湖北省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曾經提出,女兒的眼睛這麼好看,如果實在捨不得,可以留下眼角膜,要不然把眼角膜取走會顯得不好看,但是女兒聽到以後説,眼角膜捐出去了才有價值,還是執意希望能夠捐獻眼角膜。”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
在婁滔患病期間,因為花費巨大,她的一些朋友曾經在網上發起過捐款,有些是100元或者200元,還有一些是5元甚至1元,而幾乎所有捐款的人,汪豔梅都會在下面留言表示感謝。
9日,婁滔被家人從老家恩施的醫院接到了具備器官提取能力的武漢漢陽醫院,婁滔的意識十分清醒,但是因為無法自主進食和呼吸,家屬要求醫生為其注射鎮靜類藥物,減少痛苦,“婁滔現在處於昏迷狀態,我們希望她儘量不被打擾。”汪豔梅説。
這兩天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給汪豔梅轉賬捐款,不過汪豔梅説,婁滔現在的治療費用主要都是由當地的紅十字會協調,所以感謝這些好心人,目前的捐款她都沒有收。
15日下午,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經過網友轉發,婁滔的事情被很多人所瞭解,一些醫院的專家學者也趕赴武漢,希望能夠為挽救婁滔再做一次努力。
婁滔口授的遺囑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請遵循我的意願: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以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請將骨灰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佔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不要舉辦任何治喪儀式,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7-10-17)
北大漸凍症博士情緒失控,引發生命決定權的討論
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婁滔患漸凍症“口授”遺書後,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漸漸地失去行動能力,一點點地感受靈魂與肉體的分離,我們實在無法體會婁滔正在經歷的痛苦。
我們都不希望看到一朵花還沒有開放就枯萎,我們都希望出現奇蹟,能夠看到婁滔滿血復活,以所學知識奉獻社會。可是,病魔也在一點點地吞噬她的意志,她她痛苦了,情緒不穩定,時而想放棄,時而想堅持治療。
事已至此,婁滔的父母已經對治療不抱多大希望,但是還沒放棄。“不去堅持就會失去機會留下遺憾,如果有奇蹟出現呢?”救命的稻草虛無縹緲,但是一定堅持到底,期待上蒼的眷顧。我們都能理解做父母的苦心。
“如果結局已定,治療只是延緩,那治療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摧毀意志的過程,請把生命的決定權還給她吧。”婁滔因過於痛苦而表現的情緒失控,讓大家無比心疼的同時,也在網上引發關於生命決定權、有尊嚴地離去的討論。
目前,漸凍症的確是不治之症,患病的痛苦無法想象,像婁滔這樣頭腦清醒、學識淵博的人,如果要求放棄治療,一定是所能承受的痛苦達到了忍耐的極限。如果延緩生命只是家人的心理安慰,不如讓她有尊嚴地離開。
並非站着説話不腰疼,這種話説出來很殘忍,但是確實有幾分道理。長期的重症患者在無助絕望的時候,在毫無生命質量可言的情況下,應該有選擇的權利,有人甚至提出應該為安樂死立法。
患者本身的意願應該得到尊重,畢竟她才是痛苦的承受着,別人誰也無法替她受苦。當然也有人認為無論多痛苦,都要堅持活下去。沒有孰是孰非,這是一道無解的難題,讓我們祈禱這個可憐的姑娘,活着的日子儘量少一些痛苦折磨吧。
(2017-10-25)
腦梗塞是一種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它的發生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它主要是由於腦循環障礙、腦動脈硬化而發生的。其中動脈硬化就是一個重要因素,而飲食對於動脈硬化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對於腦梗塞的飲食很重要,那麼就讓營養師為您詳細介紹一下腦梗塞的飲食。
腦梗塞的飲食之不能吃什麼
1、三高食物。高脂肪、高熱量、高糖的食物在長期大量的進食後可以導致血液的血脂增高,影響腦梗塞的治療,這是腦梗塞患者一定不能吃的。比如少吃或不吃肥肉、魚卵、動物內臟等和不吃煎炸的食物,像烤雞翅等。
2、辛辣食物。少吃辣椒、不吃麻辣燙、麻辣鍋等辛辣食物,這些不僅僅直接刺激腦袋的血管、引發腦出血外、一般辛辣的時候還伴有高鹽分、高血壓病症惡化。
3、煙酒。煙酒能使血管內膜損壞、血管收縮、腦血管變狹窄、誘發腦梗塞。
4、限制精製糖和含糖類的甜食包括點心、糖果和飲料的攝入。隨着飲料工業的發展,各種含糖飲料不斷增加,當地多飲用含糖飲料後體內的糖會轉化成脂肪,並在體內蓄積所以仍然會增加體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滯度,對腦血栓的恢復極為不利所以要控制飲料的應用。
腦梗塞的飲食之應該吃什麼
1、各種雜糧,如綠豆、小米、玉米、豆類。各種新鮮以及大蒜、水果、山楂、魚、香菇、淡菜、脱脂奶、精豬肉、植物油等。
①香菇:性味平、具有補氣益胃、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降低血壓、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心腦及微循環供血。加熱後營養不被破壞。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有良好療效。
②芹菜:有清熱利濕、醒神健腦、平肝涼血之功效。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對防治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等有一定療效。
③山楂:具有活血化瘀、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血脂等作用。可用以泡茶、煮粥、煎汁、是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極好食品。
2、可多吃上結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蝦米等,碘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3、長期飲用混合奶(鮮牛奶600毫升、濃米湯350毫升、雞蛋2個、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鹽3克
4、為預防便秘, 應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
5、要維持體內有充足的水, 使血液稀釋。晚餐要清淡。晚睡前﹑晨起時, 飲1~2杯温開水。
6、飲食中應有適當蛋白質,常吃些蛋清、瘦肉、魚類和各種豆類及豆製品,以供給身體所需要的氨其酸。
腦梗塞的飲食之水果
木瓜:含十七種以上氨基酸及多種營養元素,能軟化血管。
草莓:富含維生素和果膠物質,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溢血有很高臨牀價值,對高血壓有一定功效。
獼猴桃:含十七種以上氨基酸、果膠、鞣酸、檸檬酸、黃酮類物質,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豐富,長期食用可降血壓、血脂等症。 獼猴桃汁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不齊,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
結束語:腦梗塞的飲食你都知道了嗎,以後可不能再隨意亂吃東西了。
(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