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把人生分為大地震前和大地震後,這兩個不同時期,大家的生活截然不同。”震時居住在福島縣、親身經歷日本3·11大地震的莊司滿説。
十年前的今天,日本東北地區沿海發生9.0級超強地震。這一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的地震,引發了橫掃宮城縣、福島縣、巖手縣等地的巨大海嘯,還導致福島縣核電站出現核泄漏事故。據日本政府復興廳統計,截至2020年3月1日,與地震相關的死者共19729人,另有2559人依舊下落不明。這些破壞還為當地帶來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大量房屋和基礎設施被損毀,重建工作至今仍未完成;數十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很多人至今無法返回。而相較於災區重建,受災民眾“精神和情感的重建”更為艱難。
福島縣一位受訪者説,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後,向他人介紹自己來自福島時都會有些猶豫,“因為擔心會遭到別人的忌諱甚至輕蔑”。
十年過去,受災地區人們的傷口仍待撫平。
“地震是永遠無法習慣的”
“地震是在下午2點46分開始的,我記得很清楚。”莊司滿對記者説。
地震發生時,時年39歲的莊司滿還在日本福島縣縣廳工作,他親身經歷了那場大地震。去年,他離開福島來到中國,擔任日本福島縣產業振興中心上海事務所所長。
2011年3月11日那天,莊司滿正在福島縣縣廳七樓的辦公室工作。地震發生後,他無法保持站立,只能抓住桌子。書架傾倒下來,天花板也開始掉落。所幸的是,他最終安全逃離了大樓。
當地時間2011年3月19日,日本東京,從福島轉移的地震災民。圖/IC photo
井上馨介震時所居住的神奈川縣厚木市同樣也有強烈震感。井上當時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工作,他突然感受到地板開始劇烈晃動,這時辦公室裏有人大吼一聲:“快點藏到桌子下面!”他立即聽從這一建議藏到了桌子下。劇烈的晃動持續了約一分鐘,“我當時想,這次肯定有不得了的大事發生了。”
日本是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僅 1950 年以來,日本東北地區就發生了十餘次 7.0 級以上的地震。
過去十年,3·11大地震的餘震一直持續出現。截至今年2月,僅從有體感的餘震來看總計數量就超過1.4萬次。而今年2月13日福島縣近海發生的里氏7.3級地震,也被認為是那場大地震的餘震。
雖然經歷過大大小小多次地震,日本民眾仍對地震抱有強烈的擔憂。井上馨介説,“地震這樣的事情,是永遠都不會習慣的。”
“回不去”的故鄉
十年前,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是切爾諾貝利事故以來最嚴重核泄漏事件,當時有超過47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緊急疏散。十年過去,福島縣的主要火車站已經煥然一新,同時建造了新的購物中心,福島縣目前也已經開始進入全面重建的階段。
但是,大地震過後,需要重建的不只是被損毀的房屋和基礎設施,還有人們對於這片災後地區的信任。
福島部分地區已經做好土壤淨化和生活基礎設施重建,並解除了疏散令。目前,福島縣東北部約3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維持疏散令。
對於已經解除疏散令的地區,當地政府面臨的問題是消除民眾心中對於返回家鄉的各類顧慮。原有社區結構的破壞和人員的流散,是許多當地人不願意返回家鄉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的父母已經離開了居住60年的家鄉,雖然也不是回不去,但那裏原有的社區已經不在,鄰居們都走了,我父母會感覺很寂寞。父母家鄉那邊原本居住的很多大家庭都搬去其他大城市,分散開變成小家庭。”家住福島縣的莊司滿説。
同時,美聯社報道指出,福島縣部分地區花了六年時間才解除疏散令,許多當地居民已經在別處找到了新工作和住所。針對當地原有居民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一半居民表示他們決定不再返回原居住地。受核泄漏事故影響而疏散了當地居民的福島縣富岡町,其原有的1.6萬人口中只有不到10%返回了家園。
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日本巖沼市,海嘯席捲居民區。圖/IC photo
此外,外界對於福島地區的疑慮和誤解也亟待消除。
“那場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後,我跟別人介紹我來自福島時都會有些猶豫,因為會擔心自己的家鄉而遭到別人的忌諱甚至輕蔑。”大地震發生時居住在福島縣富岡町的蒼井對新京報記者説。
而事實上,福島縣的許多地區已經開始恢復正常。據莊司滿描述,距離福島核電站100公里以外的會津已經恢復正常。
福島多地全面開展災後重建,力圖恢復當地面貌,並振興當地經濟。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本是當地振興經濟的重大機會,但新冠疫情的暴發使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當地藉此提升士氣的計劃也落空。雪上加霜的是,重建後當地有了部分好轉的旅遊業也在疫情暴發後再次受到影響,外國遊客大量減少。
此外,在日本東北部大地震受災區,漁業和海產品加工業是支柱產業,目前,這些產業仍未恢復災前的銷售渠道。
艱難的災後重建
過去十年,日本災後重建工作已經有了很大進展。據“日本放送”(Nippon)報道,遭遇海嘯的地震重災區,特別是巖手縣、宮城縣等沿海地區的重建工作已基本進入最後階段。
當地時間3月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到訪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的大熊町和雙葉町,瞭解當地的災後重建進展,並承諾將加快地震災區和海嘯災區的重建工作。
“海嘯過後的場景令人難忘,當時城市完全變樣了,瓦礫堆成山一樣。但十年過去了,城市已經被清理乾淨,之前的空地上也重新建起了房屋、公園和其他商業設施,當地的縣民為重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宮城縣大連事務所所長小野光規對記者表示。
當地時間2011年3月17日,日本巖手,兩個人看着自己成為廢墟的家。圖/IC photo
據日本時事社報道,截至目前,日本政府為受3·11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事故影響地區的恢復重建項目累計撥款超30萬億日元。為了在短期內籌集這些資金,日本政府發行了特別債券,並計劃在25年內通過提高所得税和其他措施來支付這些成本。
在福島核電站的臨海區域,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正在建造新的防潮壩,以此來抵禦和減少災害。新的防潮壩全長600米,厚度被加至5米,高度也從原定的11米加至13至15米。這一項目工程預計將於2023年完成。
作為那場大地震受災最嚴重地區之一的宮城縣,目前的災後重建工作進行得很徹底。縣內的主要道路、橋樑、醫院、學校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都在穩步推進。為了防禦海嘯,一些沿海地區、離島和半島都有大規模的加固提高施工作業。
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預計將於今年舉辦,從大地震中逐漸恢復過來的幾座城市也將成為這一世界性體育賽事的舞台。奧運賽事中的棒球賽和足球賽項目,將分別在福島縣和宮城縣舉辦。
震後的“精神重建”
“日本是地震大國,我經常會因此感到不安。一旦有大災難,我看着死亡的人數,就會想,我周圍又有多少人去世了呢?日本人其實本來就是很孤獨的,在陷入低谷的時候,自殺這一選項似乎很快就會浮現在腦中。”26歲的東京工薪族光田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的採訪的時候這樣説道。
日本復興廳事務次官由木文彥在接受“日本放送”(Nippon)採訪時也表示,在基礎設施重建完成後,關鍵的任務是實現災後居民的“精神和情感重建”。復興廳是3·11大地震後,日本政府以災後重建和災區復興為目的所設立的。
地震不僅會損毀建築,還可能對災區民眾的心理健康帶來損害。為了解決日本社會的孤獨問題,首相菅義偉於當地時間2月12日任命了首位“孤獨大臣”坂本哲志。而坂本哲志也對地震災區民眾的心理創傷十分關注,他對自己曾親歷的熊本大地震評價説,建築物、橋樑這些都可以慢慢恢復,而人的心卻不知道最後可以恢復到原來的幾成。
當地時間202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日本大地震十週年,民眾在海邊為遇難者祈福。圖/IC photo
而對於當地民眾的心理重建,宮城縣當地也將開展針對失業羣體的心理幫扶等一系列“軟性重建工作”。此外,宮城縣還建立了“宮城心理護理中心”,以幫助那些在地震災難中受到心理創傷的民眾。小野光規介紹稱,這一護理中心每年的接待諮詢次數高達6000左右。
經歷了3·11大地震的日本,也正在利用新的防震減災經驗來保護國民。
在受地震和海嘯破壞嚴重的地區,當地開展社區重建時並沒有在房屋的原址搭建新房屋,而是通過移土來創造新的“高架社區”。而被海嘯肆虐的低窪地區則會被用作工業區、公共設施建設用地或農業用地。
地震後,日本還對國內的房屋抗震標準進行了修改。日本是個位於環太平洋地區地震分佈帶上的國家,曾多次經歷7.0 級以上的地震。在每一次大地震過後,日本都會修改房屋抗震標準,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2011年日本大地震過後,日本政府分別於2013年實施《耐震改修促進法》,並於2014年通過《建築基準法改正》,規定新的房屋建築抗震標準。
此外,日本也更進一步加強國民的防震防災意識。日本政府在大地震後加強了電視等媒體的防震知識宣傳,並希望向民眾傳遞和強化一條重要的信息:首先保護自己,然後再去救援他人。
“政府加強宣傳這一點是因為,當時地震發生後,很多人為了跑去找被海嘯沖走的家人,結果自己也被海嘯捲走了。”莊司滿對記者表示。
對於這些防震及災後重建經驗,宮城縣大連事務所所長小野光規表示,希望能夠將其傳遞給中國以及其他國家作為參考,“衷心希望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再有類似的受災。這不僅是我作為宮城人的祈願,也是代表宮城縣的祈願。”
(本文中,蒼井為化名)
文/若曦 實習生 侯吳婷 向晨雨
編輯/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