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彈丸之地,面積相當於我們國家兩個河北省這麼大,它是由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四個島嶼構成。這四個島經濟發展不平衡,有較大差異,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除北海道之外的三個島嶼上,分佈在四大海灣:東京灣、伊勢灣(名古屋工業區)、大阪灣(阪神工業區)、瀨户內工業區。如下圖:
日本人口1.26億左右,3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就佔了73?剩餘的27?河谷、平原、盆地、水域等形式分散在各個角落。算下來,承載1.26億日本人口衣食住行的土地面積不足10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到1264人/平方公里,甚至比孟加拉國(115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還大,人口主要分佈在四大灣,約佔全國80?右。
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工業突飛猛進地發展,四大海灣成了日本著名的工業生產地帶,相當於我國的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工業用地出現了不足,嚴重地影響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面對茫茫大海,他們首先想到了填海造陸。
現實情況是日本不像我國有廣闊而深厚的大陸架,上圖,周邊海域水深,而且海岸坡度很大,大部分海域離岸10公里就能達到100米深,更不能象我國南海那樣吹海造陸,普通的土石根本填不了;其次日本地震較多,板塊活動劇烈,容易造成地質塌陷,也威脅着新造的陸地和修建的港口,為此日本開始有選擇地填海造陸。
日本的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户內海岸海水不深,大多在20~30米上下,沿岸又是山脈,土石易取,而且深居內陸海,規避了很多自然災害,如颱風、海嘯等。充分利用這種地形特徵,在四大海灣開始填海造陸。自二戰結束後,新造陸地2000多平方千米,相當於30個香港島,2個全香港特區的陸地。
日本的很多工業部門和工業中心都在填海陸地上,如我們熟知的三洋、夏普、松下等公司,修建了20多個新興工業中心,13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所有大型造船廠、煉油廠、汽車廠、石油化工廠, 有力地支持了日本本國的工業發展。
在阪神灣,日本造島幾盡瘋狂,有世界著名的港灣人工島、六甲人工島,神户人工島。
神户人工島位於日本兵庫縣神户市南約三公里的海面上,呈長方形、東西寬3公里、南北長2.1公里,方圓14公里,總面積為4.36平方公里。島上居民為2萬人,各種設施齊全,有國際飯店、旅館、商店、博物館、島內游泳場、醫院、學校及3個公園,還有休閒娛樂場和6000套住宅。
該島於1966年開工,在10米水深的海域中用8000萬立方米土石填築成一個總面積為436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其中港口用地241萬平方米。人工島拋填平均厚度約20米,向海一側有長3040米的護岸和1400米的防波堤,與陸地連接的神户大橋為三跨拱結構,橋寬14米。
全部工程於1981年3月竣工,歷時15年,削平了六甲山脈的高倉和橫尾兩座山頭,共填土石方八千萬立方米,投資5300億日元。
東京灣雖不及瀨户內海面積大,填海造陸更是瘋狂,總面積超過253平方千米,不僅周圍的小島有些是填海造成的,甚至連東京主要的中央區、港區、品川區等都有不少地帶是填海造成的。扇島原來面積只有0.9平方千米,後來經過沿岸擴充,目前已經擴充到5.5平方千米,建成年產600萬噸的扇島鋼鐵廠,規模相當於我國的鞍鋼。
彈丸大小的長崎市香燒島,目前已經擴大到了1.62平方千米,與大陸相連,上面建成了現代化的長崎造船廠,最大船塢長990米、寬100米,有10多個足球場之大,可造50萬噸級超級油輪。
此外日本又出了新花樣,用垃圾填出了18個人工島,不僅解決了垃圾的出路,還擴大了島嶼用地。未來日本有關部門又提出了再建造700個人工島的設想,以實現擴大國土面積1.15萬平方千米,相當於現有全國工廠和城市住宅區的總面積,以滿足日本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國南海的美濟島
我們國家近幾年也開始人工造島,多在南海地區進行吹填島嶼,目前人工造島面積約3200平方公里,高於日本2000平方公里的1.5倍,如果按照填海的面積與本國國土面積相比,我們與日本相差很遠,目前我們填出的最大島嶼——美濟島,填海後其陸地面積達5.52平方公理,取代西沙羣島永興島成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建有一條長2700米的飛機跑道,可以停降大型客機,另外還有讓船艦郵輪等停泊的碼頭正在修建,僅次於日本的六甲人工島。
南海建造人工島與日本人工島建造方式不同,這是由於兩國不同的地理環境造成的,我們填的島是在珊瑚島基礎之上吹沙填造的,與日本沿海岸造島有本質上的區別,相比之下,我國這種造島方式難度要大,相對來説日本這種內海灣更適合人工造島,加之日本工業又集中在四大海灣,海岸類型也適合,所以日本造島是聞名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