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褚韻文
“電動車的安全到底靠不靠譜呀?尤其是電池,
一出事就太危險了!”
“冬天不敢開呀,電池衰減的太厲害,
都不敢開空調了!”
“充電的時間太長了,耗不起呀...”
如果平時接觸新能源車型的朋友一定聽到過這些聲音吧,確實,這就是存在於我們用車生活中的痛點。
而且對於新能源車型來説,這也是技術層面比較難解決的難題。
之前,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會怎麼辦?“克服一下吧!”,很蒼白,也很無力,總是被現實打倒。
但是在新能源車型銷量增長由政策驅動變為產品驅動的情況下,這些痛點還是存在於消費者選車、買車、用車等環節當中顯然是不應該的一件事情。
比亞迪對於這些問題給出瞭解決方案。“e平台3.0”,這是未來比亞迪全新產品誕生的搖籃。
其目的,就是將這些影響用車的心情與體驗感的糟心事與新能源車型之間,畫上不等號!
比亞迪的e平台已經有了兩代的發展。
在1.0時代,實現的是三電關鍵部件平台化,並且掌握一些核心技術,例如雙向逆變充放電式電機控制器、高電壓架構高安全高能量動力電池等等,代表車型就是比亞迪e6,深圳太原等地都將此作為出租車輛。
2.0時代我們就已經很熟悉了,我們也可以將此理解為新能源的普及時代。
在這個時間段比亞迪實現的是整車關鍵系統的平台化,這時候已經從零部件變為系統,像電驅三合一、充配電三合一等,構成了“33111”這樣一個宣傳亮點。
這個時代的車型就是現在滿大街跑的那些,漢、秦、唐、宋、元等新能源產品,從產品級別定位、種類上面也有極大的豐富。
在e平台2.0時代佈局產品上市之時,3.0平台已經開始着手研發。
e平台3.0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學四大特點,解決新能源汽車在安全和低温續航方面等用户體驗痛點,並且將大幅提升智能駕駛體驗,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佈會上表示:“打造閉眼買、放心開的智能電動汽車。”
其實説到閉眼買、放心開,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這也是電動車在誕生以來總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e平台3.0延續使用刀片電池,協同刀片電池類蜂窩鋁結構,不僅可以消除電動汽車靜態自燃,更在整車碰撞工況中,帶來超越燃油車的安全性能。
之前我們會認為電動車的電池組是車輛的一個零部件,而在e平台3.0時代,電池組將會成為車輛的結構件之一,針對純電動車型的車身結構,打造專屬的傳力路徑,使整車的剛性進一步加強。
除了安全,第二點備受關注的就是新能源車的效率問題,效率一詞體現在眾多方面,可以表現在車輛的續航、充電等。
全球首創的八合一電動力總成在e平台3.0時代將會成為標配,最大行駛里程突破1000km,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激動的事情。
我還記得當時普及電動車的時候,我就和同事説過一句話,什麼時候續航過一千公里,我就考慮新能源車型。
還有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冬天不敢開的問題。在e平台3.0上,比亞迪首創了動力電池直冷直熱技術,可將熱效率最大提升20%,並降低能量損耗。
寬温域高效熱泵系統可利用環境、動力總成,以及乘員艙和動力電池的餘熱,以實現-30℃到60℃的寬域工作温度,將冬季續航里程最大提升20%。
當然還有新能與能耗的平衡,新能是新能源車的一大特點與優勢,但是要想性能出色必然要犧牲掉大量的能量消耗。
前後雙電機的四驅架構設計能大幅提升整車加速性能,零至百g公里每小時加速快至2.9秒,但是對於中高速的穩定行駛,單電機就能夠滿足整車動力需求,使其僅消耗兩驅車的能耗。
未來汽車產品的發展方向就是高度智能化,這一點不管是新能源車還是傳統燃油車,都將十分注重該領域發展。e平台3.0將傳統分佈式電子電氣架構整合成為域控制架構,分為智能動力域、智能車控域、智能座艙域和智能駕駛域四大域控,提升了系統交互效率。
高級別的智能駕駛需要更高標準的協作體系,除了硬件層面,將整車的驅動、制動、轉向等功能深度融合,利用電機快速響應的特性。
在軟件上,比亞迪自主研發了軟硬件解耦的車用操作系統BYDOS,開發者可以基於OS的標準接口,調用車輛的執行功能和數據,應用開發速度、迭代速度、用户體驗將發生質的飛躍。
除了以上幾點,就是e平台3.0在美學上面的體現,這一點本就應該是電動車的一大優勢,畢竟相對於燃油車少了很多機械結構的限制,這就讓設計師在自由度上面能更好的發揮。
前面提到了各種高效的集成設計,這就突破了設計當中車輛空間和總體佈置的桎梏。
車輛能夠擁有更短的前後懸,也就是車輪更向外延伸,使得車輛的軸距長度比更大,除了看起來更動感、空氣動力學更出色,內部空間也會更加出色。
就像出自e平台3.0的首款車型海豚,緊湊級車的樣式,卻擁有B級車的內部空間表現。
此外發佈會中亮相的ocean-X是基於e平台3.0中型車平台打造的,將採用刀片電池車身一體化設計、八合一動力總成、四驅架構、電驅升壓充電、寬温域高效熱泵以及智能域控制架構。
在安全、續航、充電、智能、美學方面全面超越現有電動汽車
電動車未來的發展大方向,也是國內擺脱能源限制的方式之一,每一次e平台的更新都會讓產品有着脱胎換骨的表現。
所以説,消費者會更加期待全新的產品,畢竟新平台下的產物並不是在表面上去煥新,而是從根本上解決用車難題。
在看過這些全新技術特點後,最期待的就是全品類的量產車落地,或許量產車會與概念車要比之前擁有更多的相似點。【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