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過去江湖中,還是有身懷絕技的人的,我當知青時就見到過
馬未都,北京人,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2008年,馬未都登上\"2008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發廣泛關注。同年,又獲得中國收藏界十大人物稱號。
作為疊加了這麼多光環的文化人,馬未都也曾作為知青過過一段苦日子。雖説知青歲月是苦,但他從中也收穫不少。
在上世紀中葉出生的知識分子,大多都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進行再改造。馬未都也不例外,在青春正當時的時候,走進鄉下,開始一段知青歲月。
那會兒的上山下鄉,去的都是祖國最偏遠最落後的地方。那種艱辛,是我們這類在其之後出生的人無法想象、無法理解的。即便如此,馬未都仍舊是毅然決然地去了。因為他深知,他這次去,為的不是別的,為的就是祖國的繁榮富強。
在上山下鄉的那幾年裏,馬未都在積極完成工作指標,在幫助民工、參與民工勞作的同時,他也不忘用功讀書,將自己的先進知識傳授給這些久處深山的農民,好讓自己的知識更好地幫助到山裏的農民,幫助他們擺脱貧困,走向繁榮,走出這座束縛他們祖祖輩輩幾輩子的大山。
馬未都的每天三點一線式的知青生活在大體上來説,是一成不變的。這正如平靜的水面一般,沒有大風大浪,但微波吹起的小波瀾總是有的。
給馬未都的知青生活帶來小波瀾的,是一位外號為\"一把撈\"的\"神奇男子\"。馬未都也曾在訪談中提道:\"過去江湖中還是有身懷絕技的人的,我當知青時就見到過。\"他口中的\"這一個\",指的也正是這個\"一把撈\"。
為何説是\"神奇男子\"呢?據那裏的村民們口述,這位男子身懷絕技,只要他肯下水、肯出手,便沒他撈不上、救不活的人。
乍一聽,的確是玄妙至極,甚至是有些誇張,但有些事,便是有這麼神奇,即便是讓人真真切切地體驗上一回,也難以教他相信。
馬未都仍然記得那個悶熱的午後,一羣人,神色慌張,擠在湖邊,卻不見有任何一人下去。那湖,不是活的,是個死湖,叫四面八方的山給圍死了,若是沒石子落水,那便是連半點波瀾也不見。
而此時這湖卻是如同活了過來一般,到處是波紋,一圈接着一圈,泛個不停,馬未都一見便知這是有人落水了,還沒來得及去打聽,便聽見湖邊傳來一個聲音\"去請'一把撈'來!他有法子!\"
過了大概幾分鐘,馬未都便見以青年,悠哉遊哉地走來,坐在石頭上\"你們這兒,救人給錢嗎?\"此話剛落,眾人便沉默了,這羣知識分子腦子裏盡是聖人書,哪裏能想到,有人會在這生死關頭提錢?
但此時情勢危急,眼見着那湖中的波瀾越來越小,眾人急忙答應請他吃飯。這時才見他晃晃悠悠地走近湖邊,正準備脱衣呢,衣服剛撩開,又定住不動了。
眾人正疑惑,幾個女知青卻突然回過神來,一致轉身不再去看他。這下\"一把撈\"才重新開始動作。
只見\"一把撈'麻溜兒地脱衣、入水,整個動作一氣呵成,不曾耽擱一秒,彷彿剛才悠哉遊哉討價還價那人不是他似的。
眾人見他入了水,紛紛上前一步想透過那湖面仔細看看,個個伸長了脖子等着,卻是誰也沒有等到。
那死湖面上,除了幾圈波紋,是半點波瀾也沒有,黑乎乎的一大片,只能從偶爾幾串波紋中探出\"一把撈\"身體所在,其他再多,便是一點兒都探不出了。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在這種生死存亡之際,哪怕是多一秒,都是一種隱患,而眾人從日頭正好等到日頭偏西也沒等到那\"一把撈\"救人上來。
別説是女知青了,這麼長時間的閉水,怕是連那\"一把撈\"也栽在這死湖裏頭了。
正當眾人希望破滅,準備找第三人給兩人收屍的時候,湖面上卻起了變化。
一把撈頭猛地扎出水面,吸了一大口空氣進肺,緩緩地朝岸邊遊了過來。右手手腕上好像是勾着個女孩,泛起的波紋幾乎佔了半個湖面。
眾人連忙圍過去,只見一把撈把那女知青放上岸後,自己才爬上去。眾人心下暗道不好,這麼長的時間,那女知青又一動不動,怕是早已失了呼吸。
而另一邊的一把撈則絲毫不見慌亂,只是卯足了一口氣,雙手交疊,在女知青胸口用力按了幾下。女知青突然猛烈顫抖起來,哇地吐出幾口湖水,雖是還未睜眼,但呼吸卻也是慢慢平穩了下來。
這事若是放在別人嘴裏,從別人口中轉述出來,馬未都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的,可這事卻是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他眼前的,這教他不能不信。他花了好多天才將這件事徹底消化。
雖説\"一把撈\"在下水前的態度令馬未都十分不滿,但他終究是沒有多問。各人對待各事本就有各不同的態度和方法。
他先前的態度如何決定不了什麼,他在救人時的態度才決定一切,並且,救人這事兒,重要的是將人救出來,講求的是一個最後的結果,而並非像現在講求\"工匠精神\"那般在乎態度的端正與否。
再説,\"一把撈\"能夠那般悠哉遊哉,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又充分的信心,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將\"把女知青救上來\"這件事做好。\"一把撈\"這行為只能説是不合馬未都的胃口,未達到大眾對於心中救人者的要求罷了。就其本身而言,無甚過錯。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不止是哈姆雷特,就世界這個宏大意像來説同樣是如此。
每個人對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的一個理解和看法,你不能強迫每個人都用一套相同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這明顯是不現實的。
況且,目標既已達到,他又沒有觸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那又為何要去深究這過程中的小瑕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