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12月21日電(記者陳俊俠、徐馳)好萊塢著名導演、三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奧利弗·斯通和他的兒子肖恩·斯通日前共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美國發動戰爭成癮、肆意踐踏他國主權,其原因在於美國經濟過度依賴軍工產業,情報部門與軍方把持美國政治。
奧利弗·斯通曾參加過越南戰爭,因執導《野戰排》《華爾街》《刺殺肯尼迪》《生於七月四日》等電影享譽全球。他同時也是作家、歷史學家,曾作為記者採訪過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肖恩·斯通同為電影人,也是一位時政評論員。
2017年8月13日,在波黑薩拉熱窩,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在薩拉熱窩電影節上展示獲得的“薩拉熱窩之心榮譽獎”。新華社發(哈里斯·梅米亞攝)
奧利弗·斯通在採訪中説,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軍事凱恩斯主義,美國共和黨聲稱擔憂美國在戰後會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再次陷入蕭條,所以呼籲必須繼續將經濟軍事化,將資金投入軍工產業,以防止美國經濟下行。“美國一直在為戰爭做準備。準備戰爭比發動戰爭更掙錢。”
奧利弗·斯通最近拍攝了一部聚焦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遇刺事件的紀錄片。他告訴記者,肯尼迪曾説,“我不確定我是否真的掌控整個政府,因為軍方、情報機構揹着我在暗地裏行事”。
這是約翰·肯尼迪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我們曾經以為冷戰可以終結,和平的紅利將會來到,但實際上,資金還是源源不斷地流向軍方和情報機構。”在奧利弗·斯通看來,冷戰結束是個錯覺,實際上和平從未真正降臨。
奧利弗·斯通指責美國最近針對俄羅斯在烏克蘭製造軍事緊張局勢,批評美國違反北約不東擴的承諾、單方面退出與俄羅斯的戰略武器條約,以及大搞針對中國的軍事集結和對台軍售等行為。
這是2003年6月18日,美軍士兵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美英聯軍臨時總部門前持槍面對數百名示威的伊拉克人。(新華社記者趙建偉攝)
肖恩·斯通在採訪中着重反思了美國陷入反恐戰爭泥潭的歷史。“我1984年出生,那時已是冷戰的末尾。柏林牆倒塌時,我剛剛懂事。此後不久,我們就與伊拉克交戰,那是1991年。我們剛剛脱離冷戰,卻在90年代發動一系列新戰事。這些戰爭毀了一個又一個國家。我認為那時美國瀰漫着一種對霸權的迷信,即我們已經獲勝了,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肖恩·斯通認為,美國主流媒體不斷誇大恐懼、製造焦慮,目的就是強化冷戰心理。他舉例説:“2013年、2014年,俄羅斯被‘妖魔化’,人們居然重新掉入了(冷戰)陷阱。他們(軍方與情報機構)仍然想,而且將繼續鼓吹‘俄羅斯威脅論’。”
這是2021年9月2日在阿富汗喀布爾拍攝的遭美軍無人機打擊現場。美軍8月29日的無人機打擊行動,造成包括5名兒童在內的10名阿富汗平民死亡,其中最小的死者才兩歲。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他説,“9·11”事件後,美國不斷髮動反恐戰爭,打擊範圍不再受到國界限制,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被視作恐怖分子的庇護地,可能遭受無人機轟炸,“這樣的事直到今天仍層出不窮”。
肖恩·斯通以敍利亞為例指出,美國發動的戰爭致使恐怖組織滋生,摧毀了這個國家。“民眾流離失所,很多人進入歐洲,給歐洲國家的經濟造成混亂,然後導致更多的仇外心理。正如我父親所指出的,你破壞其他國家的穩定、和平,會造成動盪、民眾流離失所,而到頭來,你也不得安寧。”(剪輯:沈浩洋;編輯:何夢舒、王曉梅、梁毅、程大雨、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