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轂尺寸越大越好?還真不一定!
其實在談論車輪時,光看輪轂是不科學的,因為輪轂與輪胎是成雙成對的,在組合直徑不變的前提下,輪轂尺寸越小,輪胎扁平比就越大;而輪轂尺寸越大,輪胎扁平比就越小。輪胎的扁平比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車輛的舒適性和NVH表現。
可能很多汽車小白朋友並不瞭解輪胎扁平比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輪胎上標的各項數值都是什麼意思吧。以比較常見的205/55 R16家用車輪胎為例(單位為mm),205代表着輪胎與地面接觸部分的寬度,而數字55則代表着輪胎的扁平比,R16代表着輪轂的直徑為16英寸,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16英寸輪轂。
在聊駕乘感受之前,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輪胎的結構。輪胎包括胎冠和側壁兩大區域,胎冠部分主要承擔着“頂樑柱”的角色,這裏有着花紋層和冠層,一般來説總厚度約為12-14mm,內部分佈着鋼絲層、簾布層、帶束層、氣密層等結構,用來提升胎冠的強度和穩定性,支撐起整個輪胎的物理結構;而側壁的架構就比較簡單了,除了6mm左右的橡膠層之外便只有一層簾線層和內部氣密層了,強度較低。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胎冠要抗壓,側壁要減震。在汽車前進過程中,輪胎內部的空氣在車身的重壓下被壓縮,於是,強度不如胎冠的側壁便隨着空氣一同被壓縮,這些形變可以將來自路面的細碎振動過濾掉。同理,噪音一樣可以被吸收。
也就是説,在保證總直徑不變的前提下,輪轂尺寸越大,輪胎的扁平比就會越小,側壁也會更薄,因此在過濾振動和噪音時的效果比較一般。在路過坑窪路段時,甚至有可能會出現爆胎或者磕壞輪轂的情況;反之,大扁平比的輪胎在濾振和靜音表現方面做得更好。
不過,有得必有失,一般來説,低扁平比輪胎都會出現在高配車型上,而這種強調運動的“薄胎”一般都擁有更寬的胎寬,以加強車輛的抓地力;而輪轂較小的“厚胎”一般以舒適性為己任,盡職盡責地濾振,在操控的精準性方面處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