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侯平:殘疾預防 絕不僅僅只是殘疾人的事

央廣網北京8月25日消息(記者王晶)每年的8月25日為全國殘疾預防日,自國務院於2017年6月24日設立起,至今已有五個年頭。

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理念,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而國民的殘疾預防意識也在逐步提高。眼見的變化是,每年殘疾預防的宣傳活動,健全人蔘與的比例逐步提升,每年的主題也在層層遞進。除了殘聯之外,應急、衞生等部門也逐步加入助力。

殘疾預防覆蓋全人羣全生命週期,隨着三孩政策出台、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今年,中國殘聯更是鮮明提出“加強殘疾預防 促進全民健康”的主題。“殘疾預防是緊迫且必須的,也絕不僅僅是殘疾人的事。”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秘書長侯平於近日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作出如上表述。

對話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侯平:殘疾預防 絕不僅僅只是殘疾人的事

2020年8月25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康復醫院,康復治療師在作業治療室指導自閉症孩子有目的地進行作業活動,使其儘可能地恢復日常生活、學習能力,儘早迴歸家庭、迴歸社會(資料圖 來自:CFP)

緊迫

最佳康復期就是早期康復

央廣網:多年從事殘疾人工作 對殘疾預防哪方面最“揪心”?

侯平:我們要摒棄以前先“致病”後“治病”的老套路,兒童生長髮育期,所有家長都要注意,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導致的殘疾居高不下。

對於殘疾兒童尤其0~6歲的兒童,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康復效果就越好,這個年齡段的康復又被稱為搶救性康復。

早期康復是在症狀剛剛出現或早期明確診斷時就要開始治療。比如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在全世界發生率呈現增高趨勢,預防康復難度很大,康復就需要及早介入,改善狀況,補償功能,克服或減輕障礙程度。程度嚴重的自閉症孩子,3歲之前開始干預更理想。

不過,很多輕度自閉症患者可能7、8歲才被診斷,但有的孩子1歲之前就被診斷出來了。所以,只要發現了症狀,就可以開始干預。

央廣網:在醫療技術持續提升的當下 致殘的關鍵原因有哪些?

侯平:在健全人看來,可能覺得身邊的殘疾人很少,但實際上,我國每16人中就有1名殘疾人,且每年新增殘疾人約200萬。另外,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由於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意外傷害、出生缺陷等因素,每年還有大量新增的殘疾人。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人中先天性因素致殘佔9.57%,後天獲得性因素致殘佔74.67%,且為主因。而且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傷害的致殘風險增加。

殘疾是無法完全消除的,殘疾給個人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痛苦和各方面壓力,“十四五”時期,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慢性疾病、意外傷害等致殘因素影響,殘疾仍會多發高發。

央廣網:我們必須認識到殘疾無法永遠消除 如何理性看待?

侯平:殘疾預防是指針對常見的致殘原因,如遺傳、發育、外傷、疾病、環境、行為等危險因素,採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預防或減少致殘性疾病和傷害的發生,限制或逆轉由傷病而引起的殘疾,並在殘疾發生後防止殘疾轉變成為殘障。

我國現8500多萬殘疾人、2.6億老年人(含4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3億慢性病人需要康復服務。

不過,必須要引起所有人關注的是,通過系統的康復服務,可以減輕殘疾程度,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首先,要針對致殘原因,採取措施,防止導致殘疾的損傷、疾病、發育缺陷的發生,從源頭防控;其次,在損傷或疾病發生後,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可以減少殘疾發生。

最後,一旦出現殘疾,要在最佳康復期介入康復,這個最佳康復期就是早期康復。

必要

自閉症需社會給予足夠關注

央廣網:根據多年的經驗 目前哪幾類疾病亟需關注?

侯平:還是要再談談兒童預防,我國有0~6歲各類殘疾兒童167.8萬人。兒童期是康復的黃金時期,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多數殘疾兒童能顯著改善功能,為其未來的正常生活以及就學、就業創造條件。

目前,在各類殘疾兒童中,患有孤獨症(又稱自閉症)的孩子越來越多,是兒童發育障礙中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發病率已佔我國精神殘疾首位,且逐年上升,增長很快。但由於孤獨症的病因尚無定論,也沒有理想的藥物進行治療,主要依靠早期干預,即及時提供康復教育訓練,這項服務需要社會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支持。

央廣網:三孩政策到來 殘疾是否存在高發“隱患”?

侯平:我反覆強調,殘疾風險伴隨每個人的全生命週期,預防殘疾需要從生命源頭做起。

據測算,我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在40~60‰,每年有80~120萬缺陷患兒出生。隨着我國全面實行三孩政策,35歲以上高齡孕產婦越來越多,高齡產婦也是高危產婦,由於機體處於下滑趨勢,將面臨更多的優生遺傳問題,胎兒有出生缺陷風險加大。

不過,採取適當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多數殘疾的發生。比如,切記要做好孕產期的保健及出生缺陷的預防和篩查,這對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降低致殘率至關重要。

央廣網:據您觀察 這幾年的殘疾預防舉措在釋放哪些信號?

侯平:從這5年來殘疾預防日的主題演變,就能略窺一二:

2017年,首個殘疾預防日,主題為“推進殘疾預防 建設健康中國”;

2018年,第二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主題為“殘疾預防 從我做起”;

2019年,第三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主題為“預防殘疾 從生命源頭做起”;

2020年,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主題為“殘疾預防 從兒童早期干預做起”。

因此,逐步增強全民殘疾預防意識,是趨勢,意義重大。不過,我國殘疾預防公共服務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公眾參與能力仍待提高。

不足

亟需專業康復人才

央廣網:結合痛點 目前殘疾預防工作在哪方面要加大力度?

侯平:殘疾不怕,只要實現了康復,殘疾人一樣能過上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推動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這是未來康復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

比如,漸凍人的康復服務發展空間很大,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要為漸凍人適配輔助器具,尤其是重症漸凍人,要加大適配補貼力度。

另外,為漸凍人家庭提供無障礙改造服務,並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強度。其中,較為關鍵的是,還要培訓康復護理人員,掌握專業化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提升康復護理水平。總體上看,我國康復專業人才匱乏,康復服務總量不足、質量不高,與殘疾人對康復服務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央廣網:從業多年 希望殘疾預防有一天達到何種狀態?

侯平:每一個人都能提升自我防護能力,遠離致殘風險。

殘疾預防不是一個人的事,各個部門都要參與進來,要做到人人有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7 字。

轉載請註明: 對話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侯平:殘疾預防 絕不僅僅只是殘疾人的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