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環球時報:期待韓國成為受尊重的“樞紐”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隨着尹錫悦當選新一屆韓國總統,他在競選期間闡述的“韓國要做全球樞紐國家”主張也不脛而走,成為外界遐想未來由他領導的新政府將如何打造韓國外交形象和提升國家地位的關鍵詞。

作為在東北亞乃至亞太板塊中具有影響力的國家,韓國近年來提出過不少區域合作的多邊主義主張,從“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到“歐亞合作倡議”,再到“半島新經濟版圖”,塑造地緣和平、加強區域協調以及促進多邊共贏的主張契合大勢所趨。在經濟硬實力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的同時,韓國文化軟實力同步攀升,成為東北亞地緣戰略穩定和多邊外交格局的一個“協調者”。

在此基礎上,尹錫悦的“全球樞紐國家”主張可以説是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及目標,其“一個憑藉自由民主價值和實質性合作來促進自由、和平與繁榮的國家”界定也無可厚非。這裏,筆者認為韓方還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全球樞紐國家”才更符合韓國的自主訴求和時代定位?走向“全球樞紐國家”的韓國如何塑造好自己並影響好他人?

大選期間,圍繞歷史性、社會性和時代性轉型勢在必行背景下的地緣博弈、國家定位、未來方向等,韓國出現多種聲音。在確定尹錫悦當選後,他所提出的“全球樞紐國家”一躍成為預判韓國民主、外交、安保、經濟方向的依據之一。有保守派聲音認為,新政府應致力於成為民主價值觀的“全球樞紐”,認為當今的全球化已經蜕變為民主自由價值觀和人權的一體迴歸,晉級發達經濟體的韓國需回應這種走勢,以彰顯“韓式民主”來承擔起民主價值觀“全球樞紐”的責任。還有更極端的聲音鼓譟韓國應成為向美選邊站的“全球樞紐”,認為在中美博弈的形勢下,韓國只有明確選邊站才能贏得更多尊重和重視。

殊不知,前種説法忽略了全球是一個民主體系和治理模式交相輝映的萬花筒,追求成為傍上某國的“樞紐”會使自己失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的機會而陷入小圈子化。後種説法則忘記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老話。一不小心,原本希望構建的“樞紐”或將變成需要處處小心的爭端前沿。

實事求是地講,韓國具備區位稟賦、經濟規模、科技水平、產業實力、文化魅力和戰略取向等多重優勢,在推進構建“全球樞紐”的立體佈局中,首先應該力爭成為推進多邊合作的樞紐。這是關乎韓國福祉、民生進步乃至外向型立國行穩致遠的根本,多年來的一體化和自貿區實踐也驗證了多邊、區域、合作才是韓國發展的硬道理。

其次是努力鍛造產業鏈供應鏈的樞紐。產業鏈區域化和供應鏈全球化是韓國的產業訴求,也是三星等韓國跨國企業全球影響力的體現,圍繞高科技、數字經濟、新型消費、醫療健康、綠色合作等的產業鏈互聯、供應鏈互通、合力構築網格化互利平台才是韓國更應着力拓展的方向。

再者,還要成為塑造多種文明水乳交融的樞紐。儒家文化傳統嫁接歐亞多元文化助推“韓流”取得世界性成功,這是韓國向世界發出的特色文化符號,也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完美呈現。

期待尹錫悦新政府主張和追求的“全球樞紐國家”,是一個既滿足韓國社會訴求,又兼顧區域多方關切的“樞紐”,只有這樣才能被遠親近鄰樂於接受,也將隨着時空轉換贏得更多尊重。

(原題為《期待韓國成為受尊重的“樞紐”》 作者 笪志剛 來源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