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謀劃“後脱歐”時代全球定位遭質疑,核政策備受批評

3月16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離開位於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準備前往議會,介紹“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安全、國防、發展與外交政策的整體評估”報告。新華社 圖

光明日報3月18日報道,英國政府16日發佈一份題為“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安全、國防、發展與外交政策的整體評估”的報告,全面描繪了該國對未來十年在世界舞台所扮演角色的願景。這份報告被認為是冷戰結束以來英國對其世界地位最徹底的一次重新評估,意圖在脱離歐盟後塑造“全球英國”的形象,但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其“抱負與能力”之間存在差距。

設定廣泛目標

報告闡述了英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的基本原則,包括多方面內容。

報告一方面稱北約仍是歐洲-大西洋地區集體安全的基礎,英國將繼續成為北約內部的主要歐洲盟友,另一方面也明確提出英國外交政策將向印太地區“傾斜”,並稱世界地緣政治和經濟重心正轉向該地區。

報告稱,為應對其他國家顯著增加的、多樣化的威脅,形成“最低限度、有保證和可信的核威懾”,英國將把其所擁有核彈頭的數量上限從180枚增加到260枚。

報告還説,英國將建立一個反恐行動中心,統籌政府部門、安全情報機構、執法系統等共同協作,以更好地應對恐怖主義。

此外,報告還闡述了其他一系列目標,涵蓋氣候變化、經濟發展、技術研發、太空戰略等,例如確立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戰略,將其作為英國的首要國際任務;擬在2030年前將英國打造成科學技術超級大國和全球服務、數字和數據中心等。

引來專家質疑

對於這份報告設定的目標,一些專家提出了質疑。英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前駐法大使彼得·裏基茨説,報告強有力地宣告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但他質疑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能否“實際發揮作用”。

對於英國意圖將外交政策向印太地區“傾斜”,裏基茨認為這可能招致歐洲盟國不滿。他説,英國向印太地區的“傾斜”同時也是從歐洲的“偏離”,法國人希望在報告中看到英國肯定歐盟對歐洲安全的貢獻,但報告會讓他們“失望”。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事務副研究員理查德·惠特曼表示,英國對自身願景充滿自信,“但想要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份報告表明,離開歐盟並沒有讓國際角色正在減弱的英國學會“反省”。儘管英國在報告中強調將繼續致力於歐洲安全與防衞,但有關與歐盟關係長期目標的內容明顯很單薄。

惠特曼還認為,英國在這份報告裏展示的雄心如何實現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報告提出的外交議程的規模和範圍都需要外交能力的顯著提升,而這需要巨大的財務投入才能推動。

“真正的考驗將在2021年之後。”放棄了歐洲這一重要外交平台,英國能否將其對未來國際關係的自信願景轉變為“實現其雄心壯志的新的、更深入的夥伴關係”,惠特曼對此表示懷疑。

核政策備受批評

除了上述質疑,這份報告中有關提高核彈頭數量上限的提法在英國國內外備受批評,不少人士認為此舉“不負責任且危險”。

英國“蘇格蘭民族黨”成員伊恩·布萊克福德表示,該報告顯示了“‘全球英國’的品牌到底有多空心”。他質問向國會議員介紹該報告內容的首相約翰遜,是誰給了約翰遜政府權力讓其可以背棄英國在《核不擴散條約》中承擔的義務。

針對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在一檔廣播節目中有關伊朗核問題和英國增加核彈頭數量的表態,英國綠黨議員卡羅琳·盧卡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拉布説其他國家的武器擴散使他“夜不能寐”,但就在這之前他還試圖為英國核武器擴散作辯護,這種做法是“驚人的虛偽”。

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負責人貝亞特麗斯·菲恩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説,英國改變其核彈頭數量上限的決定是“駭人、不負責任和非常危險的”。這違反國際法,也不能解決氣候變化和虛假信息等英國面臨的真正安全威脅。

(原題為《英國謀劃“後脱歐”時代全球定位遭質疑》)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5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謀劃“後脱歐”時代全球定位遭質疑,核政策備受批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