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評⑤丨一座城,三句話看“環境”

在後疫情時代,哪座城市能率先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就要看營商環境誰家強,看哪裏的土壤能夠將三個“敢”字發揮到極致。

政府的“敢”,推動了市場主體的“敢”,市場主體的“敢”,成就了城市的發展。

兩會熱評⑤丨一座城,三句話看“環境”

兩會開啓,成都大事。全城市民的眼睛追着代表委員們的身影,耳朵捕捉代表委員們的話語。

從香港飛過來的蔡錦豪委員説:一下飛機,就看到這個城市充滿活力,發展動能很強。 

長期往返於蓉港兩地的李娟委員説:成都越來越國際化。外語標識越來越多,説外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包括地鐵、機場在內的現代交通體系越來越完善,對外地來蓉人員也越來越友好。 

今年兩會新當選的彭怡嵐委員則專門提到12345親清在線,她説,“用接地氣的説法就是,成都為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操碎了心’” 

短短三句話,三句話不簡單。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三句話講發展,講效率,講服務,其實講的都是一個東西:環境。

拼經濟,拼高質量發展,拼城市“出圈”,其實拼的就是營商環境。所謂營商環境,指的是市場主體在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有了好的營商環境,才會來投資、來人才、來項目,才擴得大投資、留得住人才、建得好項目。中央一再強調,要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三個“敢”字,意味深長。在後疫情時代,哪座城市能率先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就要看營商環境誰家強,看哪裏的土壤能夠將三個“敢”字發揮到極致。

開年以來,營商環境成為成都第一熱頻詞。春節過後,市委市政府在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的第一個會議,就是12345親清在線啓動暨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開年第一會,不僅是動員令,也是風向標,全面傳遞了成都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鮮明信號。

兩會熱評⑤丨一座城,三句話看“環境”

↑企業服務專席區的工作人員正在接聽電話

這些年來,成都推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從未止步,短短几年,營商環境改革措施已經“蹭蹭蹭”從1.0版迭代升級到5.0版。把這些改革措施放到全國看,諸多創新,不乏亮點。比如立法出台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在全國首發城市機會清單、首推包容審慎柔性監管,創新設立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基金和科技創新投資集團,以及推進“互聯網+”監管執法,探索推行首違不罰事項清單和不予行政強制措施事項清單等等。打造12345親清在線,更是柔性服務的一個創新舉措。打造一個政企互動的“總客服”,便利企業的“總平台”,就是要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優質、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服務,推動企業更有活力、城市高質量發展。有這些改革創新舉措,才有了成都連續兩年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的榮譽。

剛剛過去的2022年,為什麼面對疫情高發頻發、極端高温乾旱、電力電量雙缺、暴雨山洪災害等多重困難挑戰,成都航空旅客吞吐量仍然位居全國城市第1位?全球創新指數上升至第29位?金融中心指數上升至第34位?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政策上的全力支持,服務上的全力增效,要素上的全力保障,穩住了市場主體,穩住了經濟,穩住了發展。去年,成都GDP破2萬億,成為第3個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的副省級城市,全市363.9萬户市場主體功不可沒。政府的“敢”,推動了市場主體的“敢”,市場主體的“敢”,成就了城市的發展。

有一句話,叫青年在哪裏,GDP就在哪裏。根據數據,成都目前青年人數已達960.36萬,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在老齡化時代已然到來的當下,成都憑什麼?憑的就是環境。隨着今年兩會時間的打開,成都的環境打造,更加令人期待。

紅星新聞評論員 劉琴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0 字。

轉載請註明: 兩會熱評⑤丨一座城,三句話看“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