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近日,安徽阜陽潁東區的王先生向記者反映稱,阜陽市潁東區楊樓孜中心小學營養餐味道差,小孩不愛吃,將營養餐全部倒進垃圾桶裏。針對王先生反映的問題,27日,楊樓孜中心小學吳校長表示,圖片中麪條被學生傾倒至塑料桶中一事屬實。吳校長表示,“眾口難調”。(澎湃新聞)
倒掉的營養餐“溢出垃圾桶”,畫面堪稱觸目驚心。此情此景,給人的第一感覺自然是“浪費糧食”,然而若是深想開去,則勢必又會有太多的疑問。
很多人想必還記得,2018年“貧困縣學生把營養餐牛奶倒水溝”的新聞,也曾一度引發了軒然大波。“倒掉牛奶”“倒掉麪條”,表象背後實則有諸多共性。比如説,“餐食”本身的品質、口味“一言難盡”;再比如説,涉事學校都採取了社會企業外包配餐的方式——很明顯,這兩者之間,構成了直接的因果關係。供餐公司基於“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所提供的營養餐自然“不敢恭維”。確保食材新鮮、食品安全都不容易,“美味可口”是談不上的。
按現行政策規定,中央財政為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的學生提供每人每天4元的膳食補助。在此經費標準下,據説有些學校成功做到了“提供三菜一湯,頓頓有肉,一個星期不重樣。”這簡直是奇蹟了!但現實中,更多的學校還是如阜陽市潁東區楊樓孜中心小學一樣,把營養餐供應外包給市場。企業中間“賺一道”,最終落到學生身上的“膳食補助”,也就少得可憐了。一碗乾巴巴的、難以下嚥的“滷麪”就是一頓午餐,學生們“吃不下去”,再正常不過。
有觀點認為,對於貧困地區學生而言,營養餐還是要先確保“吃飽”然後才講究“吃好”。這貌似有理,實則錯得離譜。試問,一份營養餐難吃到學生根本不願吃,還説什麼“吃飽”?實際情況是,大量營養餐被倒掉、被浪費。要從根本上為此破局,只能系統重構供餐模式,繼而實現營養餐的品控穩定。一方面,要加速推動學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另一方面,對於不具備供餐條件的學校,地方政府則該建設“中央廚房”,藉此確立營養餐的標準化製作、配送。
越來越多負面案例表明,營養餐實施權限有必要進一步“上收”。過去以縣為單位的所謂招標採購,分散零碎、水深貓膩多,到頭來傷害的還是學生的利益。讓小作坊、小餐企從營養餐市場清出,減少中間環節,實現現場供餐、直接供餐、統一供餐,這是確保“營養餐”政策善意落到實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