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沒提供原始數據”、反駁“實驗室泄漏病毒”,專家解讀世衞溯源報告熱點話題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趙覺珵 李司坤】在世界衞生組織3月30日發佈世衞-中國聯合專家組赴華溯源研究報告後,聯合專家組中方專家3月31日下午在北京召開發佈會,介紹報告相關內容,並回擊西方部分政客、媒體在報告發布後進行的一系列炒作與質疑。同時,《環球時報》記者3月31日專訪多名接近聯合溯源專家組的人士和中國專家,他們一致表示,新冠病毒通過實驗室引入人類“極不可能”這一觀點也是中外科學家的共識,而“中方沒向外國專家提供原始數據”更是完全不實的錯誤説法。

據外媒報道,世衞總幹事譚德塞週二在一場發佈會上表示,世衞專家團隊在獲取原始數據時遇到困難,希望未來進行“更及時、更全面的數據共享”,他還稱,對於新冠病毒是否來自實驗室的説法需要進一步調查。他的發言被一些西方媒體解讀為發出了和書面報告不同的聲音。

對此,聯合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在3月3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沒有提供原始數據”的説法不成立。從到武漢開始,中方和外方專家組一直共同做研究計劃,共同分析掌握的數據、研究信息和資料。中方專家和外方專家所掌握的信息不存在差異。只是按照中國的法律,有些數據不能帶走、不能拍照,比如涉及病人隱私或需要病人知悉同意數據,這也是一個國際基本規則,應予以理解。

他表示,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專家需要的是可供分析的數據,“你很難想象專家到現場以後,對每一例病例,對每一個動物樣本,從早期採取的原始記錄,一條一條看,這是不現實的,科學研究上也沒有這個需要。”

一名接近中外聯合專家組的人士3月3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據他了解,中方掌握的所有材料都曾向國際專家提供,且對於國際專家提出的一些數據需求,中方也動用了大量技術人員前往查找收集。“尤其對於部分需要特別關注的原始數據,中外專家曾在現場共同逐條展示、討論。”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關於“世衞專家無法獲得足夠數據”的説法早在二月即出現在一些國際媒體的報道中,但隨即一些參與溯源合作的外國專家即在自己的社交媒體網站上聲明,這些媒體的説法不是事實。

而對於“實驗室泄漏”的説法,上述接近中外聯合專家組的專業人士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聯合研究團隊得出“實驗室事故導致病毒泄漏這一假説極不可能”的結論是聯合團隊的共識,是基於科學的分析得出的最終的、專業的結論。學術界公認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宿主,疫情之前任何一個實驗室都沒有這個病毒,也不存在研究新冠病毒的活動。“既然實驗室不存在這樣的一個病毒,那麼發生病毒泄漏就更是子虛烏有。”

他表示,有人認為,歷史上曾經有過病原體從實驗室泄漏的事故,因此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是由實驗室泄漏。但事實上歷史上發生病原體泄漏都是因為對病原體進行了操作,而新冠病毒在實驗室從來沒有發現過、存在過,更沒有人操作過,那麼發生泄漏就完全不可能。

報告發布後,也有媒體質疑,專家組赴武漢的實地考察在疫情暴發之後一年多後才進行,“太晚了”,這導致溯源暫未取得明確成果。對此,梁萬年表示,中國科學家早在疫情初期就開展溯源研究。疫情暴發早期,很多科學家在武漢一邊抗擊疫情,一邊展開相關溯源研究,比如在華南海鮮市場進行動物、環境、標本採樣。他同時表示,不認為一年之後國際專家組來是為時已晚,何時來由一系列因素決定,但溯源何時做都不晚。他同時表示,一天找不到新冠病毒的源頭,中國科學家的努力就會繼續一天。

一名熟悉聯合專家組赴華考察情況的中國專家3月3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世衞和中國聯合專家組經過嚴謹的科學溯源研究,沒有發現新冠病毒起源明確的線索和傳播途徑,病毒在何時、何地打破物種界限等問題都沒有答案。但沒有明確科學結論的溯源研究實際上一點也不奇怪,只是重現了以往病毒引起的突發重大傳染性疾病溯源遇到的類似問題,説明了病毒溯源研究的複雜性和長期性。

他表示,聯合專家組並沒有對病毒從中國境內起源和中國境外起源的可能性進行比較,但達成了一些全球溯源的共識,比如對一些報道披露的世界其他地方在2020年1月前出現的早期病例或陽性樣本進行跟蹤研究。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週三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疫情的首發地往往不一定是起源地。以往重大流行疾病的溯源工作也往往是跨國、跨地區的合作研究。一些報道顯示,其他地方可能有比武漢暴發更早的病例或陽性樣本,這些報道需要去進一步展開研究、核實,這些是確定動物到人跨物種傳播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找到最終自然宿主的非常重要的線索。聯合專家組給出的相應建議是,要在全球視野範圍內加強多國合作,進一步推動溯源研究。

在溯源報告中,聯合專家組建議,應對2019年12月以前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血液樣本進行更仔細的審查,時間範圍可在每個地方首例病歷出現前的6個月。同時,專家組還建議,需對中國和東南亞野外及飼養的野生動物進行更廣泛的檢測和研究。

對此,美國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副教授陳希3月3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報告中建議對全球多地首例病例出現前6個月的血液樣本進行檢測,是正確的途徑。科學界普遍認為,病毒從動物宿主感染人類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和演化過程,並不會立刻在人羣中大規模傳播,因此有必要繼續向前追溯。

他認為,此次WHO專家組的構成比較合理,覆蓋多個領域,並且屬於外部獨立學者,會更有公信力。報告的發佈也僅代表一個初步調查,由於病毒溯源是十分複雜的工作,依然還需要在多個國家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目前,病毒溯源已經被高度政治化了,但這件工作更應該交還給科學家來進行,保證其公開、透明、不偏不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36 字。

轉載請註明: 回應“沒提供原始數據”、反駁“實驗室泄漏病毒”,專家解讀世衞溯源報告熱點話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