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48歲的方國橋“不幸”又“幸運”的一年。他因病情加劇導致生活困難後,第一時間被大數據監測並預警,得到了及時救助。
10月13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鄉村振興局獲悉,武漢在全省首創的這套“大數據實時防返貧”系統,連接了15家政府部門的大數據進行聯合“監測”,今年已及時幫扶了6户像方國橋這樣的農村突發重病人員。
武漢市建立“大數據實時防返貧監測預警”系統。記者劉斌 攝
據瞭解,方國橋是蔡甸區侏儒山街村民,今年7月,他因心血管疾病突然加重住院治療。面對16萬元的高額醫療費用和後續治療費用,方家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全家人陡然陷入了困境。
就在方國橋為了錢苦苦發愁的時候,武漢市防返貧監測預警信息平台監測到醫保部門推送的信息,並觸發預警。
預警信息顯示:比對武漢市醫保局7月份農村居民醫保結算數據,方國橋2022年醫療總費用達25萬餘元,其中個人支付金額16萬元;自付費用過高,超過今年全市“城鄉居民醫保普通參保人員(農户)醫療費用”預警標準。
市鄉村振興局迅速將預警信息下發至蔡甸區鄉村振興局,按照工作流程,村裏的工作人員立即上門核查。經核實,方國橋病情屬實,一家三口年收入9萬餘元,不足以支撐後續的醫療費用和家庭生活開銷,可能存在致貧風險。
經過走訪核實、村民大會研判,方國橋被認定為突發嚴重困難户,納入防返貧致貧監測系統。市、區鄉村振興局和民政、醫保等部門立即行動,為方國橋辦理了後續治療費用按比例報銷大額醫療支出,前期醫療費用依申請進行救助。在政府的幫助下,方國橋懸着的心踏實下來,積極配合治療,目前病情逐步穩定。
長江日報記者在武漢市綜治中心看到,武漢市防返貧監測預警信息平台系統自今年4月25日上線運行以來,陸續與教育、公安、民政、人社、住建、水務、農業農村、衞健、應急管理、醫保、信訪、殘聯等15家政府部門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並與市、區、街、村四級網絡互聯,納入了市婦聯、武漢城市留言板、市長熱線等多家單位、平台,常態化開展防止返貧致貧數據信息比對、實時監測、主動預警、指揮調度。
系統與15家政府部門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記者劉斌 攝
在綜治中心,記者現場連線市税務局駐新洲區團強村工作隊長宋海軍,他正帶領隊員們在脱貧户家做防返貧走訪調查。以前,調查信息需要在紙質表格上填寫,再錄入系統。當天,宋海軍只要在手機上點開走訪調查信息錄入頁面,輸入信息,就能直接上傳到系統。宋海軍説,新的信息平台,減輕了基層填表卡冊壓力,還能自動為監測户標明風險隱患標籤,為制定幫扶措施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有效提升了幫扶工作的精準度,方便了一線工作人員。
記者繼續連線蔡甸區七壕村脱貧户秦海兵,他説,通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入户宣傳講解,很多脱貧户都知道了“防返貧信息平台”。家裏萬一遇到了困難,只要手機掃碼就能上傳數據自主申請,政府就會很快來調查解決。
秦海兵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隊幫助村裏引進了產業,他現在已經成為七壕村蔬菜產業園的固定合同工,年收入5萬元,包吃住。“致富的內生動力要靠自己,但政府的新措施讓村民們感覺自己時刻被保護着,心裏更踏實。”
武漢市鄉村振興局考核督查處二級調研員夏國慶介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首先就是要完善監測幫扶機制,精準確定監測對象,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經過兩年的不斷調研和摸索,武漢市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夏國慶説,現在有了這套防返貧的智能預警機制,與老的入户摸排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能更加精準及時地對有致貧或返貧風險的農户進行監測和幫扶,而且對政府來説,通過對大數據進行信息比對、及時預警、動態監測、精準幫扶,能提高效率,同時對壓實基層責任落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系統與老的入户摸排工作方式相結合,更加精準及時地對有致貧返貧風險的困難羣眾進行監測和幫扶。記者劉斌 攝
點開監測平台模塊信息,記者看到通過大數據互聯,系統能準確核查農户的收支變化、“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情況,以及民情反饋的主動求助信息。
來自武漢市鄉村振興局的數據顯示,平台今年4月運行以來,共觸發預警4120條,經核實,新發現6户脱貧户有返貧風險,已納入監測對象,並全部進行了分類幫扶。
(長江日報記者李英波 通訊員陳燁)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