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48岁的方国桥“不幸”又“幸运”的一年。他因病情加剧导致生活困难后,第一时间被大数据监测并预警,得到了及时救助。
10月13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乡村振兴局获悉,武汉在全省首创的这套“大数据实时防返贫”系统,连接了15家政府部门的大数据进行联合“监测”,今年已及时帮扶了6户像方国桥这样的农村突发重病人员。
武汉市建立“大数据实时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记者刘斌 摄
据了解,方国桥是蔡甸区侏儒山街村民,今年7月,他因心血管疾病突然加重住院治疗。面对16万元的高额医疗费用和后续治疗费用,方家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全家人陡然陷入了困境。
就在方国桥为了钱苦苦发愁的时候,武汉市防返贫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监测到医保部门推送的信息,并触发预警。
预警信息显示:比对武汉市医保局7月份农村居民医保结算数据,方国桥2022年医疗总费用达25万余元,其中个人支付金额16万元;自付费用过高,超过今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普通参保人员(农户)医疗费用”预警标准。
市乡村振兴局迅速将预警信息下发至蔡甸区乡村振兴局,按照工作流程,村里的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核查。经核实,方国桥病情属实,一家三口年收入9万余元,不足以支撑后续的医疗费用和家庭生活开销,可能存在致贫风险。
经过走访核实、村民大会研判,方国桥被认定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防返贫致贫监测系统。市、区乡村振兴局和民政、医保等部门立即行动,为方国桥办理了后续治疗费用按比例报销大额医疗支出,前期医疗费用依申请进行救助。在政府的帮助下,方国桥悬着的心踏实下来,积极配合治疗,目前病情逐步稳定。
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市综治中心看到,武汉市防返贫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系统自今年4月25日上线运行以来,陆续与教育、公安、民政、人社、住建、水务、农业农村、卫健、应急管理、医保、信访、残联等15家政府部门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并与市、区、街、村四级网络互联,纳入了市妇联、武汉城市留言板、市长热线等多家单位、平台,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数据信息比对、实时监测、主动预警、指挥调度。
系统与15家政府部门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记者刘斌 摄
在综治中心,记者现场连线市税务局驻新洲区团强村工作队长宋海军,他正带领队员们在脱贫户家做防返贫走访调查。以前,调查信息需要在纸质表格上填写,再录入系统。当天,宋海军只要在手机上点开走访调查信息录入页面,输入信息,就能直接上传到系统。宋海军说,新的信息平台,减轻了基层填表卡册压力,还能自动为监测户标明风险隐患标签,为制定帮扶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效提升了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方便了一线工作人员。
记者继续连线蔡甸区七壕村脱贫户秦海兵,他说,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入户宣传讲解,很多脱贫户都知道了“防返贫信息平台”。家里万一遇到了困难,只要手机扫码就能上传数据自主申请,政府就会很快来调查解决。
秦海兵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队帮助村里引进了产业,他现在已经成为七壕村蔬菜产业园的固定合同工,年收入5万元,包吃住。“致富的内生动力要靠自己,但政府的新措施让村民们感觉自己时刻被保护着,心里更踏实。”
武汉市乡村振兴局考核督查处二级调研员夏国庆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首先就是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经过两年的不断调研和摸索,武汉市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夏国庆说,现在有了这套防返贫的智能预警机制,与老的入户摸排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能更加精准及时地对有致贫或返贫风险的农户进行监测和帮扶,而且对政府来说,通过对大数据进行信息比对、及时预警、动态监测、精准帮扶,能提高效率,同时对压实基层责任落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系统与老的入户摸排工作方式相结合,更加精准及时地对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进行监测和帮扶。记者刘斌 摄
点开监测平台模块信息,记者看到通过大数据互联,系统能准确核查农户的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情况,以及民情反馈的主动求助信息。
来自武汉市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显示,平台今年4月运行以来,共触发预警4120条,经核实,新发现6户脱贫户有返贫风险,已纳入监测对象,并全部进行了分类帮扶。
(长江日报记者李英波 通讯员陈烨)
【编辑:赵可】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