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張素)2020年,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先後承建鯉魚門緊急防疫隔離中心、竹篙灣緊急防疫中心和中央援港重大抗疫項目,累計建設超過2000個檢疫單位,超過香港新建檢疫中心的一半。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近日發佈的《2020可持續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披露上述內容。報告稱,鯉魚門緊急防疫隔離中心是香港首個新建成的檢疫中心,Site A從設計到落成移交僅600小時,並獲得了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頒發獎項。
去年8月,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承建中央援建香港兩項重大項目香港社區治療設施和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僅用472小時便完成香港社區治療設施策劃、設計、施工、測試及驗收工作,提前200小時竣工,共提供952張病牀(其中160張為負壓病牀)、32個公共設施,符合世界衞生組織標準和香港醫護人員使用習慣,大大提升了社區治療設施的收治水平。
另據介紹,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採用組裝合成(MiC)建造技術,僅用120天便完成策劃、設計、施工、測試及驗收交付,為香港新增136間病房,816張負壓病牀。項目大大提升了香港應對疫情的能力,使香港一線的負壓病牀數提升了75%,核酸測試能力提升了15%。
報告同時着眼於“綠色發展”理念。MiC是在設計端將建築拆分成標準的模塊單元,然後在工廠內進行生產組裝合成(完成裝飾面、裝置以及配件的組裝),同步在工地上進行地基及基礎設施建設,模塊完成後運送至工地上裝嵌成建築物,其綜合了結構、機電、裝修和幕牆等各專業,是裝配式建築的高級表現形式。
經統計測算,MiC建築方式相比於傳統方法:現場花費時間減少50%,現場工作人員減少60%,材料浪費減少25%,全生命週期成本減少30%,碳排放減少50%。普通裝配式建築碳排放減少量約為25%。
報告指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如期達成“碳中和”目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建築業作為過去的“耗能大户”,當前也是節能減排的“主力軍”。
據悉,中國建築國際方面已聘請外部顧問根據國際標準實行碳驗證,對集團碳排放量化數據進行核實驗證。驗證過程中,抽查中國內地及香港多個項目及廠房,參考ISO14064-3標準進行温室氣體數據驗證,確保温室氣體數據的可信性和準確度。
報告還介紹了踐行社會責任的相關內容。在香港,該集團成立關愛社會義工分會,開展防疫物資捐贈、傢俱修繕、少數族裔普通話課程等活動。按照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統計標準,該集團在2020年實現一萬義務工作小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