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安全和發展是各國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戰略選擇
孫興傑 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世界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之際,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前世界進入了動盪變革時期,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依然是世界的潮流,各國人民對和平、繁榮、安全的渴求沒有變;另一方面,世紀疫情、地緣政治動盪、氣候變化等因素對既有的國際秩序造成了一系列衝擊。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加重,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攜手合作,共同面對危機與挑戰,夯實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基石。
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環境。在能源、交通、通訊領域的加速創新和迭代之下,各國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同時也加劇了經濟社會的結構性失衡。事實上,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政治經濟結構的失衡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英國脱歐之後,全球化的動力趨緩。世界秩序中“分”的力量上升,“合”的動能下降。
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角度來看,世界秩序進入了一個新的戰略週期。美國從阿富汗撤軍,退出多個國際多邊組織,進入戰略收縮週期。但是美國的戰略收縮並不意味着回到傳統的孤立主義,而是重新調整了目標優先次序,從反恐轉向大國政治。美國的收縮和調整衝擊着全球化的地緣政治基礎。
除此之外,全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在人類歷史上,城市人口首次超過了農村人口。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時代,空間被極度壓縮,人與人之間可以在一個虛擬空間中相遇。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人類建立起了共同和共享的文化心理空間。身份政治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一歷史性轉折反映出的“時代之變”。不同的觀念、文化和價值觀在一個超大的空間中交流與激盪。承認文明多樣性,推動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是應對時代之變的必然選擇。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中國就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奠定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礎。和平是外交政策的目標,也是中國外交的出發點。在國際事務上,中國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國致力於維護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國是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也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
在人類命運的十字路口上,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切中了當下世界面臨的難題。發展不僅關乎各國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和平的基礎。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努力建立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體系,維護全球和區域性多邊合作平台,為世界發展注入中國動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公共衞生安全挑戰、地緣政治風險以及能源、氣候等問題,各國應攜手建立全球安全體系。沒有安全,發展難以持續,沒有發展,安全就沒有根基。統籌安全和發展,既是中國的倡議,也應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