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在“春運”已經安全結束的情況下,針對低風險地區人員可持“綠碼”有序出行一事,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再度提出:各地不得擅自加碼。
對於這一提法,公眾並不感到陌生。早在1月27日,針對春節前夕各地相對嚴格的人員管理措施,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就曾表示:就地過年政策是分級分類的,各地不能擅自加碼,更不能層層加碼。如今,面對相對緩和的疫情防控形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再度強調人員管理政策的統一性,有利於防止政策執行的扭曲、變形。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有關部門對疫情防控向來高度重視。以“嚴防死守”的態度堅決貫徹防控政策,時刻戒備,不留死角,是我國得以成功控制疫情的重要“法寶”。對於這一經驗,正確的理解方式,應當是以審慎的考量制定防疫政策,並在實踐中將防疫政策嚴謹、合規、全面地執行下去。然而,在現實中,有個別地方將相關經驗簡單粗暴地理解為“越嚴越好”,實施過嚴、過苛的防控措施。
這種“自行加碼”的做法,表面上是為了將風險進一步壓低,但由於這些做法缺乏論證、未經授權,其效果往往“過猶不及”,不僅給羣眾造成了額外的不便,干擾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也不利於疫情防控工作跨地域協同開展。中央專門強調“不得加碼”,顯然不是“對空喊話”,而有着明確的現實針對性。
初春時節,隨着天氣轉暖,國人的各種出行需求也在逐漸回升。其中既有因公出差的商務旅行者,也有不少春節期間響應“就地過年”號召,期待與家人團聚的人。在本土新增病例基本得到控制,此前幾波地區性疫情已經平息的情況下,有序放開人員流動,允許“綠碼”持有者在測温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正常出行,是動態調整疫情防控舉措的題中應有之義。
科學的疫情防控政策,理應做到“收放自如”。在合適的時機適度放寬相應限制,並不等於在疫情防控上有所鬆懈。此時此刻的“放”,為的是釋放社會情緒,提振社會活力。收放之間,既考驗政策決策層通盤考慮全局形勢,做出明智判斷的決斷力,也檢查基層政府嚴格落實政策,既不擅自加碼、也不隨意打折扣的執行力。
對疫情防控工作而言,只有在該“收”的時候“收”,該“放”的時候“放”,才能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基礎上,避免社會陷入不必要的緊張和疲勞。“層層加碼”的做法,或許能在一時一地帶來額外的安全係數,但長期來看,會損害公眾對防疫措施的認同和理解,還可能給防疫工作本身帶來漏洞與風險。
當下,距離全球疫情終結尚有一段時日,在此期間,我國還需將嚴防疫情捲土重來的政策堅持到底。從本質上看,給上級政策擅自加碼,其實也是一種不執行上級政策的表現。對此,各地政府還應認真領會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政策精神,使其成為指導防疫工作的標尺和準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