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比亞迪賺近12億 位居第二?車企半年報告統計 最賺錢的是它!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就如我們上學時期的考試一樣,上市車企也有企業季度報告、半年報告以及整年報告,披露自己的營收情況。半年報告無疑就是期中考試了,截止於9月7日國內大部分上市車企也發佈了自己中期業績報告,所以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它們之間誰最賺錢?

另外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狹義乘用車銷量994.3萬輛,同比增長28.9%,所以上半年買車的消費者可不少。

從整體排名情況來看,各大中國上市車企基本處於盈利階段,並且同比增長均有上升,也就是説在今年它們賺錢多了!營收基本呈現上漲趨勢,最高有着73.36%的增幅(長城),也有的則是營收下滑50.08%(眾泰)。

排名情況方面,上汽集團作為中國第一盈利車企,依然處於頭把交椅位居第一,無論是營收亦或是利潤均遙遙領先於第二名的比亞迪。

比亞迪,雖説是第二名但僅僅靠着單一品牌就能獲得該成績,也足以讓人驚訝,也是此次榜單中為數不多並沒有與外國品牌合資的中國車企。可以看出,上汽集團有着大眾、通用這類外國車企合作伙伴,自身也有榮威、R等自主品牌;第三的東風集團也有着日產、本田等合作伙伴。

穩坐第一把交椅的上汽集團,上半年批發量達到了229.7萬輛,零售銷量294.5萬輛。這背後都離不開它合資、自主板塊的雙重發力,合資一環則有着通用、大眾等車企合作,自主則是名爵、榮威、R汽車等,均有着不錯的銷量。

雖説上汽大眾上半年表現並不如人意,上半年淨利潤為28.85億元,而上年則是69.06億元。但還好上汽通用實現了淨利潤增長,從上年的17.95億元提升至23.48億元。自主部分最為亮眼的是走向全球市場的名爵,上半年交付22.52萬輛,同比增長115%。擁有兩大世界級合作伙伴,以及自主品牌成績並不差前提下,上汽集團的第一可謂是板上釘釘。

比亞迪絕對是2020年底至今的躍升黑馬,反饋到資本市場上,它股價一路飆升,已經成為了中國最高市值車企,截止撰稿時(9月7日)股價275.95元,市值達到了7895億元。而上汽集團則是21.03元,總市值2457億元。

背後原因則是比亞迪並不是一家單純的汽車製造商,它業務還涵蓋了手機部件及組裝、二次充電、光伏、軌道交通、鋰電池、以及其他電池等,並且多項呈現出增長趨勢,可謂是幹啥啥都行。所以比亞迪汽車營收增長前提下,營收佔比反而從上年的53.1%降低至43.08%,至於淨利潤的下降,高達29.96億元的研發成本或是主因,另外比亞迪淨利潤中還存在不少的新能源補貼,所以撇除後扣非淨利潤就僅僅是3.69億元了。

長城是中國車企的領軍者之一,今年營收619.28億元,同比增長了72.36%,淨利潤35.39億元,同比漲幅207.87%,扣非淨利潤達到了28.42億元,漲幅254.16%!這般漲勢,則是此次統計之最。

一方面,是長城旗下多個品牌發力,哈弗H6長久佔據SUV銷量榜榜首位置,還有眾多的差異化產品;WEY品牌的全新車型也在逐漸更新,為我們帶來了瑪奇朵、摩卡等新車型;坦克品牌也得以獨立,坦克300更多次因火爆而停產。另一方面,則是長城的全球化建立有功,海外銷量6.16萬輛,同比增長133.24%,所以相信後續長城還會有一波漲勢。

得益於與華為建立戰略合作,小康股份的股價從年初不到20元的股價,最高上漲到83.83元的最高峯,上漲幅度超三倍。但少有消費者瞭解的是,小康股份依然處於虧損階段,上半年營收73.84億元,但淨利潤則是-4.81億元,扣非淨利潤更是-11.26億元,已經接近於比亞迪上半年的淨利潤。看向小康股份的利潤表,各項支出比例事實要比其他車企更低,營業成本也不過是總成本的82.39%,已經比起同行低了約5%。

此外還有北汽藍谷,此前同樣迎來過一段高光時刻,在2013-2019年連續7年獲得純電動汽車銷量榜首稱號,但尷尬的是實際不少為租賃車、出租車等B端市場,一般消費者則少有選擇北汽藍谷車型。

所以在該大客户市場飽和後,又或者説各種新能源車型層出不窮後,它銷量大幅度下降,2020年總銷量更是隻有2.59萬輛,還不如哈弗H6的單月銷量。研發成本高達4.082億,作為高端品牌的極狐,雖然車型表現出色,但無奈市場反響一般。

破產重整後,力帆前掌門尹明善將企業託付吉利。不到一年時間,力帆終於去除ST標識,免除了退市的風險。更重要的是,上半年營收17.36億元,同比增長9.59%,淨利潤3739.92萬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實際上力帆已經不復存在,如今更多是生產吉利車型或者是換標謀求地方合作,例如力帆楓葉80V車型則是楓葉80V的力帆生產版,更多應用在地方出租車、網約車等B端市場。但無論如何,力帆總歸是活下來了。

ST眾泰,也是此次統計的亮點,營收下滑足足50.08%,淨利潤虧損7.53億元,已經進入破產重整邊緣。但在資本市場上則一路狂飆,多次漲停板。年初股價僅僅2元出頭,但最高則達到了8.30元,甚至創下了3年內的新高,對於一個汽車銷量近乎0的車企而言,漲幅相當可怕。

這背後更多是資本操作,也有一部分散户想要“抄底”,希望它能如力帆一般獲得新資金湧入起死回生,又或者其他車企進行託管收購,但事實如今更像是“玩的就是心跳”,炸雷也只是時間問題。此前有媒體爆料稱,吉利與威馬參與了眾泰的整合,但不久雙雙接連闢謠,威馬更是直接表示“此為不實信息,威馬汽車沒有任何興趣參與眾泰重組”,眾泰的未來顯得更撲朔迷離。

對比多方車企年報,造車本就不是一件易事,過高的經營成本使得進入汽車製造業相當困難。而且體量反映了未來,第一陣營的車企憑藉着高利潤大體量,更有實力去研發新車型新技術,也更有資本去拓展市場渠道,可以説“澇的澇死,旱的旱死”,小康股份、北汽藍谷亦或是力帆眾泰想要進一步提升,可謂難上加難。所以上汽、比亞迪這類車企,也可以穩坐最賺錢車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