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旗下電動車企賽力斯4月23日披露,截至22日24時,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型兩日訂單已突破3000輛。
令人咂舌的品牌效應
4月19日,在上海車展上,華為宣佈與賽力斯達成了深度合作。這種合作不僅僅停留在產品技術上,還有銷售方面。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定位:
定位高性能電驅轎跑SUV,純電模式下支持180公里(NEDC)續航,配合燃油模式總續航超過1000公里(NEDC),共包含兩款車型,售價分別為21.68萬元和24.68萬元。該車的電驅、車機與音頻系統均由華為提供。
4月21日,説幹就幹的華為同步開啓線上、線下銷售預定。
主要渠道:
1、賽力斯體驗中心;
2、華為體驗店;
3、華為商城;
4、賽力斯官方App。
華為此舉,直接打破以往,開創了消費電子行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銷售合作的新模式。目前,華為擁有全球12家旗艦店、5000+家體驗店。此次合作,無疑讓賽力斯得到了強大的品牌助力的同時,也直接擁有了一個強大的銷售渠道。
熱度過後,對手依然強大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只是華為合作的一個車型,3000輛預定的戰績真的可以傲視羣雄,但如果熱度一過,能否保持依然是當下它所面臨的問題。
畢竟對手們的實力,不容小覷。
1、特斯拉。
特斯拉依然是眾多廠商的第一對手,無論是國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它的銷量依然保持在前列。
最新的銷量特斯拉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數據,但有關媒體已經預測,特斯拉在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已經達到了恐怖的18萬輛。
車型S+X約有1.9萬輛、3+Y約有16.2萬輛,同比交付量是去年(8.84萬輛)的兩倍還要多。在很多國家,特斯拉甚至創下了雙榜王,不僅是新能源汽車交付榜第一,也是汽車暢銷總榜第一。
二、蔚來。
4月份,蔚來正式突破量產10萬輛。
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並沒有受到特斯拉降價多少影響,打出交付新車2萬+的好成績。三月份新車交付7257輛,其中ES8,1529輛;S6,3152輛;EC6,2576輛。
三、小鵬。
飽受“姓名”之爭的小鵬汽車,整體銷量也在上升。在3月份的時候,小鵬也已經累計突破量產5萬輛,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共計交付新車13340輛。
3月份,交付新車5102輛。P7,2855輛;G3,2247輛。
四、比亞迪。
4月6日,比亞迪公佈了3月份的產銷快報。
2021年,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車10.41萬輛,同比增長70%。其中3月份銷售新車4.08萬輛。
一季度總銷售新能源汽車5.48萬輛,同比增長147%。比起前三家廠商,比亞迪的穩定性,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近期比亞迪又連續推出五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車,被網友調侃:底藴決定一切。
五、FF。
咳咳......
華為“造車”模式的利與弊
華為已經“跨界”了,這是它又一次大膽嘗試。
利:
這方面其實很好理解,既能緩解智能手機業務下滑,導致收入降低的窘境,又能為自己進一步打造生態系統助力。
弊: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並不是網上所説的那般輕鬆,它始終是一個“學弟”的身份,很難做到像手機一樣的快速崛起,成為領軍者。
汽車領域產品的整個過程:研發、設計、測試、上市,複雜性遠非造一個手機這麼簡單。
再一個,華為的佈局戰線太長,從芯片、動力系統、操作系統、關鍵零部件、自動駕駛、計算平台等等,直接關係到廠商的核心部分。
無論從合作洽談,還是進展,速度一定是緩慢進行的,畢竟不是所有廠商都願意把利潤都“讓”出來。
最後一個是不確定性,雖然現在華為涉足的芯片並沒有什麼不好的消息傳來,但誰也不知道哪天會爆發。還有一些小的問題存在,比如華為的盈利模式,雖然餘承東説要賺錢貼補家用,但從華為的以往“盈利”的狀況來看,這個過程一般都會在10年左右。
寫在最後
3000輛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但肯定有華為熱度、品牌效果加成,如何再走下一步,依然是個問題。
華為當下應該尋求更多的廠商合作,堅定“不造整車”的信念,把自己已經成熟的產品帶給其他廠商,給廠商吃好“定心丸”。
最後回覆一個網友的私信:為何特斯拉現在成了全網討伐的局面?
答:咱們有句老話“爬得越高,摔得越慘”。以前也有特斯拉失靈的事件出來,而最近的集中爆發,其實是“德不配位”的一個集中爆發而已。
話題:你認為華為不造“整車”的戰略,究竟算不算一個上策?
-END-
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