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告別白宮指“時”可待。1月12日,特朗普展開了總統任上的最後一次巡視之旅,即前往美墨邊境視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墨邊境牆還沒完工,但國會山的高牆卻迅速豎立起來。
雖然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每四年就會舉辦一次,但這一次非同尋常,華盛頓的著名景點都停止了對外開放。全美恐襲警報不斷,上下如臨大敵。美國這些年來南征北戰、插足全球,沒想到美國的最大敵人根本不在境外,而是來自境內。
時勢造“英雄”,“英雄”推時勢。特朗普作為民粹主義的產物,反過來通過民粹主義者的加持,對現有秩序進行了無情的摧毀。俗話説,毀城容易建城難。特朗普或許看到了美國問題之所在,但四年的執政表明,他並沒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相反卻在許多問題上錯上加錯,將美國徹底引向錯誤的道路。以至於離任的最後一週,民調支持率只有30%上下(皮尤民調是29%,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為33%),而上任之初這一數據是38%。
“好名聲好於壞名聲,壞名聲好過無名聲”,這是特朗普的一句名言。不管怎麼説,特朗普也算是踐行了自己的理念。四年轉瞬即逝,它終究沒有成就“特朗普時代”,只落得個“特朗普時刻”的插曲。與其説拜登是民主黨的迴歸,不如説是美國整個建制派的“復辟”。有人説,特朗普人未走、茶已涼,其實大大低估了特朗普的能量。曲終人未央,當是美國未來四年政治鬥爭的常態,這些不滿現有體制的人勢必會通過其他形式表現出白人草根階層的戰鬥性。如果拜登這四年在緩解美國社會矛盾方面無所作為,不排除下一個四年“特朗普主義”將掀起更大風暴。雖然領銜的未必是特朗普本人,但以民粹主義為特徵的“特朗普替身”將會“王者歸來”。
這幾年,喜歡特朗普的人喜歡到了心裏,而討厭特朗普的人恨到了骨髓。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兩極反應成為美國極化政治的真實寫照。特朗普離開白宮,有人歡喜有人愁。喜的人歡呼:美國終於可能開啓迴歸常態的進程,這種自我折騰且折騰他國的政策,他們受夠了。而愁眉苦臉的人發自內心地擔心,特朗普的旗幟一倒,共和黨從此將一蹶不振。不僅共和黨將走向分裂,而且民主黨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將徹底改變美國社會的顏色”,大量非法移民的身份被漂白,將成為實實在在的民主黨選票,“白人世界的輓歌”將提前唱響。
CNN16日發佈的民調顯示,只有19%的共和黨人認為拜登的當選是合法的。可見,特朗普對此次大選舞弊的指控讓太多共和黨人信為以真。如果説特朗普的四年執政一直籠罩在“通俄門事件”的陰影之中,那麼特朗普留給新政府的一大政治遺產莫過於“民主黨偷走了大選的勝果”。
冷戰結束以來,因為失去蘇聯這個敵人,美國的政策也失去方向,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內鬥加劇,內外政策出現翻燒餅的問題。小布什一上台,就推行ABC(逢克必反,anything but Clinton)政策;奧巴馬上台後,共和黨更是處處給民主黨政府設置障礙,將身份政治問題顯性化。而特朗普從上任第一天開始,就推行ABO(Anything but Obama)政策,將奧巴馬苦心經營、旨在遏制中國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扔進垃圾桶;在對待移民、盟友及國際組織等問題上,完全退回到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一隅。重新執政的拜登於是迫不及待地宣佈,將在上任第一天就發佈十多項行政命令,雖然不會全盤推行ABT(Anything but Trump)政策,但拜登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否決“禁穆令”、緩解困難羣體租屋及大學生債務負擔、出台強制口罩令等,足以表明民主黨與共和黨分道揚鑣的政策雄心。
弱勢的拜登總統要推行強勢的政策,這本身就是一大挑戰。雖然國會的高牆與美墨邊境牆能夠擋住美國人一時的恐懼,但擋不住美國人內心世界對未來的茫然。從這個意義上説,打敗美國的不會是外部的敵人,而是美國自身。(作者是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