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關鍵時刻,莫迪又做了一個“錯誤示範”
不得不説,莫迪的操作又一次刷新外界認知了。
7月3日,印度總理莫迪突然現身拉達克地區。他還特地前往列城綜合醫院,探望了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受傷的印軍士兵。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當天莫迪在醫院看望這些受傷印軍士兵時表示:“全世界都想知道這些‘勇士’是誰,他們的訓練、他們的‘犧牲’,全世界都在探究你們的英勇……”
而後有意思的來了,這所醫院事後被人稱作是假的。理由是這醫院裏面沒有任何醫療器材,還有會議室所特有的投影儀器,一下就讓印度軍方尷尬到了頂點。
根據生活經驗來看,但凡需要搞這種形式的地方,往往是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還説明一點,印度邊境真的軍事醫院,可能環境還不如這個會議室好呢。毫不誇張地説,莫迪這回好不容易到邊境了,被指視察了一個“假醫院”,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烘托自己形象上又做出了一個“錯誤示範”。
當前印度正在向邊境地區瘋狂運送部隊,總共集結了13個師近20萬人。也有很多觀點認為,印度這種前重後輕、少預備隊、將主力集中在一線的策略有問題,一旦開打,只要被切斷後勤補給,大軍孤懸於外,不戰也敗。
正常戰鬥部署中,一線為軍隊戰術觸角,以哨所、特種小分隊、偵查部隊為主。目的是遲緩敵軍進攻撤退,為火炮、導彈和空中打擊提供指導和修正。二線為火力投送和主力部隊。三線為預備隊後後勤補給基地。
但印度人,向來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當然也有可能,印度只是想做做樣子……
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往往看待問題會有一些偏頗。但如果我們從印度角度來看,這一切都變得很合理。
首先,印度軍隊還是一個資產階級僱傭軍隊,而且是錢沒給夠那種,其戰鬥力遠遜於其他國家。印度在政治上瘋傳模仿納粹,建立了印度教國民志願團(總理莫迪就是從這裏開始從政)。在軍事上瘋狂模仿昭和日本,時刻給你搞點衝突。但就軍事組織而言,他還是一支資產階級僱傭軍隊,這個性質是沒有變得。
這樣的軍事組織性質,不足以支撐剛剛我説的前線為偵查,中線打擊,後線補給的戰鬥模式。因為這種戰鬥模式對於軍隊戰鬥節奏的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對於軍官和士兵的軍事素養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對於印度這種僱傭軍隊,就只能將全部兵力集中於一地——能合不能分,能聚不能散。
我們可以看到,印度人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軍事弱點。既然可能打不過,那就在一線部署四倍的人數,以期望儘量拉長作戰時間,拖延進度,確保國際干涉及時到位。
印度軍方對1962年的總結中有一個觀點,如果印度軍隊能堅持到蘇美騰出手來,讓其有能力進行國際干預,這場戰爭不會輸得那麼慘。
那麼在現在的邊境對抗中,印度軍隊將重兵集結於邊境,就能避免1962年那種被快速殲滅的結局?
從這個視察的醫院也能看出來,即便印度將數萬部隊開赴前線,但只准備了沒有醫療設備的臨時醫院,沒有高壓氧倉,沒有牀頭輸氧。要知道,高原作戰,每天吸氧一小時,血氧含量可以增加9%。對於受傷的人而言,缺氧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往往會比戰鬥減員更為嚴重。印度政府如此輕視基層,就算印度軍隊有熱血之輩,看此情形豈不心如死灰。
與此同時,在山谷的另一邊,邊防哨所都在裝備醫療級的牀頭氧,平時可以吸氧戰時可急救。正如孫子兵法有云: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