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號開始,2017諾貝爾獎各大獎項將陸續揭曉。
昨天,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一項另類“諾獎”已率先揭曉:
搞笑諾貝爾獎。
外事兒(ID:xjb-waishier)這就帶大家來看下,今年的搞笑諾獎都有哪些另(qi)類(pa)的獎項。
物理學獎
貓能否同時處於固體和液體兩種狀態?
這一研究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小組展開。
小組成員Antoine一本正經地表示,生活中,貓咪總能讓人感到震驚,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貓咪跟人類完全不一樣,它們遵循的物理定律完全不同。
然後他們“驚喜”地發現,貓咪可能同時處於固態和液態。
為啥?
你看,貓咪可以隨意“變形”,縮到比體積小得多的空間內,比如小盒子、比如洗臉槽。
他們據此通過流體力學理論研究得出,貓可以同時以液體和固體兩種形式存在。
經濟學獎
觸摸鱷魚會影響人的賭博意願?
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Rockloff等人研究發現,從與鱷魚接觸能看出一個人的賭博意願來。
比如,如果一個人在接觸鱷魚時感到很興奮,他會在隨後的賭博中押注重金;如果他啥反應都沒有,往往會在下注時非常謹慎。
等等,為啥是鱷魚而不是其他動物?
Rockloff訕訕地説,沒辦法,我們的研究是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進行的,而當地除了鱷魚外,沒有啥東西能讓人興奮了。
認知學獎
同卵雙胞胎認不出自己和對方?
雙胞胎,尤其是同卵雙胞胎,長相往往高度相似。別説外人分辨不出,他們自己往往也難以搞清楚。
三位分別來自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科學家發現,從不同角度將幾對雙胞胎的臉進行對比,很多雙胞胎都分不清楚照片中哪張才是自己的臉。
頒獎典禮現場,他們還當場驗證了一把理論。
他們找到一對雙胞胎博士,然後拿出兩人的照片,果然都沒有認對哪張照片才是自己。
這還只是10大獎項中的3項,其他獎項同樣吸引眼球:
為啥有些人特別討厭奶酪?
老人家耳朵為啥要大一些?
……
不過,如果你看過這項另類“諾獎”往年的獎項會發現,今年的獎項略(cao)顯(dian)平(bu)淡(gou)。
我們來看下幾個往年獲獎的奇葩研究:
2016年生物學獎:
人類如何自制假肢跟一羣山羊混在一起,而不讓山羊們覺得你是“外來者”。
2014年物理學獎:
當人踩到地上香蕉皮的時候,鞋底和香蕉皮之間的摩擦力為多大?
2013年和平獎:
立陶宛一市長找到了整頓車輛違章亂停車的“終極解決辦法”:開輛裝甲車直接碾壓亂停的奔馳。
外事兒注意到,到今年,搞笑諾貝爾獎已經是第27屆了。
1991年,《不可思議研究年報》創始人、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創辦了這一獎項,旨在獎勵10個“無法也不應該被複制”的研究項目。
搞笑諾貝爾獎英文名叫Ig Nobel Prize,因跟ignoble(卑鄙的,無節操的)諧音,被國內翻譯成這一名稱。
雖説是搞笑諾獎,但它跟真正的諾獎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比如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有真的諾獎得主參加,頒發各大獎項。
今年有三位諾獎得主,分別是2007年和2016年的經濟學獎得主和2005年的物理學獎得主。
還有獲得過搞笑諾獎的科學獎後來又獲得了真正的諾獎:
2010年物理學獎得主——英國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
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曾如此評價搞笑諾獎:
只花很少的錢,搞笑諾獎就樹立了自己的聲譽,獎勵那些“先讓你發笑,再讓你思考”的研究。
説到這,搞笑諾獎其實也有獎金的,而且數額大得嚇人:
10萬億!
當然了,是10萬億津巴布韋幣,摺合人民幣才1毛8分!
淘寶上就有面值10萬億的津巴布韋幣出售,也才要價20多塊。
發展至今,搞笑諾獎已經成為全球科學界的一項盛事。
不同於真正諾貝爾獎的嚴肅與正經,搞笑諾獎更像是一場大party。在這裏,科學家們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用幽默的方式向公眾傳遞科學知識。
科學是嚴肅的,但表達科學的方式可以不嚴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離。”:不是在電房嗎!
網友“╰煙花再美丶只是瞬間”:看到最後一句話,為毛我想到了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