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式過馬路” 真的與國人素質有關嗎?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有一段時間“中國式過馬路”一直是熱議的話題,説的是中國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湊夠一撮人就能走”,而在這個話題討論中“國人素質論”再次成為焦點。

  其實根據大量的觀察表明:中國城市文明問題的根源在於現代制度建設進程短、人性化設計意識弱、人口密度大等,從而造成所謂的“素質論”。

  我們觀察行人亂穿馬路現象時不難發現:道路越寬,車速越快,則行人亂穿馬路現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車速越慢,則行人亂穿馬路現象就越多。但是當汽車擁堵時,寬闊的馬路上也會有行人亂穿的現象。其實這種亂穿行為的支撐是:行為博弈,這也很好地解釋了“湊夠一撮人就能走”現象頻發的真正原因,

  當一個人過馬路時,往往心理上沒有安全優勢。而當一羣人時,心裏上就有了優勢;司機在行人出現違規時,也會因應急反應而減慢速度,這個反應又進一步讓其他行人領會從而加入違規行列,司機自然不的不踩剎車而讓道行人。這不是素質問題,而是心理學現象。

  那麼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區域,卻很少出現這種現象呢?經過觀察表明,交通設施的完善有助於緩解行人的焦慮情緒。

  其中,紅綠燈規則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問題,中國行人一般能忍90秒,這個忍耐時間是較長的。因為德國人是60秒,英國人是495秒,而國內紅綠燈轉換時長超過100秒。過長的等待時間必然導致行人的不耐煩表現。

  而且,我們會發現,國內在交通信號燈的設置上更加偏向於機動車,這就會導致行人被動違規。這也進一步説明,行人闖紅燈不是百姓素質問題,而是設施與規則設計出了問題。

  一條視線良好的寬闊馬路限速60公里是否合理?限速過低,自然會造成大量的超速現象,這不是司機素質問題,而是交管部門缺乏專業的科學論證和測試,從而導致了兩種結果,一是明顯降低了車輛的通過效率,並因快慢不一形成車流不暢;二是交警難以執法而造成“法不責眾”的觀點。

  因此,所有的交通規則,應該是以利於大眾常識判斷的形式來制定的,這樣才有利於疏導交通。

  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速度是世界少有的,正是這種快速變化的狀況導致了管理設計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間的不協調狀況頻頻顯現。道路擁堵了就3建道路,而建設又使得道路更擁堵;汽車越來越多,事故越多,道路越堵;道路越堵,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復,惡性循環。

  其實歐美國家早就認識到“擴充道路無法解決交通擁擠”的現實,道路的建設會增加擁堵的節點,而“蝴蝶效應”就會逐漸顯現。當然,擁堵不可能絕跡,但是可以通過設計來減少頻次和縮短擁堵時間。

  唯有政府提高設計意識,研究人的交通行為和心裏,進行有節奏的文明引導設計,從而減少交通參與者之間的行為博弈,使之轉化為禮讓文明的動力。


  今天看到一則“7歲男孩開學僅四小時被校方勸退”的新聞,

  我們姑且不論學校入學第一天就讓孩子退學的做法是否合理,但是學校招收了這麼多學生,偏偏勸退了這一個,而且原因是幾個老師都管不了這一點來看,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家長沒能讓孩子適應社會,是溺愛和放縱雙重的錯誤教育甚至不教育的結果。

  我身邊的朋友七嘴八舌議論開來,歡歡説:

  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有個大概13. 4歲的小男孩,坐在靠門口座位,他媽媽在旁邊站着,途中,他説暈車想吐。公交司機説我這有袋子給你,你別吐車上。他説,我就吐車上!對着他媽媽説,都怪你,我説不吃早飯,你非得讓我吃,吃完就來坐車,我能不暈車嗎?都怪你,我就吐車上!我看她們能把我怎麼着……車上好多乘客都在勸他,小朋友,別倔了,拿着袋子……他就説,我就吐車上,他們能怎麼地。他媽媽嚇唬他,説還能怎麼地,罰款唄,罰幾百。他説,罰就罰唄,反正你的錢,罰也是罰你的錢,愛罰多少罰多少……純正濃厚的北京腔,本來我特喜歡聽京腔,現在想來有點唏噓,再好聽的腔調也得看説的什麼內容。不知道將來,這小胖男孩會長成什麼樣呢?

  養不教,父之過,就應該交代清楚,什麼該做或不該做,不要一昧地袒護孩子,應該讓他嘗試點苦頭,讓熊孩子為自己做的事付出代價,要讓他記住這個教訓,如果孩子不好好管教,做什麼事,都違反規則,到最後害的是孩子自己。

  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家長沒能讓孩子適應社會,是溺愛和放縱雙重的錯誤教育甚至不教育的結果,小孩子的教育離不開父母的管教,從小都要學會給孩子正確的道路上來引導,長大才少走彎路!

  (2017-09-17)


  星爺的電影部部都是經典,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百變星君》也是絕對經典,絕對無厘頭。

  如果看過外國的《變相怪傑》,再來看《百變星君》會有一種相似的感覺。主角都是靠着某種巧合擁有了一身"超能力"但星爺用的都是家電,什麼吸塵器、電視機、最離譜的是居然可以變成一管巨大的牙膏……

  專業刻畫小人物的周星馳在這部電影裏將主人公同樣刻畫的很到位。"浪子回頭"的劇情雖説有點老套,但裏面的無厘頭元素的添加使得再普通的東西在星爺手裏也變成了傳奇。

  (2017-08-27)


  1.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應用以求圓通。

  3.以化解代替解決,務求儘量減少後遺症。

  4.寓人治於法治,更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5.做人做事兼顧並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心態,來包容一切。

  7.發展事業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使命,立業才有價值。

  8.計劃的目的,在於肯定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9.組織的功能,在於聚合安人的力量,協同一致。

  10.領導的意義,在於發揮安人的潛力。

  11.控制的用意,在於保證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無一不與安人密切相關。

  13.只有組織成員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為一,產生強大的組織力量。

  14.安人就是把部分“和”在一起,“合”成“一”個整體,並且促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透過“己安”和“人安”,增進“和諧”的效果。

  15.安人的歷程,是“由開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關心”,然後產生同心的一連串心與心的變化。

  16.中國人擅長“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

  17.“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誤解而放棄。

  18.“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應變,以求制宜。

  19.“經”是方的,規規矩矩,實實在在;“權”是變動的意思,要持經達權,合理應變,才能圓通而安人。

  20.美國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日本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集體主義”,中國式管理則是我們常用的“交互主義”。

  21.日本人拿中國的管理哲學,運用於西方的管理科學。

  22.中國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軸,那就是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以及依理應變。

  23.中國人相信“事在人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所以管理應該以人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為主而又能夠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國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為謀”,力求因道結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加能夠同心協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於人心善變,不久之後,可能變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種內外環境的變數,更是隨時出現。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凡事依據原則,卻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應變,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樣變動都可以。

  27.中國式管理,重視把人際或人羣和倫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差別性的關係,稱為人倫關係。

  28.中國式管理的交互主義,秉持“二合一”的態度,將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這兩種極端的説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體中完成個人”的合理主義。

  29.人倫關係,便是以倫理的觀點來建立合理的人際關係。

  30.對上要有禮貌,但是不能夠討好。對下不宜太嚴,也不能夠過分寬鬆。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應該過分熟而不拘禮。31.大同必須包容小異,世界大同並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但一旦拍板定案,便相當獨裁。

  33.“法”是過去的產物,“情”是未來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現在的指標,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按照現在的情勢做出合理的調整。

  34.中國式管理重視樹狀的組織精神,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斷地供應樹幹;樹幹也毫不保留地讓枝葉予取予求。這種“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國人“你辦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職,妨害員工的學習、成長,更破壞上司與部屬之間的合理關係。

  36.決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決策。

  37.決策以止、定、靜、安、慮、得為過程。

  38.至誠可以前知,預測未來才能做好計劃。

  39.採取無為的執行過程,才能大有為。

  40.全面無形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標準是“錯,不可以”而“對,並沒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殺人的心態來考核。

  43.溝通以不明言為基礎。

  44.有效地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45.領導比管理更重要。

  46.老闆做好人,幹部做壞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 勸合不勸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場來分。

  48.用情理來領導,最為合理。

  49.有本事來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勵的基本原則。

  50.先求忠誠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2017-08-23)


  一場雷陣雨把整個大地澆低了不少温度,今天的立秋顯得清爽了許多。傍晚納涼的忽地多了許多。彷彿出來透一口氣,抖一抖滿身的氟利昂似的。

  西院剛搬來不久的孫嫂和抱着熊孩子的妻,一人坐一隻矮凳饒有興致地聊興正濃。我坐得稍遠一些剝着爹送來的家產的花生。也聽他們熱聊。

  老孫嫂子説,妻邊逗着熊孩子邊附和。

  大女兒結婚後生個男孩,離了。孩子的爸想要孩子,大女死活不給。自己帶着。再婚,後夫死活不要這個孩子。只好由老孫兩口子領着。老孫也給他買了保險,買了房子。上學卻不咋的,三年學下來,請了十幾次家長。沒少挨老孫的皮帶抽。

  二女兒大學剛畢業,還沒找到工作。

  老三是個兒子。也是老孫的痛。説起來,老孫嫂子就想哭。老孫老家在農村,生了兩個閨女,又撈個兒。那在農村是天大的喜事。兩口子嬌着寵着慣着,哄着疼着捧着。到底疼的啥程度,老孫嫂舉了幾個例子。吃奶吃到12歲,揹他背到12歲。我因為照看他十幾年啥也沒幹過,不敢撒手,包括去上學,走一步跟一步。怕他淹着,到現在他也沒學會游泳。家裏好吃的緊着他,要啥買啥。學校要錢咱都是第一個交。方圓十幾里路,無論哪兒有放電影的、唱戲的、逢會的、玩把戲的、添箱往裏的,無論颳風下雨都揹着去。四歲就讓他上學,三年級還穿開襠褲。比他二姐還早上一年。所以他就參加工作兩年了他二姐才畢業。説起傷心,老孫嫂也舉了幾個例子。大學畢業,給他在城裏買了房子。也給他娶了媳婦。他就忘了他是咋長大的了。因為他姐這個孩子,他給俺生幾年氣。老是怕俺把家產留給這孩!他爹去年摔斷腿,親友朋友都來看他爹,他兩口子連一分錢也沒花。來倒是不幾天就來一次,來了就把人家給他爹買的東西拾掇拾掇都拿走了。今年過年,俺給他一萬塊錢讓他過年,他卻連一個糖果也沒給俺買!他兩口子一個月也一萬多工資呢,俺老孫在工地上幹活能掙幾個錢?!俺還得租房子還得養這個孩子!俺這一個月都沒買過一回肉!

  嫂子呀,這算好的,農村還有捱打捱罵的父母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