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當心理醫生的朋友和我説過這樣一個案例:曾經有一位患者,小的時候總是被自己的爸爸沒完沒了的嘲笑。比如:看看他那張臉,我打賭他在醫院裏被掉了包。當時這位患者只有6歲,他真的以為爸爸要把他丟到醫院裏。有一天,他忍不住對爸爸説:你為什麼總是嘲笑我?爸爸對他説:我是在開玩笑,難道這你都不懂嗎?從這之後,這位患者幾乎對任何事情都過敏,夜裏也總是失眠,覺得在什麼事情中都能發現別人的惡意。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來自語言的虐待造成的傷口是無形的,這比真正的攻擊更讓人恐怖。每個家長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在不經意間對孩子使用過“言語暴力”。
那家長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1、家長過於追求完美
許多經常對孩子使用“暴力語言”的父母他們本身就是十分成功的人,他們經常用對自己或者對公司裏員工的要求來苛責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這些家長工作一天非常勞累,回家看到孩子有一點不能讓自己稱心如意的地方,就開始對孩子“吼罵”。除此之外,這些家長過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優秀,所以生活中總是苛責孩子,希望孩子“十全十美”。
2、生氣的時候沒辦法控制自己
孩子還小,不可能像大人一樣做每件事情都深思熟慮,因此常常會犯錯誤。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會大發雷霆,對孩子訓斥。生氣的父母最常説的話就是:你要是沒生出來該多好。這句話在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不需要你,我很生氣!除了言語攻擊之外,許多父母甚至還“邊打邊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憤怒。
3、不經意間的開玩笑
就像開篇那位患者一樣,他的父親就經常嘲笑他。其實,開損人玩笑的事情許多父母可能都做過。這種損人玩笑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但是開玩笑的次數卻決定着它有時候具有虐待性質。許多爸爸媽媽認為,對於玩笑“一笑而過”就可以了,所以就經常肆無忌憚的拿自己的孩子“開涮”。其實,這種玩笑開得越多,對孩子的傷害也就越大。
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長期處在父母語言暴力下的孩子都會有這幾個特徵。
首先,這些孩子處事優柔寡斷。
其次,這些孩子大多與父母不和。
當言語暴力充斥整個家庭的時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比較強的,父母也很難為孩子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從小就被父母“吼罵”,孩子會對家長“是否愛自己”產生質疑。久而久之,認為父母總是在沒事找事,對父母的話也充耳不聞。更有甚者,會直接和父母“對着幹”。
再次,這些孩子會對別人缺乏信任。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關係,包括親人、戀人、同事等等都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但是常常被開玩笑的孩子,他們很有可能沒辦法分清楚“玩笑話”和“真話”。最後,孩子的迷茫在一陣笑聲中被終結了。這樣的環境下,孩子長大很難信任其他人,因為他們分辨不清楚這個人説的話是真是假。
那麼,父母要怎樣做,才能避免言語暴力語言呢?
如果當父母已經對孩子使用過暴力語言,又該如何來彌補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呢?
1、經常鼓勵孩子
孩子一直在成長,犯錯誤是難免的。家長不應該用“十全十美”來要求孩子,而是應該在他們犯錯誤之後經常鼓勵他們。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做許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責備,才能讓孩子熟能生巧。但是這也不意味着盲目的鼓勵,簡單的、隨意的“你真棒”、“你真有才”會讓孩子覺得很虛假。我們的言語鼓勵應該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最好在孩子嘗試失敗之後再去鼓勵他們。
2、與孩子充分交流
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作為家長,應該仔細聆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之所以做出大人們不喜歡的事情,是有自己的原因的。父母要營造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通過家庭會議或者平時飯桌上的聊天與孩子充分交流。充分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後,當我們再生氣的時候,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憤怒,不會使用言語暴力了。
3、不要總是開孩子的玩笑
在生活中,開玩笑會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幽默,家長也經常把孩子作為玩笑的對象。其實,這種做法很傷孩子的自尊。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很強的分辨能力,很可能會把玩笑話當真。所以,下次覺得生活有些無聊或者非開這種玩笑不可的時候,家長可以開自己的玩笑,而不是孩子的。
有家長會問到,我的孩子已經被暴力語言傷害了,那要怎麼辦呢?其實,這些方法對於已經被暴力語言傷害的孩子同樣有效。那麼,看到這裏,爸爸媽媽們還會繼續對孩子使用暴力語言嗎?我想應該是不會的。
那麼,對於如何用正面語言來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