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洪災也不是徹頭徹腦的壞東西”,別為災難“美顏”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綜合

▲資料圖。

“特大洪災給鄱陽人帶來了巨大創傷和深重災難,但也催化出了許許多多的感天動地的湖城故事,在災難中重生,在磨礪中崛起,可見,洪災的惡還不至於壞到透頂”。

南方洪災仍在繼續,江西鄱陽湖流域更是重災區,可“鄱陽發佈”日前卻發佈了一篇題為《洪災也不是一個徹頭徹腦的壞東西》的文章。目前該文已被刪除,但背後的邏輯還是值得嚴肅審視。

從文章的行文風格看,我願意相信作者是筆端帶着感情的,對抗洪中湧現的閃光點加以讚許也能打動人心。可幾句“你能説它是徹頭徹腦的壞東西嗎?”“洪災的惡還不至於壞到透頂”,卻讓文章立意的“樓”有些“蓋歪了”,也讓人心生不適。

在文中,支撐所謂“洪災的惡還不至於壞到透頂”結論的,無非是洪災“激起了戰天鬥地的昂揚鬥志”、“化出了許許多多的感天動地的湖城故事”、抗洪救災的過程中“有人性的光輝在浩蕩中閃亮”……抗洪救災中所展現的“眾志成城”的社會圖景,各方抗洪力量為應對災難的付出乃至犧牲,以及所凝聚的某種抗洪精神,的確應該被銘記、被看到、被肯定。

但是,稱讚抗洪精神、肯定抗洪人員的付出,與如何看待災難是兩回事。如果對抗洪精神的提煉,是通過美化災難,在災難中強行尋找“正能量”實現的,這恰恰是對抗洪精神的唐突。我相信所有一線抗洪人員也未必樂見這種“不倫不類”的肯定視角。

災難就是災難,抗災過程中,社會羣體協作精神的激發,人性光輝的閃現,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可貴精神,也是有效應對災難之道。但由此説這是災難帶來的好處,顯然錯得太離譜。

無論何時,人類面對災難的理性態度永遠只有一種,那就是未雨綢繆讓災難少點,或者是災難降臨時將災難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為災難美顏,甚至歌頌災難本身,並不能減少災難帶來的傷害毫釐。

更何況,當前洪災並未完全退去,讚歌先行也顯得不合時宜。而在無數抗洪人員仍駐守在一線,上百萬民眾的家園受到威脅之時,拋出“洪災的惡還不至於壞到透頂”的論調,也無異於在受災民眾的心上撒鹽。

截至7月21日,鄱陽湖水位已經超警戒16天,防洪形勢依然不容任何大意。於此現實下,説洪災“還不至於壞到透頂”,或許也沒考慮到那些災民、抗洪人員的感受。

所以,不管是從激勵社會抗災鬥志,還是從撫慰受災民眾的角度,這樣的聲音都有害無益。它是一種錯位的共情,也是一種變味的鼓舞,更是一種值得警惕的“精神勝利法”。

類似的邏輯我們並不陌生:去年關於澳洲大火的奇葩論調、前不久《方艙醫院真神奇》的兒歌等,都一再暴露出這樣的邏輯缺陷。

雖然誕生背景各有不同,但試圖通過美化災難,為災難塗脂抹粉來提煉“正能量”的做法,不僅可能誤導社會對災難的嚴肅認知和應對方式,還可能強化社會的反智氛圍。

對於災難的公共敍事,的確可以有多重視角。既客觀反映災難帶來的傷害,也不忘那些為應對災難,從個體到社會的付出和犧牲。但這裏面的分寸、邊界在哪裏,社會是有着相當共識的,這不應該被隨意突破,尤其是頂着官方名頭的機構發聲,更不宜犯糊塗。

□任然(媒體人)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