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法德出於3個原因拒絕對華制裁?美國施壓無效,“大棒”砸向歐盟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最近,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猶如被踩住了尾巴,對“港區國安法”的施行氣急敗壞,但又拿不出什麼好辦法,只能裝模作樣地進行“制裁”。



  歐盟在這個問題上則停留在“光説不練”的層級,雖然口頭很嚴厲,但卻沒有什麼實際舉動。類似“禁止出口催淚瓦斯、橡膠子彈等物資”、“提供長期庇護”這類標準操作都沒有。


  在受到美方壓力之後,法國和德國終於表現積極了一點,但卻依然留有餘地:


  1、法德宣稱要試探性地邁出第一步,但又強調“不會達到實施制裁的地步”。顯然,歐盟方面是想兩不得罪。畢竟在這個問題上着急的是美英,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實際上都比較無感。更何況英國已經脱離了歐盟,客觀上也讓法德不必揹負什麼包袱。


  2、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這一議題上基本是沉默無語。而默克爾的回答則更為巧妙:全世界任何地區的人都可以向德國申請庇護,因此德國沒必要採取特別行動。法德的態度很耐人尋味。


  3、作為歐盟的核心,法德其實必須回應的是國內的訴求。兩國內部都出現了要求當局干涉東方大國內政的聲音。為此,巴黎方面也放了“狠話”——不會坐視不管。而柏林方面則聲稱要與其他歐盟成員進行“協調”。但具體怎麼做,其實並沒有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法德兩國不會想英國那樣打腫臉充胖子,明知不行,還要裝作可以採取一些手段。英國的實際情況已經比較糟糕:年輕人失業率非常高,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倫敦的偏僻角落到處是小混混,治安惡劣。英國人因為失業和移民問題而脱歐,實際上是久病亂投醫。就這個樣子,唐寧街10號還色厲內荏地宣稱不排除利用BNO簽證接納300萬港人,騙鬼呢?!


  疫情之下,法德也並沒有比英國好多少。英國有的病灶,德法兩國都有,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問題在於,這是歐洲列強們在殖民時代造的孽,現在必須來還這筆賬!


  巴黎和柏林比倫敦清醒的一點是,在經濟困難時對華採取不禮貌的強硬手段極為不明智。因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早走出疫情,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最主要的發動機。美國早就指望不上了。


  拿破崙曾經將英國蔑稱為“小店主的國家”,如此講求實際利益的一個老牌強國,並非不知道大勢。但問題在於英國實在是不能放棄在港的影響力,不肯斬斷本不該存在的觸角,認為還能靠這種見不得光的手段牟利。


  於是乎,英國喪失了脱歐之後應該保持的靈活性,反而與不可預測的美國綁定在一起。實際上這與英國所追求的東西反而背道而馳。美國不過是利用這個假議題來遏制大國崛起,英國卻不智地淪為狽類奸醜,註定一無所獲。


  比較尷尬的是歐盟,誰也不敢得罪,但又必須得做個姿態。好在特朗普及時為歐盟“解圍”。



  就在7月10日,美方發佈公告——擬對價值約13億美元的法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徵25%關税。此舉就是報復法國針對美國企業開徵數字服務税。美方此舉無疑是脅迫,儘管這個決定直到2021年1月6日才會生效,但無論是雙邊還是多邊談判都很難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按説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在歐洲賺了錢,適當交一點税也無可厚非,法德等國的理由完全佔得住腳。但佔便宜沒夠吃虧難受的白宮方面不會放棄任何一點利益,尤其是在大選前,不可能對包括德法在內的國家有任何讓步,即便是盟友也不行!


  不僅如此,特朗普當局已經對歐盟舉起了“301調查”的大棒,美歐貿易之爭已經硝煙瀰漫。面對利益,雙方不再留有什麼温情和麪子,就是直接開幹!


  如果説以德法為核心的歐盟之前還顧及美方、必須與華盛頓統一立場的話,那麼事到如今反而找到了拒絕同流合污的理由。美歐在經貿方面的矛盾和裂痕已經無法遮蓋,勢必影響到其他方面。


  德國方面已經明確指出:堅持“以貿易促轉變”的對華立場,反對採取孤立、制裁的手段。德方還表示:批評的做法有時會適得其反。最近數週,柏林方面都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採取更強硬的措施。但遭到柏林的拒絕:德國不是《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約方,更不是“世界道德導師”,因此也沒有相應的義務。


  可以説,德國的態度其實就是歐盟27個成員國(或許要排除瑞典)的心聲。畢竟,世界上多數人與歐洲的理念並不相同,因此維持能夠減少衝突、保持穩定的經貿關係就非常重要。



  可以預測,歐盟依然在形式上會與美英等國保持同樣的姿態,但具體措施很可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等到這一波風潮過去,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無果而終,總之説不好聽就是“屬拖把的”,説好聽就是“事緩則圓”。


  散裝的歐盟,終於開始慢慢脱離美國率領的艦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