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扭扭地行走在鄉間
秋日山村的清晨,是一幅美麗的水彩畫。
美得清新,美得五彩,美得繽紛,美得誘人。
陽光撒在田間,成片的綠葉上,那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遠遠望去閃閃發光,像在陽光下跳舞;近處兩塊未收割的稻田,猶如兩塊金色地毯鋪在大地上,稻穀們彷彿在向我們打招呼,結果笑彎了腰;遠處的田地一條條溝壑,都是車輪壓過的痕跡,只見幾位奶奶正在撿拾田地裏的稻穗。
“不是有收割機嗎?”我心想,便隨口問了一位奶奶,她笑着告訴我:“我們是在撿拾機器剩下的。”
好奇的我,也下到田裏尋拾起遺失的稻穗,有的竟藏在濕漉漉的夾雜着牛屎的軟泥地裏。
我撿拾到了一大把的稻穗。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把一束束稻穗餵給了老黃牛、餵給了小雞們,然後把穀子剝開殼,餵給了媽媽和妹妹……
笑聲充滿了鄉間,頓時我想起了“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是他讓我們不再飢餓。
媽媽説:“一顆穀粒的形成要經歷什麼你知道嗎?”
回家後經過查找資料,我知道了水稻是如何生長的。
首先水稻的生長是從種子萌發開始的。當種子發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農民伯伯就把它播種到稻田裏,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稻田就會煥然一新,變成大草原一樣的綠色,通過陽光的照射,秧苗不斷的吸收水分和養料,經過差不多二個月的成長,水稻幼穗自劍葉葉鞘中伸出開始抽穗,隨後幾天開始開花結果。開花後25—45天米粒乾重達到最大值。直至成硬塊蠟狀,穀殼變黃,稱之為蠟熟期。在蠟熟期後約7—8天進入完熟期,水稻一生才到此結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拿着沉甸甸的稻穗,讓我感受到一顆顆穀粒,都是農民伯伯用心血和汗水一點一點積攢的。
一粒稻穗,一黃金;一顆黃金,一滴血;一滴血兒,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