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一路飆升,創下歷史新高,特斯拉又雙叒火了。
7月23日,特斯拉發佈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首次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盈利,第二季度營收和調整後每股攤薄收益均超過市場一致預期。財報一出,特斯拉盤後股價一度漲近8%,公司市值達2953.38億美元,超過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品牌。
成立17年的特斯拉市值“碾壓”87年曆史的傳統車企豐田,穩坐全球車企市值的頭把交椅,背後折射出哪些問題?中國造車勢力又將如何彎道超車?
科技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的碰撞
特斯拉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於2003年。2004年,現任CEO埃隆·馬斯克進入公司並領導了A輪融資。
直到2008年,特斯拉才推出第一款汽車產品Roadster(兩門運動型跑車)。當時,由於這輛汽車的實際成本高於原計劃出售價,埃隆·馬斯克不得不將售價提高至11萬,這一舉動引來了預訂客户的不滿,也不被傳統車企看好。
2010年,特斯拉在納斯達克發行上市。用了短短10年時間,特斯拉生產了5款汽車,股價就突破2000億美元,市值超過豐田登頂全球車企。特斯拉的成長經歷,可以被看做汽車行業的新一輪變革浪潮,即科技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的碰撞。
和傳統車企不同的是,特斯拉更像一家制造汽車的科技公司。一般情況下,美國車企的總部都在汽車城底特律,而特斯拉總部則位於全球科技中心硅谷,團隊摒棄了傳統車企的思路,用IT理念來製造汽車,打造出顛覆駕駛習慣的功能,如觸摸中控、Autopilot自動駕駛、OTA雲端和節日彩蛋等。
與特斯拉創始團隊相似,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等的創始團隊均來自互聯網公司。值得肯定的是,他們在新能源領域有更雄厚的技術積累,智能網聯技術也超過很多傳統車企,掌握不少與傳統車企抗衡的能力。這也是資本市場看中的潛力和市值的支撐。
然而,以豐田為代表的傳統車企的優勢在於傳統燃油車的研發技術、市場基礎和資本積累。要轉型進入新能源領域,傳統車企反倒面臨車聯網、智能汽車技術、管理體制等諸多挑戰,缺乏一些創新性的突破。
在創新層面上,特斯拉的核心技術倒是可圈可點。譬如,由於自動駕駛的數據積累遠比硬件本身重要,而特斯拉車輛在路上行駛恰恰能形成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持續收集數據。每隔14天,特斯拉就能依靠收集的數據對車輛系統軟件更新,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駕駛體驗。
中國市場成就特斯拉
去年年初,特斯拉還因為上市多年仍未盈利、產能低下而被外界不斷質疑,股價一度下跌。埃隆·馬斯克發佈私有化特斯拉且“資金已到位”的推特消息後,人們更是再次懷疑的前景與未來,導致特斯拉股價跌至谷底,遊走在破產邊緣。
面對這種境況,不甘止步於此的埃隆·馬斯克看中了中國這片廣闊市場。2019年1月,特斯拉宣佈在上海建設生產基地。同年11月落成,12月首批國產Model 3交付。由此,驚人的“中國速度”給特斯拉帶來了重大轉機。
據悉,中國製造的特斯拉Model 3臨近交付時,其股價直接衝上400美元。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特斯拉2020年第二季度在中國交付了3.1萬台車輛,佔據其全球銷量的三成。最新發布的財報也顯示,中國成為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埃隆·馬斯克也表示將繼續推進中國本土化戰略:一是,上海工廠預計2020年年底時實現80%的零部件本土化;二是,中國製造的Model Y預計於2021年首次交付。
此外,上海工廠很好地化解了一直困擾特斯拉的產能和銷量難題。因為特斯拉方面曾表示,上海工廠的建造成本比美國Model 3生產線降低了整整65%。7月28日,特斯拉還發布招聘信息,計劃為上海工廠招募約1000名工人,為Model Y生產做準備,有望銷量再創新高。
憑藉優異的駕駛體驗和不斷下探的價格優勢,特斯拉Model 3以14954輛的銷量強勢領跑,登上中國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不斷佔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不可否認,特斯拉的“涅槃重生”離不開中國工廠和市場。CEO埃隆·馬斯克也毫不掩飾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貢獻,“沒有中國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
開放競爭,倒逼中國汽車業發展
隨着特斯拉國產化率的加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將對本土新能源車企形成阻力,搶奪中國新能源車企的飯碗,攪動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不過,中國人素來擅長師夷長技以制夷。既然允許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也就説明中國將開放競爭,倒逼中國汽車業的發展,激發中國造車勢力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中國造車勢力一邊把特斯拉當作最為頭痛的競爭對手,一邊專研如何“彎道超車”。7月12日,比亞迪發佈了最新的漢新能源車,號稱是“全球超安全智能新能源旗艦轎車”,該系列新款搭載了華為的HiCar以及5G技術,完全體現了“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輪到我們出牌了。”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説。新車漢的上市後,比亞迪股價在7月13日開盤走強,當天收盤漲停,報收97.9/股,創下歷史新高。乘聯會數據顯示,目前特斯拉在國內純電動市場份額為25%,而比亞迪的市場份額為10%,位居自主品牌榜首。
在特斯拉的高光和新基建的加持下,目前整個新能源板塊呈火熱行情,造車新勢力頻頻接到資本“橄欖枝”。蔚來汽車“喜提”銀行百億元授信和騰訊7070萬元增持;小鵬汽車宣佈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近5億美元;理想汽車更新赴美上市招股書,擬發行9500萬股ADS,預計募資區間為8.74億―10.93億美元。
資本的一舉一動都在反映着產業的發展前景。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紛紛破10萬,分別完成10.2萬輛和10.4萬輛,為今年上半年最高。蔚來、理想、威馬、合眾新能源、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紛紛交上了銷量成績單。
不管是以蔚來、理想、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還是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對他們來説,特斯拉國產化戰略的快速推進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一是特斯拉零部件國產率提高後,將會帶動不少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發展和提升,被資本市場青睞,同時帶動其它本土造車勢力的發展;二是特斯拉對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給自主品牌帶來借鑑和幫助,利於自主品牌在技術、車型等方面進行提升,建立自己的競爭壁壘。
其次,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有國家政策對新能源“彎道超車”的強推,有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專注電池技術的成熟車企,也有騰訊、百度、阿里、華為等互聯網科技巨頭。抓住汽車“新四化”的發展契機,也許未來我們能看到中國汽車界誕生出特斯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