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不時跟女兒玩一個過家家的遊戲,就是由她來扮演媽媽,我來扮演她的女兒。

每次剛開始,她都興致勃勃,一會兒要用玩具炊具給我做飯,一會兒要洗衣服。儼然賢妻良母。

而我則比她舒服多了,我窩在沙發裏追劇,啥也不用幹。直到她喊我吃飯:“寶寶吃飯啦。”我只應了一下,但眼睛沒有離開電視機。

女兒忽然翻了臉:“快點過來,飯要涼了!”我知道她在模仿我平時的樣子。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這是我最喜歡的遊戲,因為每當玩這個時,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躺着,啥也不幹。畢竟繁重的工作和家務讓我非常累,在這個遊戲中,我就像獲得了一個課間休息,只需要當一個寶寶,不用做家務,不用想東想西。

當代社會做一個拖家帶口的成年人壓力真是太大了,如果可以的話,我想一直做個孩子。因為小朋友需要考慮的問題要簡單很多。

但女兒並不喜歡這個遊戲。一開始她很有興致,堅持不了多久她就會發現,當“媽媽”怎麼一直在幹活呢,一點也不好。然後開始發脾氣要求結束遊戲,換回我們的身份。

每當這時我都覺得又好笑又欣慰:知道當媽媽的不容易了吧。

這個遊戲的意義就是讓孩子知道為人父母的不易。

同時,從孩子扮演父母的行為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己平時的不足。因為孩子扮演父母時,肯定是在模仿我們平時的舉動,有些我們自己身在其中看不到的事,在孩子的扮演中就能清楚看到。

説實話,當女兒大喊大叫着讓我去吃飯時,我愣住了:原來我平時這麼兇這麼沒耐心啊。

這讓我對我平時的態度產生了反思。

女兒演的我還算好的,有時候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煩心事,這種時候女兒叫我做這做那,讓我幫她什麼忙時,會引出我的暴脾氣,傷及無辜。

剛才女兒吼我那一下已經驚到我了,平時我發脾氣的樣子,只會比這個更過分。小小的女兒平時面對我的不耐煩和火氣,心裏該是多麼傷心呀。

如果不是這個遊戲,我根本看不到這樣的我。

與此同時,這個遊戲還能看出孩子和父母的很多心理。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可以看到,雖然是在遊戲裏,但女兒當上“媽媽”首先主要做的,就是照顧“寶寶”,雖然一部分應該是出於對媽媽平時行為的模仿,但另一方面,應當是出於對媽媽的感情。

畢竟血肉相連,孩子對父母的愛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是動物的本能,比如有一句話叫做“兒不嫌母醜”,並且孩子對父母的愛是非常純粹的。

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孩子對父母肯定是有依戀之情的。有可能在他們還小的時候,並不懂“感激”之類的心情,但是父母平時對孩子的陪伴和照顧,孩子是看在眼裏的,就會本能地愛着父母、依賴着父母。

於是在遊戲裏,我變為需要被照顧的角色時,女兒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責任。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玩這個遊戲,一開始往往是女兒提出來的。每當她煩了我的嘮叨和教訓,她就會很想當一會兒媽媽。

在孩子看來,當爸爸媽媽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自己做主,甚至可以替孩子做主。

因為孩子平時最大的煩惱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如果在家裏自己能説了算的話,想玩多久遊戲就可以玩多久,想幾點鐘睡覺就可以幾點睡,想吃多少零食就可以吃多少,多麼痛快。

可惜不行。一個家庭裏的大事小事,往往要麼是爸爸決定,要麼是媽媽拍板,或者爸爸媽媽商量着來,幾乎不會輪到年幼的孩子説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説法是很有道理的,甚至家庭中也是。

很多夫妻,要麼女強男弱,要麼男強女弱,這種強弱往往取決於雙方的收入或者原生家庭地位,簡單來説就是誰錢多誰的家庭地位高。這是非常現實而普遍的現狀。

那麼孩子呢,年幼的孩子是沒有收入的,在家庭中當然沒有話語權。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孩子都要受父母的擺佈和干預。

這有什麼辦法呢,誰叫他是孩子,誰叫我們是父母。

孩子沒有能力當家作主,但他們非常渴望能跟成年人,能跟父母一樣,想做啥就做什麼,不用受嘮叨,不用被要求。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在遊戲過程中,孩子能學會換位思考。

看到自己平時懶惰、拖拉,或者淘氣的樣子,當他們扮演父母時,他們自己也忍不住頭大。

這樣他們就會知道,平時每當自己淘氣的時候,父母們的心情是怎樣的,父母為什麼生氣。

孩子在扮演過程中,繁重的工作和家務已經夠討厭了,這時候還要面對不聽話的“熊孩子”豈不是更加鬧心。這樣他就能知道,要稍微體貼一下父母。

孩子能站在父母的立場看,就能知道父母平時的不容易,知道父母有時候有脾氣也是正常的,就可以對彼此都更寬容一些。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緩解跟孩子的關係

在這這種角色互換的遊戲中,在跟孩子的互動中,雙方都能從對方的角度,看到平時的自己的是怎樣的。在換位思考中增進了對彼此的理解。

看到女兒模仿我生氣的樣子,我對自己進行了反思。當女兒調皮,或者我本身有煩心事的時候,很難剋制住自己,很難不把情緒在女兒面前表現出來。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同時,女兒在模仿過程中也大概知道了我有時心情不好,沒耐心的原因。當她體驗當“媽媽”時,所作的反應是跟我差不多的。

這也讓我知道,偶爾發脾氣是人之常情,不用過度自責。但既然知道了自己做的不好的行為,知道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就應當及時改進,並且修復跟孩子的關係。

在遊戲之後,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可以用真誠的、輕鬆的方式跟孩子道歉,並且用遊戲過程中自己和孩子的行為舉例,解釋自己平時發火是為什麼。孩子在親身體驗和換位思考後,應該能更容易地明白父母的解釋。

除了解釋,父母還應該明確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意。

理解和愛,是緩解跟孩子關係的兩大重要武器。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父母模仿孩子,展示對對方的需要

在遊戲過程中,父母一方面是在模仿孩子的行為,一方面也是在解放自己。

哪個大人想當大人呢,在承受了生活的重擔,在受了繁重工作的蹂躪之後,滿腦子不得不想着賺錢養家和照顧老小的成年人,誰,不想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哪怕一會兒也好,很想把心中的壓力卸下。

在扮演孩子時,父母可以放鬆一下,並且展示對孩子照顧自己的需求。

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無所不能的,父母不是一直堅強的,父母也有需要休息,需要依靠一下你的時候呀。

因為孩子遲早是要長大的,父母依靠孩子,也是遲早的事。

我在跟自己的父母相處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隨着父母的老去,我們的關係互換了。

媽媽要網購需要我教,爸爸手機壞了要讓我修。我時常覺得自己多照顧了兩個老孩子,肩膀上的壓力更大了。

現在是我跟女兒玩遊戲,我依賴她,未來總有一天我會真的依賴她。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父母跟孩子應該是平等的,換位思考可以幫助我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所以,在帶孩子實在累了的時候,不妨跟孩子來一場這樣的角色扮演遊戲。不僅是遊戲,也當是未來,我們的角色真正互換的預演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76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互換遊戲,換的是控制慾,改善的是關係的質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