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東歐藝術家歷時兩月創作:將當地文化繪進中國絲綢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綜合

  杭州9月20日電(見習記者 胡哲斐)“我的作品由兩個部分組成,像兩條分別來自馬其頓民俗和傳統的根基。向過去回首是我的創作初衷。我的調研引領我去探索了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馬其頓,500年土耳其王國的佔領,一直回溯到亞歷山大戰役。”這是馬其頓藝術家Sonia Dimitrova對其作品《週而復始》的簡介。該作品被繪於中國絲綢上,跨越亞歐大陸,現今已來到中國。

  圖為本次展覽策展人阿薩杜爾・馬卡洛夫在介紹展品 胡哲斐 攝

  9月19日-9月25日,“絲綢與傳統:中東歐與中國當代絲綢藝術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展出。來自愛沙尼亞、拉脱維亞、波黑、克羅地亞、匈牙利等14箇中東歐國家的多名藝術家歷時兩月,在中國絲綢上創作關於當地傳統文化的藝術作品,並由策展人將其設計製作成服裝,進行展示。

  記者瞭解到,中歐與東歐,是連接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一段。波蘭在中世紀早期就出土中國絲綢,匈牙利在十二世紀開始了養蠶,保加利亞發現了蒙元時期韃靼人的服裝,捷克收藏着為數眾多的中國絲綢。絲綢成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友好交往歷史的重要見證。

  圖為“絲綢與傳統:中東歐與中國當代絲綢藝術展”展出作品 胡哲斐 攝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介紹,為了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中國絲綢博物館邀請保加利亞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阿薩杜爾・馬卡洛夫作為策展人,於一年前開始準備展覽,從中國給每位藝術家寄了8米絲綢白胚,邀請他們在上面自由進行印染、編織、繪畫等。藝術家們歷時兩個月完成創作後,織物又寄回中國,製成簡單的“衣服”展出。

  圖為“絲綢與傳統:中東歐與中國當代絲綢藝術展”展出作品 胡哲斐 攝

  “前期尋找中東歐藝術家是舉辦本次展覽最大的挑戰。”趙豐告訴記者,在中東歐國家,絲綢並非一種常用的繪畫媒介,因此邀請到既有以織物為媒介的創作經驗,又有一定知名度的藝術家更是難上加難。而這些作品最後能跨越亞歐大陸,在中國呈現實屬珍貴。

  圖為“絲綢與傳統:中東歐與中國當代絲綢藝術展”展出作品 胡哲斐 攝

  阿薩杜爾・馬卡洛夫表示,此次展覽作品不是對自然的詮釋,而是對文化的詮釋,展現了一種新的不同以往的闡釋方式。通過回顧歷史和絲綢之路,藝術家試圖對過去的元素進行重組,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視覺符號,將歷史融入當下。

  圖為“絲綢與傳統:中東歐與中國當代絲綢藝術展”展出作品 胡哲斐 攝

  記者瞭解到,本次展覽是中國絲綢博物館與中東歐藝術家的第一次合作。對此,趙豐表示,這是古代絲綢之路精神在今天的沿續,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又一次交流,是中國絲綢博物館在絲綢之路民心相通方面的又一次嘗試。

  據悉,為配合本次展覽,中國絲綢博物館還將於9月23日晚舉辦“中東歐之夜”以迎接到場的藝術家們,向觀眾深化展示展品背後的故事以及介紹中東歐的風土人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