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座“成長型”的城市

人民網-青海頻道 原創稿

我的家鄉是座“成長型”的城市

(李姿樂和她的愛人 現居北京)

“你來自哪兒的?”

“青海西寧!”

我叫李姿樂,北漂10年,如今33歲的我已經在北京安家,有了愛人和可愛的寶寶。“故鄉西寧”,這些天,這四個字一直縈繞在腦海中,而關於西寧的點滴過往也在回憶中被層層喚醒。

提起故鄉西寧,湧現在心頭的唯有“感恩”二字,那些在大城市迫切渴望的藍天白雲,在家鄉西寧可以説是屢見不鮮,高原藍、河湖清可是我們西寧人最大的底氣。

工作以後,回西寧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起初的一年一回到現在的兩年一回,西寧成為了我心裏最牽掛的城市,也正是這樣的“暫別”,讓每一次“重逢”都變得格外有意義,西寧的變化更讓我肅然起敬。

先從兒時説起,小時候家住城中區南大街,繁華的大十字天橋是西寧最知名的地標,那時吃過晚飯寫完作業,我都會拉着爸媽去遛彎,再順道去大新街的夜市瞧個新鮮。如今隨着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大十字天橋已經不見了,替代它的是便捷的地下通道和整潔的街區環境,雖然少了一分兒時的味道,卻多了一分更新換代的鮮活。

再來説説陪伴我學生時代的好夥伴——書店。記得剛上初一時,西寧人有了自己的書城——西寧書城,那是繼新華書店後西寧第一座有規模的書店。為了圖個新鮮,上學時的練習冊、課外閲讀書籍都會去那裏購買,有時席地而坐,沉浸在書海中,一待就是一天。

記憶有些瑣碎,卻是我對西寧最直觀的感受,其實我對西寧的眷戀還來源於在水井巷裏那一口地道的麻辣燙,無法複製的辣椒香和西北獨有的寬粉……即使是神通廣大的“網購”,也買不到那一份屬於家鄉的味道。

由於工作忙碌,現在的我只能兩三年才回西寧一趟,可每每踏入家鄉的這片沃土,那種“加速度”般的成長讓我由衷欣慰。夏天的西寧,除了涼爽,感受最深的便是滿目的綠意盎然和濕潤。站在浦寧之珠塔上眺望,整座城市被茂密的樹木包圍,南北山的綠化格外搶眼,天藍白雲之下,大口深呼吸的幸福感是家鄉給我最美好的禮物。

西寧是一座“成長型”的城市,雖然它沒有北上廣的繁榮,但是它在我心裏是淳樸的、包容的。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才湧入西寧、建設西寧,看着城市的硬件設施也越來越完善,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西寧,是哺育我長大的沃土,是給我底氣的家鄉,作為一名西寧人,我驕傲。(本網記者蔣瑩整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9 字。

轉載請註明: 我的家鄉是座“成長型”的城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