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點·污染防治
藍天、白雲、淨土,一個都不能少。水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周邊土壤,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東莞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確立戰時體制,抓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環節,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確保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和空氣質量有效改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門負責人也建言獻策,全面提升執行力,敢啃污染“硬骨頭”,進一步提升市民羣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關鍵詞1:斷面水質
確保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東莞是廣東治水攻堅戰的主戰場,全省9個國考斷面,有4個在東莞。其中,共和村、樟村、旗嶺斷面水質仍然為劣Ⅴ類,屬重度污染,主要超標項目是氨氮和總磷。在過去一年,全市109條河涌經過綜合整治,水清岸綠,河道沿線又現嶺南風光,成為周邊市民健身平台和休閒好去處。今年,全市又打算完成不少於150條河涌水環境綜合整治,實現晴天污水不直排、小雨不溢流,無垃圾圍河,景觀有所提升,力爭所有內河涌消除黑臭。
市政協委員、市石馬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陶謹對此充滿信心,也堅定了治水的決心。全市召開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會商會後,石馬河上游四個鎮對照轄區內的問題清單,建立整治台賬,實施銷號式管理,推進治水工作進入“快車道”。與此同時,茅洲河、東引運河流域治水治污也按下“快進鍵”,迅速掀起治水治污工作新熱潮。
在過去一年,石馬河流域實施大兵團作戰,通過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建設2000多公里污水截污管網;嚴厲打擊散亂污企業,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整治淘汰了2萬多家散亂污企業;全面推進全面河長制工作,整治3000多個入河排污口,堵住了偷排污水的漏洞。“三管齊下,石馬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交出了一份見成效、見民意、見特色的成績單。”陶謹如是説。今年1-4月,石馬河旗嶺斷面水質類別為Ⅳ類,氨氮、總磷濃度同比分別下降81.63%、78.00%,幹流沿線9個斷面水質均實現基本穩定達標。
以前都是污水直流,如今消除黑臭,石馬河一年的整治成效,更堅定了陶謹治水的決心,也提振了全市打贏治水攻堅戰的信心。今年是東莞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陶謹建議,全市堅持一盤棋大兵團作戰,科學系統精準治理水環境,可以確保國考斷面水質全面穩定達標。
市政協委員蘭建鋒見證了東莞治水成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認為,東莞治水思路清、措施實、幹勁足、成效大。但治水是系統工程,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能污染一條河涌,但整治一條河涌,恢復水生態環境,卻需要無數人甚至幾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基本補齊了水生態環境的短板,但這些基礎設施要發揮作用,不僅需要精準施策,更需要建立長效管護和監督機制。
蘭建鋒建議,全面排查地下污水管道的建設情況,加快推進已完工程的驗收和移交運營工作,建立水污染防治設施信息管理系統,統籌管理,實時更新和監督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狀況,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制定關於水污染防治設施營運階段的管理制度,加強對運營單位的監督管理,建立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提高項目營運效率,確保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全市河涌長治久清。
關鍵詞2:空氣質量
優化工業排放VOCs治理
守護“東莞藍”,全市在行動。
2018年4月,東莞全面打響藍天保衞戰,圍繞能源、產業、交通等八個方面,制定32項藍天保衞戰強化舉措,健全完善“1 N”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體系,全面推動空氣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生態環境部的通報顯示,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中,東莞兩次挺進前20強。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更應看到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仍存在不少問題。影響東莞空氣質量的六項主要污染物,NO2、CO、PM2.5、PM10、SO2等五項基本得到控制,同比基本持平或大幅下降。但是,臭氧卻同比大幅度上升,嚴重拖累“東莞氣質”。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麥耀欽表示,東莞對症下藥,今年將聚焦臭氧治理進行攻堅,制定可量化、可核查的減排措施清單,督促空氣質量核心控制區問題污染源完成整改,切實改善空氣質量,還老百姓更多藍天白雲。
VOCs是形成臭氧的主要前置物,降低臭氧濃度的關鍵,就是削減VOCs企業污染物排放。針對臭氧污染,市無黨派人士界專門調研,通過數據分析認為,東莞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未能完成既定目標的主要原因是臭氧超標。而臭氧超標的主因是動車尾氣和工業企業排放大量VOCs。加上東莞夏季日照偏多、降水偏少,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導致臭氧濃度居高不下。
今年兩會期間,市無黨派人士界提交《關於優化工業排放VOCs治理方式的建議》,從源頭削減、日常運營、科技監管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建議。建議東莞工業企業參照國外VOCs治理技術手段,推廣使用VOCs生物處理技術。相對催化燃燒設備,VOCs生物處理技術投入較小,吸附技術穩定性較好,後期運營維護成本較低,且不產生二次污染物,適合在涉VOCs排放的中小企業中推廣使用。
同時,積極推進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當前,中小企業缺乏污染防治設施運營技術和管理能力,在企業內部難以配備相關專業人才。而推進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讓專業的團隊集中精力為涉VOCs排放的中小企業提供設施運營服務,企業專心於自身企業經營。全面提高環保執法監管的科技手段,加大無人機、走航車、在線監控等科技監管手段的運用,提高環境執法監管的精準性,既能減輕基層執法的壓力,也能有效監管VOCs排放狀況。從而達到削減臭氧的目標。
關鍵詞3:河長制工作
努力實現還水與民還岸與民
“水很清,兩岸有花,還有乾淨的綠道。”道滘鎮流湧河畔,經常匯聚周邊的市民休閒散步。
2017年,東莞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全面開啓了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的水環境治理新徵程。“河長制”推進“河長治”,成為治理河涌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699條河涌,設置市、鎮、村三級河長共918名和三級湖長33名,招募民間河長447名、護河志願者1195名。三級河長積極履行“認河、巡河、管河、治河、護河”責任,“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制度措施不斷完善,全市四個國考斷面水質明顯改善,河涌水質變清,水面變淨,堤岸變美,羣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不過,道滘鎮政協小組通過調研,卻發現在推進河長制工作存在河湖治理總體規劃性不強、管護長效機制薄弱、考核獎懲指標不能數據化等問題。不少河涌跨區域,涉及多個鎮街。而將一項項治理任務下放到鎮街,鎮街再一段段分包給村,分段式、碎片化的治理,看起來能夠明晰每段河涌的治水責任,但區域交界處存在權責利邊界模糊、上游污染影響下游治理成果、治理盲點等問題,河道整治欠缺總體規劃,沒有形成長效監管機制,“垃圾圍河”等問題層出不窮。
為此,道滘鎮政協小組建議河涌治理全市一盤棋,完善河湖治理規劃,做好治水工作的統籌謀劃和治污工程的整體佈局,完善全市“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構建市鎮協調聯動機制,建議由市城管部門統一管理外江保潔工作,屬地鎮街積極配合。加強全市河道岸線控制和規劃,出台市級碧道建設總體規劃。加快河長制信息化建設,完善“智慧河長”管理系統,實現數據採集、巡河軌跡、問題處置、羣眾投訴等功能,提升智慧治水和精準治水能力。同時,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通過制度約束和道德教化,規範和指引羣眾積極參與河湖管護工作。
市人大代表祁樹基告訴記者,今年他將聚焦河道管理建言獻策。同是東江及東莞運河梨川段河長的他,近年來不僅見證了東莞治水的成效,還積極參與到治水工作中。每週,他都會到所負責的河道巡河2-3次,為東莞治水貢獻自身的力量。祁樹基表示,近年來,我市加大在人力、財力的投入,推動河道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羣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明顯增強。但要進一步鞏固東莞治水的成效,不僅要發揮好各級河長的力量,還要凝聚各方的共識及力量,從完善長效機制、強化執法、加大宣傳等渠道入手,進一步建立健全河道管理的長效機制。
全媒體記者 周桂清 伍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