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那台中保研25%偏置碰撞測試的帕薩特鬧得沸沸揚揚,以至於帕薩特一時間成為了消費者們茶前飯後調侃的對象,甚至有網友調侃開車居然還要帶上頭盔,和沃爾沃“棄輪保車”不同的是,在帕薩特高高飛起的車輪後面,還有斷裂的A柱,以及成功避開假人頭部的安全氣囊,讓不少準備買車的車主頓時心慌了。
其實歷年來關於汽車減配的問題並不只存在於帕薩特,只是近兩年來手機短視頻的流行讓更多消費者看到了測試的真正一面。在此之前像國產思域B柱斷裂、速騰斷軸,甚至像奧迪A6L異味、奔馳E斷掉的減震這些都是眾人皆知的,由此也可以發現,合資車的減配現象並不只存在於低端車型,像BBA系列的豪華品牌也沒能倖免。
説到這裏有朋友會問,為什麼合資車多多少少都會存在減配的問題呢?要想知道答案並不能只看表面,而是從事情的根源處來分析。舉個簡單的例子,A柱斷裂的帕薩特人盡皆知,很多人都將帕薩特的減配歸功於大眾,然而無論是德國大眾還是一汽大眾對此都沒有做出回應,放眼各個海外版的帕薩特(邁騰)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為何單單在我國呢?
事實上,一台合資車如何設計生產,還要看誰最具有話語權,而由2家或者是多家品牌組成的合資企業是否具有話語權可以從股份佔比中發現,就拿一汽大眾來講,德國大眾持股為40%,一汽持股60%;其次北京奔馳中戴姆勒持股比例為49%,北汽為51%,諸如此類的合資品牌還有很多,那麼誰佔據主導地位也就變得清晰明瞭。
搞清楚是誰在減配後,我們再來聊聊為什麼減配。首先是税務方面,購買一台汽車消費者需要承擔增值税、購置税10%-15%左右,其次按照排量消費税等等,這些使得汽車在原有的價格上增加了很多,消費者無力承擔各種税務只能將目光瞄向更低端的車型。另一方面,對於企業而言銷售一台汽車也需要繳納所得税,但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
車企為了求得生存只能加價或者降低成本,隨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資品牌如何在市場站穩腳跟呢?加價顯然不合理,那麼只能從如何降低成本上想辦法,這也是為什麼如今汽車市場變成了自主高配合資減配,事實上在歐美等國家,購車的時候可以選裝很多的配置,但是到了國內為了降低成本這些配置都見不到了,加價買高配並不是人人都願意。
歸根結底還是價格問題,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車是每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大部分車企選擇了降價,而一味的降價獲取銷量的背後也必然是成本的縮水。話又説回來了,車企們之所以這樣做,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國人的消費理念有關,並不是説國產真的做不出來好車,而是做出來之後有沒有消費者願意購買,這也是為什麼都説大眾將國人的消費心理研究透了,車不貴開出去還有面子,由此來看,市場也是根據消費需求來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