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城市環境相融共生 生態園=肉雞養殖場
從1985年初創,到1997年改制,再到200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35年間,山東民和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民和股份)專注於肉雞行業,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父母代肉種雞養殖企業,公司現存欄父母代肉種雞370萬套,年孵化商品代肉雞苗3億多隻,商品代肉雞年出欄3000多萬隻,年屠宰加工肉雞食品7萬多噸,建立了集肉雞養殖、屠宰加工、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利用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循環產業鏈。
民和股份的所在地蓬萊,是著名的旅遊城市,養殖企業要與城市環境相融共生,就必須達到最高的環保要求。佔地4000多畝的民和生態園,歷經20年建設,總投資近7億元,儼然一座綠色公園。許多人來到這裏會誤以為進了觀光區,這裏實實在在的是民和肉雞養殖的地方。
民和股份副總經理周東介紹,為了生物安全和強化防疫要求,員工車輛一律不準進園,包括公司董事長在內,前來上班必須通過防疫通道後,乘坐班車進入園內。“我們員工、飼料、設備等入園的道路是‘淨道’,雞糞、淘汰雞運輸的道路叫‘污道’,這兩條路是完全分離的,杜絕交叉感染的風險。”周東説。
科研迭代養殖工藝 建設智能化養殖廠房
民和股份在邁向生態平衡、安全環保、優質高產的現代化畜牧業企業之路上,科研實力是重要的驅動力,多項成果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並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1項。
從種蛋到雞苗到成雞,民和股份將智能化生產應用到肉雞養殖全週期。孵化情況可以倒着追溯到廠、到責任人,可以從孵化率的波動來看受精率的波動。民和股份每年孵化3億多隻雞苗,由種蛋孵化率已經達到85%。
高孵化率的背後,是民和股份以“同步孵化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升級迭代。周東説:“我們通過孵化器,檢測種蛋胎齡,來調節孵化環境的濕度、温度、二氧化碳濃度和氧氣含量,做到儘可能同步出苗,使出雛期很短,以獲得健康的雞苗。”僅在第三孵化廠,每天就能孵化30萬隻高品質雞雛,降低勞動強度約70%。
周東介紹,養殖環境的温度、濕度是環境控制的重要內容,温、濕度必須根據周齡的變化而改變,並保持良好的通風,以保持雞舍內的新鮮空氣。為此,民和股份全部使用了自主研發的“肉種雞全程籠養及其配套技術”、“商品肉雞八層立體養殖技術”和聯棟縱向通風雞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創造了利於疫病防治的生長環境。“成品雞如果靠人工去抓,那需要大量勞動力,還會對雞造成傷害。我們雞舍內的傳送帶,既可以傳送雞糞,又可以傳送成雞用,實現了精細化管控。”周東説。
雞糞裏淘寶 構建民和特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要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解決畜禽養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為探索循環農業,實現節能減排,民和牧業於2009年成立了山東民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母公司的養殖資源為依託,通過糞污集中收集處理—高效厭氧發酵—沼氣綜合利用—沼肥分散消納的創新模式,氣、熱、電、肥高效聯產,實現資源充分循環利用和市場化發展。
目前,民和股份建成了全球單體最大雞糞沼氣綜合利用工程,日處理雞糞1000噸,污水800噸。項目包含兩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日產沼氣3萬立方米,發電6萬度,二期工程日產7萬立方米沼氣,每年可提純1500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沼液濃縮後,年產高端的葉面肥、植物營養液約3萬噸,生物質肥料3萬噸,以及15萬噸衝施肥。
民和股份在沼氣工程及沼液濃縮工程的基礎上,成功建設了中國沼液有機種植生態基地,以蓬萊為中心,輻射周邊縣市,建立起中國最大的沼液有機生態種植基地,助力農業減肥增效。目前,已在蓬萊建成368個沼液肥料示範村,推廣沼液肥面積20多萬畝,並協助合作社註冊商標等,提高了沼液用户的經濟效益。此舉成功實現了養殖業與種植業的完美結合,在生產中變廢為寶,實現了農業大循環。
以肉雞養殖為核心,以成為知名蛋白供應商為目標,民和股份縱向延伸,橫向擴展,實現物質、能量、水資源循環化,產品實現增至化、多元化、高附加值化,民和特色的種植、養殖業相結合的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已經形成,探索出了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循環經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