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大因素掣肘 債市步入調整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財經

4月底以來,債市持續回調,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2.7%以上。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寬鬆預期遇冷、地方債供給增加、風險偏好上升,是債市下跌的主要原因。當前基本面復甦預期較強,展望二季度後期,債市仍然承壓。

持續下跌

19日,國債期貨漲跌不一。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10年期主力合約漲0.09%;5年期、2年期主力合約分別跌0.23%、0.09%。現券市場上,10年期國債活躍券190015收益率繼續上行至2.72%。而在18日,國債期貨全線大幅下跌,10年期主力合約跌超0.50%,5年期主力合約跌近0.50%。

4月底以來,債市持續下跌。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從4月下旬高點的103.485跌至5月19日的100.7,跌幅達2.69%;5年期、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4月30日以來分別累計跌1.93%、0.77%。現券方面,4月30日以來,190015收益率上行20基點,10年期國開活躍券190215收益率上行22基點。

然而,在4月底的“轉折”出現之前,今年以來的債市都處於濃厚“牛市”氛圍中。190015收益率去年底還在3.10%以上,一季度卻累計下行55基點;到了4月,繼續向下突破2.5%,並創下2.46%的歷史新低。

三重壓力

債市為何下跌?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寬鬆預期遇冷、地方債供給增加、風險偏好上升。

4月底,國內主要城市開始下調防控等級,疊加國外股市反彈,市場風險偏好回升,債市回調。

彼時,貨幣政策操作也持續處於靜默期,公開市場逆回購連續停擺1個月,實屬罕見。這些現象讓市場對貨幣調控的寬鬆預期減弱。此外,受月末和跨節因素影響,當時資金面也有所收斂。

進入5月,地方債供給壓力較大。4月,財政部提前下達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將在5月底發行完畢。5月6日,也是國內市場上5月的第一個交易日,債市被空頭壓制,國債期貨全線收跌,銀行間現券賣盤湧現。

截至目前,地方債供給壓力已成為債市5月以來連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前,市場還預期貨幣政策會配合地方債發行,但逆回購操作仍然未見蹤影、MLF到期被“延遲”縮量續做,市場的寬鬆預期遇冷。

此外,4月經濟數據也證實了基本面在復甦,二季度經濟回暖預期帶動風險偏好回升,海內外股市都走出一波行情,債券的性價比降低。

性價比下降

債市能否擺脱下跌壓力?國泰君安覃漢團隊認為,當前市場形成了階段性的強趨勢,特質是因慣性而運動,而改變慣性需要藉助較大的外力。因此,可以關注三個方面:央行重新給出明確寬鬆信號;階段性調整“到位”,更多資金有意願進場;利空逐漸消退,或者超預期的利多出現。

展望二季度,當地方債供給影響減弱,基本面復甦情況將成為驅動債市的重要因素。

中信建投證券黃文濤團隊認為,目前市場對經濟復甦預期較強,預計下半年收益率還會進一步上行,從大類資產角度看,債的性價比偏弱。收益率曲線料持續位於較陡的狀態,在沒有外力推動的情況下,下修或較有限。

國信證券固收團隊研報指出,二季度後期債市仍有壓力。一方面,在海外疫情全面蔓延的局勢下,國內疫情防控成績優異,隨着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國內經濟向好是大概率;另一方面,5月以來美國疫情曲線逐漸下行,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均取得成效,隨着歐美經濟重啓,我國外貿承受的壓力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