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掉鏈子”

5月6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45年前的這一天,中國與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開啓了中歐關係新篇章。當日,德國杜伊斯堡港務集團發佈消息稱,4月以來,佔中歐全部鐵路貿易30%以上的杜伊斯堡港平均每週約有50趟班列往返德中,已超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每週35至40趟水平,創下杜伊斯堡港中歐班列運輸量的新紀錄。

抗疫情、保運力,中歐班列有兩個突出的特點,運輸速度比海運要快,運價比航空運輸低。疫情之下,除了汽車配件、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和服裝鞋帽等傳統貨物,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運輸需求也在增加。

隨着中國逐步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隨着“一帶一路”倡議連接更多國家地區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需求,“中國製造”在加速向“中國智造”轉變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疫情導致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暫時性阻斷,考驗着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韌性。作為這一鏈條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不僅沒有掉鏈子,還成為“焊接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強調,此刻中央“六保”中專門提到保產業鏈供應鏈,及時而必要。

■線上不止是“宅經濟”,還是“信心打卡地”

“四川廣元的草莓熟了”“做口罩用的熔噴布不夠了”“有個汽車零件廠商沒復工,差一個零件,汽車組裝不起來了”……如果不是疫情,我們或許不會像今天這樣,如此關注我們身邊的經濟活動,也未必會像今天這樣,如此在意這些默默支撐日常生產生活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否安好。

也正是因為疫情暴發,有些生命線更不能斷——從有序復工復產、支持線上經濟,到全面復產達產、打造線上新供需,在抗疫同時,中國經濟“突圍”的實踐一刻未停。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税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每天要閲讀大量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推動中國經濟優化發展的線索,已經成了他作為“責任委員”的一種習慣。

在張連起看來,經此一疫,很多國家把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為重大系統性風險應對戰略。特別是擁有較長產業鏈或處於產業鏈上游的國家,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國家干預”已經成為其穩經濟和穩信心的重要手段。同時,也不難看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本地化、區域化、鏈條縮短的趨勢進一步加快。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領域正在成為最有發展潛力的抗疫產業鏈供應鏈。

“據我觀察,國內一些地方嘗試打造線上新供需、激發數字新動能,發動全球優質的工業品企業上‘雲’在線,將銷售和採購都放到網上。同時,工業產業鏈的復工達產,不僅可以讓製造業更快恢復元氣,對於消費提升也有加成作用。一些企業運用潮品首發、抖音直播等創新形式,希望儘快找到更多訂單,通過平台鎖定全年生產製造訂單,打通被疫情中斷的製造業供應鏈上下游,加快培育未來經濟新增長點。比如:有的企業圍繞各類生產設備、機械部件、電控電工、儀器儀表、倉儲搬運、勞動防護等工業產品,以及近期作為企業復工復產重點關注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面向製造業上下游企業,由工業品供應商給出優惠特價,讓企業從中受益;有的企業以線上聯動線下的模式推出工業品在線交易、在線金融、在線檢測等應用場景,釋放製造業消費潛力,營造數字化產業鏈生態圈,推動消費、生產良性循環,形成促進消費與擴大生產‘雙發力’,保障供需精準對接。我覺得這都是有意義的。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我們把這兩鏈夯實,不掉鏈子,才能讓鏈條之上的其他參與者撥雲見日,找到方向感。”張連起這樣説。

沒有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在張連起看來,經此一疫,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將進一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進程。

■為使命而生,“新基建”走到台前

受全球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6.8%。要引導經濟走出陰霾,財税金融政策之外,我們還應做的就是為產業鏈、供應鏈搭建一個更穩且更快的基礎設施,它的形態可能不再僅僅是道路和橋樑,還有數字技術托起的未來。

“‘新基建’作為對沖經濟下行的重要抓手,至少有三重能量:首先,‘新基建’將促進生產力提升,數字技術投資的平均回報是非數字技術投資的6.7倍,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的撬動比有望更高,‘新基建’有助於創造適合年輕勞動力工作崗位,大量年輕勞動力將投入新經濟產業,促進新經濟行業快速發展;其次,未來中國經濟將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更是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重要保障;另外,‘新基建’還是加強科技創新、提升技術和產品的自研能力的關鍵,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技術創新的有效路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表示。

願景美好,還要腳踏實地。根據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和《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互聯網覆蓋面61%,尚明顯低於美國的76%、日本的85%。要提升覆蓋率,加大對“新基建”的投資是繞不開的話題。而據初步估算,我國“新基建”投資今年可將達7500億元,其中5G等網絡設施投資將達3800億元。截至今年2月底,5G基站開通16萬個,有50個城市開啓了大規模商用,5G用户1300萬;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為2.9%,對GDP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1%。

從融合基礎設施來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在不斷提速,在智慧城市建設和行業智能化轉型過程中,新的基礎設施形態也正在形成。

“綜上,我們要從更加長遠的角度,去看待‘新基建’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價值,也要充分意識到‘新基建’須更多依靠市場機制與企業行為,因此我建議,應加大開放基建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的力度、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提高投資有效性,遵循市場規律。”張雲勇更看重的,是以精準定位“新基建”,有效“託舉”產業鏈、供應鏈。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鏈上人要先做好自己的事

“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個多鏈聯動、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我們要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有的優勢,必須發揮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規模效應,而且要建立系統配套、運行有效的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體制機制。”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表示。在他看來,疫情凸顯了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從戰略全局着眼建立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有效機制乃至長效機制。

為此,張佔斌建議:

一是建立宏觀管理機制,加強戰略謀劃和戰略管理,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的規制、標準與國際高標準規制相銜接,優化產業生產力重大布局的調整,實現產業鏈的全球部署,特別是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對外投資、關鍵技術轉移、特定產品和服務輸出、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是建立協調服務機制,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實施宏觀決策的部署和監管。不僅可以保障金融、能源、糧食、信息等重大領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還可以協調產業跨地區轉移利益共享,暢通我國製造業轉移的“內部消化”渠道,提高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承接轉移的吸引力。同時積極參與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合作,建立與國外政府部門的協作機制,積極發揮國內外商會、協會、基金會、諮詢機構的作用,為企業提供精準的專業諮詢、法律援助、技術支持。

三是建立信息暢通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建立全覆蓋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數據庫和風險評估數據庫,適時組織有關機構和專家對不同因素造成產業鏈不安全狀況進行動態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的等級,實行分級分類指導,為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制定防控決策和應急預案提供實施依據。

“針對疫情,要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提供精準的支持政策;要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增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應急能力和協同能力;要維護全球自由貿易規則,構建更加開放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價值鏈。”張佔斌同時強調,我們必須抓住全球產業鏈調整變化的契機,在變化中求發展求突破,不斷完善創新鏈、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不斷提高水平提高能力,以創新鏈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鞏固,努力在螺旋上升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鍾茂初看來,眼下,還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市場供需信號、價格信號,接續引導相關產業鏈條上的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達產。

“就目前來看,我們要發揮政策組合效應,把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幫助企業提質增效、穩定發展等工作抓實抓好。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着力引進產業鏈缺失項目,延伸項目和升級項目的同時,針對不同產業鏈的特點,分類施策,全過程、全領域、全天候服務,推動企業平穩發展的基礎上,完善產業鏈,提高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談及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時,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副主席李青説。可見,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不會“掉鏈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