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安心保險、中路保險的新兵煩惱 韓剛、楊敏擔子有多重?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財經

深度 獨立 穿透

疫情的長尾效應,正在深刻改變傳統行業。

一個直觀表現,就是眼下這場直播大潮。

繼董明珠直播賣空調、俞經民直播賣車、梁建章推銷旅遊酒店後,5月9日,水滴CEO沈鵬網上賣保險,110萬網友參與,1小時賣出近700萬長期壽險。

大佬頻刷人設,互聯網大潮已洶湧不可擋。

令人意外的是,風口之下,一些互聯網險企依舊在過“難關”。

比如安心保險、中路保險。

累虧9.7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安心保險2016年1月正式開業,產品線涵蓋健康險、車險及定製化險種等。作為四家首批創新型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首家在“雲”上通過監管開業驗收的保險公司,可謂揹負期許眾望。

然這位行業新兵,實際表現難言樂觀。

2019年報顯示,安心保險原保費收入27.21億,同比增長77.73%。淨利潤虧損1.06億元。

事實上,成立4年以來,安心保險連續虧損。

2016年、2017年、2018年,其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0.75億元、7.95億元、15.31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0.73億元、-2.99億元、-4.95億元。2019年明顯減虧,但仍未實現扭虧。

四年累計虧額超9.7億元。

2019年1月,安心財險增資2.85億案批覆,由人民幣10億元變更為人民幣12.85 億元,中誠信投資集團持股比例至33.074%,成第一大股東。

鉅虧之下,安心保險也在不斷調整產品結構。

安心保險前五大險種分別為,車險、保證險、意外險、健康險及責任險。

對於車險業務,安心保險想必感情複雜。2016年起,其曾傾注大量精力,宣佈將以科技重塑互聯網車險體驗,率先提出“全國理賠一張網”理念,意圖將車險作為扭虧發力點。

尷尬的是,一番努力下,車險業務下滑明顯。從2018年的 5.01億元下降至2019年的3.61億元。

信保業務也逐步縮減。

保證險從2017年的第二大險種,退至2018年的第五大險種,2019年,已不在前五大險種之列,且此原保費收入-1354.39萬元,出現負值。

值得欣慰的是,健康險保費快速崛起,達到22.63億,漲幅279.7%,佔總保費比重超8成。數據顯示,2017年,健康險僅排第四,次年,健康險超越車險躍居第一大險種,保費收入5.96億元,漲幅554.95%。

或主動或被動,戰略調整中,健康險已是安心保險的業績大梁。

眾所周知,健康險向來被稱為“藍海市場”,尤其是短期健康險,採用自然費率。因具有明顯性價比優勢,成為傳統與互聯網保險公司必爭之地。

不過,短期健康險這碗飯也不好吃。渠道費用高,部分平台首年費率高達30%-45%;同時,產品同質化嚴重,而發力衍生健康管理服務,又與互聯網險企輕資產模式相悖;再者,短期健康險利潤空間小、需規模體量稀釋經營壓力,另一方面,規模過大,又讓賠付壓力增加。

換言之,安心保險作為新業務增長點,或只是看上去很美,短期效果不錯,長期面臨多維持續性挑戰。

一個信號是,2018年,安心保險健康險手續費及佣金支出1.85億;2019年,健康險手續費及佣金支出8.9億元,漲幅381.08%,費用漲幅遠超保費漲幅。

專家表示,流量是互聯網保險的命門。為攤薄成本,健康險衝量是常規打法。而強勢平台對產品要求高,如沒有競爭優勢,產品缺乏創新,險企必定要支出大項費用,消弱利潤空間。

償付壓力高企 流動性隱憂

從行業看,也有警鐘信號。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健康險原保費賠付支出2351億,同比增長34.81%,高於同比29.7%的保費增長率。主打短期健康險業務的財險公司,賠付壓力更大,賠付支出623億,同比增長44%.

業內人士指出,健康險業務能否盈利,除了定價、風控更是關鍵。規模也一把雙刃劍,如一味追求短利,粗放經營,一旦後期賠付率惡化,業績變臉是大概率事件。

聚焦安心保險,其未披露健康險具體賠付數據,不過從一些低品質業務下架、對業務承保條件調整等方面看,其已在提高承保風控力。

只是,一些問題已經顯現。

2019年,安心保險淨資產減少,實際資本下降。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016年的1574.39%下滑至2019年末的123.45%,儘管滿足監管要求,但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鑑於其業務擴展速度,該數據仍有下降可能。

對此,安心保險表示,為支持業務平穩運行,保證償付能力充足率滿足監管要求,正全力推進融資工作,以促進增資儘快到位。

然理想風險,現實困難也在於此。

截至2019年3季度末,安心保險投資流動性資產與剩餘期限在1年以上的政府債券、準政府債券的賬面餘額合計佔公司上季末總資產比例為6.59%,低於《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中規定的7%。

至2019年4季度末,該指標進一步降至4.93%。投資比例不合規情況加重。

流動性風險也不容忽視。

2019年全年,安心保險淨現金流均為淨流出狀態。安心保險亦坦言,自身現金流存在一定壓力。

此外,綜合流動比率整體偏低。4季度,作為預期內流動資產和預期內流動負債的比值,其一年綜合流動比率僅102.26%。

安心保險表示,為緩解公司現金流壓力,公司一方面4季度加強保費收入的催收與管理,減少壞賬壓力,同時加強投資資產組合優化,提高流動性資產配置比例;另外,開展2020年預算工作,推動費控系統建設,完善預算管控和支出管理。

一番努力下,其三個月內的綜合流動比率較上季度提升15.01%,但一年內的綜合流動比率卻下降2.01%。

顯然,外部光鮮的安心保險,暗含不少隱憂。安心之路,仍有不少精進之處。

虧損額激增 越賣越虧?

同期而生的中路保險,也有相似尷尬。

2019年報顯示,中路保險累計保險業務收入9.07億元,同比增長13.48%;累計淨虧2.5億元,虧損同比虧大70.98%。

與安心一樣,中路財險成立以來就沒盈利過。

具體來看,中路保險2015年至2019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以及增速依次為,2015年實現1354.59萬元;2016年1.3億元,同比增長864.42%;2017年3.76億元,同比增長188.62%;2018年實現7.99億元,同比增長112.40%;2019年9.07億元,同比增長13.48%。

尷尬的是,保費收入一路高歌,沒有帶來匹配收益,反而越賣越虧。

2015年-2018年,中路財險淨虧損額度分別為3567.3萬元、1694.8萬元、9691.8萬元、1.5億元;2019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2.5億。五年虧損總計約5.46億元。雖總額大大小於安心保險,但這種虧額加速態勢,還是令人擔憂。

其註冊資本10億元,已虧掉近一半。

縱觀中路保險展業5年,保險業務收入五年間持續增長,但增速逐年遞減;盈利方面,五年均虧損狀態,且近四年虧損逐漸加劇。

車險成主要“拖累”

盈利能力下降,主要來自車險業務的拖累。

成立首年,中路財險以建築工程險為主收入來源。

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建築工程險的保費收入居於首位,為552.84萬元,承保虧損3269.31萬元;而車險為412.08萬元,承保虧損1548.25萬元。

2016年,車險業務佔比大幅提高到66.92%,成為第一業務。然承保虧損也不斷擴大。2016年至2018年,中路財險車險業務分別虧損5711.31萬元、1.12億元、1.07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受商車費改影響,市場競爭加劇。頭部效應凸顯,中小企業只能靠營銷費用增加,來維持擴展市場,盈利自然困難。

瓶頸之下,中路財險也與安心一樣,進行了結構調整,其曾定下“五五戰略”,即車險和非車險的佔比為5:5。

這顯然有些理想化。要知道,平安財險等龍頭企業,也只做到了車險和非7:3的水平,多數中小財險達到8:2已燒高香。對於一家5年新兵,除非放棄保費規模,不然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難度巨大。

事實即是如此,該戰略未改善車險虧損局勢。

2019年報顯示,其機動車輛保險承保虧損2.03億元,虧損同比擴大89.42%;另外貨運險承保虧損4953.77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65.57%;健康險承保虧損964.6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54.59%。

本想兼顧,卻哪個也沒做好。

連串飄綠數據下,中路財險償付能力也下滑紅燈頻閃。

2015-2018年,中路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82842.71%、1000.97%、645.40%、404.64%,2019年第三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9.33%。且自2017年起,其淨資產規模不斷縮水,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季度末,中路財險淨資產分別為8.55億元、6.90億元、5.20億元。

截至2019年末,中路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06.14%,較年初大幅下降198.5個百分點。

投訴高企

客觀而言,困境之中,中路保險也進行了諸多努力。

比如在車險虧損壓力下,其在非車險業務上做出一些嘗試。

不幸的是,由於產品開發管理中的疏漏,讓其境遇雪上加霜。

2019年3月1日,中路財險的車險產品被銀保監會點名,因中路保險資產保全責任保險條款費率存在3項違規問題:違反保險原理、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責任、費率釐定不科學合理。銀保監會要求中路保險立即停止上述產品且自監管措施決定書下發之日起3個月內,禁止備案新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

顯然,在內控、風控方面,中路財險仍需“補短板”。相關違規的存在,亦可能造成投訴激增等問題。

2019年6月6日,銀保監會發布2019年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通報。其中,財產保險公司億元保費投訴量平均值為3.29件/億元。

而中路保險在億元保費投訴量為19.71件/億元,位居前十。

相比之下,安心保險更甚,以149.78件/億元位居投訴榜第一。

從2019年保險消費投訴情況來看,安心財險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居前,為101件,同比增長910%。

值得玩味的是,2019年8月8日,中路保險印發《“狠抓降賠全力增效”山東分公司車險品質優化專項獎》,稱為完成扭虧賦能工作目標,激勵各中心支公司儘快轉變賠付高企的不利局面,對車險歷年制滿期賠付率制定獎懲方案。

於三季度末與年底共計兩個時間節點對分公司車險歷年制滿期賠付率優化情況進行評定,達成降低賠付率目標予以獎勵;若年底車險歷年制滿期賠付率高於70%,將對分公司班子成員進行懲罰。

據媒體報道,因車險預估偏差值大等,年初中路保險已處罰19人。

重壓之下,中路保險扭虧之心急迫。只是,此種粗放的降賠之舉,是否意味着少賠、惜賠、不賠?是否忽視了消費者權益呢?

總經理空位拷

梳理之下,風口之下,兩位保險業新兵:安心保險、中路保險,煩惱隱憂不少。

如何把一手光鮮牌打好,管理層應有大智慧破局。

這似乎,又觸動了痛點。

自2018年年末,安心保險總裁鍾誠離職加入輕鬆籌後,原董事長黃勝曾擔任總經理職務臨時負責人。

2019初,中誠信集團增資,成為安心保險第一大股東。董事會隨即出現調整,韓剛接替黃勝成為安心保險董事長。

公開信息顯示,韓剛曾任中誠信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是保險業的新兵。而黃勝,則出身於安心保險另一股東北京通宇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仍任安心財險董事。

截至目前,安心保險總經理一職仍未有具體消息。

面對種種問題,缺少“輔佐”、新兵韓剛,將如何表現?

從行業看,保險公司盈利週期從長計議,少則五六年,多則七年之上。

掐指算來,安心保險已進入第五個年頭,亦進入扭虧關鍵期,這是韓剛的一大考驗。

同樣,2020年對中路保險更是關鍵年。這從上文的降賠打法中,可窺斑見豹。

好消息是,4月27日,中路保險發佈的2020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保險業務收入2.80億元,淨利潤215.20萬元,償付能力充足率204.38%。

曙光隱現。不過,是否有上述粗放、短視的降賠打法影響?後續持續性如何?仍有待時間考量。

成立五年來,中路財險高層人事變動更為頻繁。

2014年公司籌建期間,擬任董事長為王建輝,宮英博為擬任總經理。

2015年開業後,張建軍“空降”擔任總裁,赴任前,張建軍擔任永安財險總裁助理、副總裁一職。

履職僅一年半,張建軍因“個人原因”辭職,但據媒體報道,張建軍與董事長王建輝在經營理念、團隊組建等方面存在觀點分歧。

由此,中路財險總經理一職空缺3年有餘。

據中路財險官網2018年10月30日公告顯示,聘用時任中路副總經理的宮英博主持工作,聘期自2018年10月20日至2021年10月19日。

然時隔一年多,中路保險今年1月9日公告稱,免去宮英博副總經理的職務,指定鄭青為公司臨時負責人,負責時間自2020年1月9日至2020年4月8日,僅短短3個月。

據悉,鄭青臨時負責人任職資格已上報保監會,有效期截止到2020年7月7日。

再看董事長,2018年10月,王建輝不再擔任董事長,由楊敏擬任董事長。2019年1月,任職資格獲批。

與安心保險相似,楊敏也是一位行業新兵。

中路財險官網資料顯示,在中路財險前,楊敏沒有多少行業任職經歷,為中路財險大股東青島國信發展派駐人員。

中路財險董事長楊敏曾表示,從羣眾生活、企業生產的微場景中發掘保險需求點、市場空白點、業務發力點,讓持續創新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和突破口。

觀點明確、亦符合行業趨勢。只是,實操度幾何呢?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高管團隊不穩、總經理缺位,談創新恐是好高騖遠。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創新不是朝夕之事,需長期堅守、持續投入,戰略清晰穩定、團隊穩定、人員專業是基本保障。

事實上,中路財險第一屆董事會已是延期“服役”。

據中路財險官網信息顯示,2018年8月13日中路財險召開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由王建輝召集,一致形成如下決議:“批准第一屆董監事會延期換屆,力爭將董監事會換屆工作與本期增資擴股工作同期進行、同步完成。在改選換屆完成前,第一屆董監事會全體成員仍應當履行相應職務。”

尷尬的是,增資擴股和改選換屆尚未完成,第一屆董事長卻提前離開了。

關鍵之年,內外交困中,楊敏、韓剛身上的擔子都不輕。

步步常由逆境行,極知造物慾其成。新帥駕新船,如何破霧斬浪,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賬號系新浪財經/一點資訊/

鳳凰新聞/網易財經/搜狐財經/騰訊財經/今日頭條/藍鯨財經/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報/中金在線/東方財富/雪球

等18家媒體入駐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