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峯】印度商工部下屬的工業和內貿促進局日前修改外國對印直接投資規則,要求與該國接壤的所有陸上鄰國對印度進行的投資必須事先經過政府審批。同時,變更現有外國投資的印度企業所有權也要獲得政府批准。有分析稱,新規則的實施有可能“嚇跑”外資。路透社26日援引3名消息人士的説法稱,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計劃加快對鄰國投資申請的審批速度。
印媒報道認為,印度政府實施上述新規意在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外國資本對印度企業進行惡意的“投機性收購”。新規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是對印度直接投資額度最大的鄰國,受影響首當其衝。儘管印度輿論認為政府可藉此在對華談判時增加更多討價還價的籌碼,不過有分析稱這實屬本末倒置。印度《經濟時報》評論稱,如果印度政府過分高估本國市場對中國的吸引力,甚至試圖利用制定新規來迫使中國改變既有立場,“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事實上,印度政府本身也非常害怕來自中國的投資被所謂新規“嚇跑”。據路透社26日報道,有消息人士表示,因擔心外國直接投資新規打擊中國公司和投資者的投資計劃及信心,印度未來將加快對鄰國投資申請的審批速度。一位參與決策的政府高官稱,印度將在15天內完成對“非敏感行業”的投資申請。但該官員拒絕説明哪些是“非敏感行業”及行業認定標準。他還表示,“我們將盡可能快地對每一筆投資申請進行追蹤,對某些領域的審批速度可能較快,但有些領域則需要更多時間”。另外兩名消息人士也證實,印度政府正考慮設立一種快速審批機制,以保證審批時間控制在7天至28天之內。路透社稱,快速審批機制的最大受益者顯然是中國。因為與巴基斯坦等其他受新規所限的鄰國相比,中國在印度擁有最多投資。布魯金斯學會估計,中國目前在印度的投資總額約為260億美元。
為中資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印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斯萬認為,電信、金融服務、保險等行業可能是比汽車製造、可再生能源更為敏感的行業。他稱,如果審批時間能被有效控制在一個月內,“應該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