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發基金公司的公募產品規模快速“膨脹”,營收和淨利潤相比上年同期出現大幅增長。然而在年初時,廣發卻將辛苦打拼一年獲得的利潤幾盡花光用來買地,這一舉動着實令人匪夷所思。
廣發基金最新披露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藉助狀元劉格菘效應,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在一季度得到了迅速擴張, 一季度末,管理總規模突破6100億大關,相比上一季度5034.72億元增長千億。從資產管理規模看,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由從上一季度的第10位飆升至2020年一季度的第7位。
《紅週刊》記者注意到,廣發證券最新發布的年報披露,其控股子公司廣發基金擬以不超過11.3億元的價格購買康美藥業全資子公司持有的廣州市海珠區兩塊地(包括地上和地下建築物及在建工程),截至本報告出具日,雙方已經簽署協議並在執行當中。
這就讓人非常疑惑,作為一貫花錢謹慎的公募基金公司,這一次為何要慷慨解囊斥巨資去幫助當前名聲並不太好的ST康美呢?
廣發基金重金收購康美藥業土地
1月18日,康美藥業發佈公告稱,發行規模為24億元的“15康美債”(回售日期為2020年1月31日)存在不能及時全額兑付的風險,公司正全力籌措資金。未曾想幾天後便峯迴路轉,1月23日,康美藥業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康美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向廣發基金出售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琶洲的項目地塊,出售價格不高於11.3億元。2月3日,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已籌措到11.3億元,將用於債券回售本息兑付。
就公告內容猜測,上市公司所獲得的11.3億元應是廣發基金購買土地所支付款項。廣發基金的此舉可謂是幫康美藥業解了燃眉之急!然而,若對比廣發證券年報中披露的廣發基金財務數據,這筆買地款幾乎花光了廣發基金公司2019年的全年盈利。廣發證券年報披露,旗下控股子公司廣發基金2019年實現淨利潤11.86億元。
對於子公司廣發基金買地的行為,廣發證券董秘在業績説明會給出瞭解釋:首先,隨着員工人數增加辦公場所面積持續增長,廣發基金現有辦公場地已較難滿足未來長期且集中的辦公場所需求,需要新增辦公場所。其次,自建辦公樓宇不僅能夠取得自有物業的冠名權,提升廣發基金社會形象及影響力,還能夠提供集中的辦公場所,增強員工歸屬感。再次,購買的交易標的位於廣州市核心商務區,具有較好保值及增值空間。
話雖如此,可讓人疑惑的是一貫花錢謹慎的公募基金為何這一次突然大方起來,在康美危機時刻慷慨解囊?
《紅週刊》記者研究後發現,兩家同處廣州的公司實際上是“交情莫逆”的。Wind資訊顯示,康美藥業一度曾是廣發基金的股東之一,2007年時其持有廣發基金1200萬股,持股比例達到10%,2014年8月12日時持有股份被稀釋到9.46%。這部分股份是在去年被廣發證券收購,按照出售價格計算,康美藥業賣這部分股權可謂收穫頗豐。如今康美藥業賣地,獲取的資金來源從廣發證券變成了廣發基金。
廣發基金與康美的瓜葛還不止於此。很長一段時間內,廣發基金旗下的兩隻指數型產品在重倉康美藥業的前提下,卻在相關財報中表示重倉股未出現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的情況。直到5月18日遭遇立案調查後,廣發基金才發佈旗下兩隻基金相關定期報告的更正公告,公告顯示,廣發中證全指醫藥衞生ETF及聯接基金髮布的2018年四季報、2018年年報及摘要等8份報告均將重倉股康美藥業遭遇立案調查的事實遺漏而未披露。
規模急劇膨脹帶來操作隱憂
看似荒謬的舉動背後,廣發基金規模的快速提升給了公司自信。Wind統計顯示,廣發基金全部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單季增長突破千億,3月底突破6100億大關。然而,在規模快速膨脹的同時,公司隱憂也逐漸顯現。
首先看新發的主動權益類產品,2020年以來,廣發基金就發行成立了高股息優享、科技先鋒、價值優勢、招泰、小盤成長等9只產品,這一數量在內地的公募中名列前茅。不可否認的是,公司此舉藉助了去年奪冠的狀元效應,不僅是劉格菘受到熱捧,且公司其他權益掌門也得以一道沾光。
以今年首募金額排名第一的廣發價值優勢為例,該基金3月2日成立時的首募規模達到了98.21億元,但基金經理王明旭最新任職時間僅為1年零195天,公募實操經驗相對並不豐富;同時,從他已經管理的兩隻基金重倉股風格來看,他基本屬於“核心資產 科技股”的混搭方式,相比劉格菘風格並不鮮明,掌舵近百億規模新品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Wind顯示,該基金目前已暫停申購與贖回。
當然,廣發權益規模快速增長的最大“功臣”還是源於劉格菘。一季報數據,一季度末劉格菘在管的產品規模已經達到了695.79億,這一數值幾乎等同於公募中排名第47位的安信基金的全部身家,而安信在全部140家公募中尚屬前三分之一之列。
比較誇張的是,今年1月份成立的廣發科技先鋒,當時成立公告時顯示的首募金額大約是79億,但是根據基金的一季報,這隻他掌舵的爆款在首季末規模已經暴增至248.38億元,一舉成為公司權益類規模最大的一隻產品。
對此,濟安金信基金分析師程穎表示:“旗下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在買入賣出時,對股價會造成衝擊成本;不僅買入不易,想不影響價格集中賣出更是難上加難。同時,他旗下產品重倉股重合度較高,如其持有聖邦股份的基金彙總,3只進入該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合計持股已經超過5%的舉牌線,集中的持倉容易發生踩踏風險。”
《紅週刊》記者統計基金一季報也發現,或許源於產品數量迅速增加和規模急劇提升,相比去年四季度的場景,劉格菘重倉股“同質化”的特徵更為明顯。具體説來,不統計目前他參與管理的債基廣發集嘉,在他當下所管理的7只權益類基金中:中興通訊在7只產品中悉數上榜,中國軟件、康泰生物、兆易創新也同時上榜了6只產品,其中康泰生物在5只產品中都被劉格菘列為頭號重倉股。此外,三安光電、健帆生物、億緯鋰能五次上榜。
然而即便是狀元,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以劉格菘頗為青睞的康泰生物為例,該公司年報中的淨利尚雖然同比增幅31%,但最新的一季報中,淨利卻同比大跌了97.57%。作為一隻疫苗概念股,季報中給出業績下滑的理由主要是疫情導致了各地暫停了疫苗注射和行權費用大增,但對比同為疫苗概念龍頭的智飛生物,該股一季度淨利同比尚有小幅增加。考慮到疫苗銷售會有一定的提前量,因此公司的解釋是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而已經連續多季重倉該股的劉格菘,接下來是否會減倉康泰生物也將成為坊間的看點。
滬港深基金迴避A股自釀苦果
雖然廣發基金首季規模增長迅猛,權益類基金整體延續去年強勢;但是不同子類產品中存在的問題同樣隨基金季報曝光,公司的滬港深基金就成為木桶的“最短板”。
首先看兩隻股基新機遇和新起點,兩隻基金目前均是暫停申贖的狀態。從產品一季報的重倉股來看,兩隻基金幾乎一邊倒地重倉港股:其中新起點將去年四季報中的萬科和三安光電剔出十大重倉股之列,首季選擇了清一色的10只港股;新機遇也僅僅保留了新易盛一隻A股,剩餘九席均被港股佔據。但從季報來看,這種重配港股的思路沒有得到投資者的足夠認同,它們季末相比季初的規模均呈現一定程度縮水。進一步從今年以來的業績看,兩隻產品均乏善可陳,特別是新起點僅錄得-4.24%的淨值增長率,在同類414只基金中排在第368位。
繼續看兩隻混基龍頭混合和港股通優增,雖然倉位的水平要低於股基,但是一頭沉式重配港股的情況沒有差別。以滬港深龍頭混合為例,截至最新收盤,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7.50%,在萬得同類的995只基金中僅列955位;若拉長週期看年化收益的話,該基金最新的年化收益為-4.96%,同樣在同類產品中排名靠後。
從重倉股的調倉軌跡看,在去年全年業績不佳的基礎上,基金經理還是將四季度的重倉股進行了大面積調換,但是收效甚微:上一季中的建行、友邦、人壽、財險等港股中的大金融概念本季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碧桂園、融創等內房股龍頭和金山軟件、中興通訊等科技概念股;但即便新調入的碧桂園和金山軟件年內漲幅超過30%,對基金組合的淨值貢獻仍然頗為有限,因為基金經理除去對騰訊持股接近10%之外,對其餘重倉股的持倉均不到5%,再疊加倉位的因素,單隻重倉股除非暴漲翻番,否則對組合淨值的拉動貢獻微乎其微。
問題隨之而來,上述四隻基金為何幾乎對A股視而不見?從基金經理李耀柱和餘昊公開的簡歷來看,兩位似乎並非從海外歸來的海歸人士,並且兩人還先後管理過A股基金廣發中小盤精選,對於A股投資應該並不陌生。大致推斷,或許兩人還是想重點依靠港股投資來做好滬港深類產品業績,只不過迄今事與願違。“廣發的QDII基金基本都是主投美國市場的,因此,或許其是想以滬港深類產品作為產品線的補充。”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如是判斷。■
基金一季報披露的劉格菘所管產品部分重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