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成這個指標要求並不輕鬆。”一家國有大行地方分行的普惠業務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即便國有大行在2019年完成了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028億元,增幅53.1%的成果。
他口中的指標要求是,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
這個要求要高於以往年份。去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2019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在2019年12月12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5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於20%。
今年決策層對國有大行的普惠業務要求再上一個台階。分析人士認為,這與防控疫情的迫切需求有關。一位地方銀保監局普惠金融處業務負責人認為,主要還是出於“六保”工作要求。“今年疫情影響,小微企業有一些困難,國家出台一些政策來對沖這些影響,要求銀行對小微企業加大力度。”
對於國有大行如何再戰小微業務,上述國有大行分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認為,對大行的小微企業貸款應該注重結構性的調整,同時,也需要關注不良率情況和對市場的擠壓效應。
要求指標提高背後
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的要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啓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稱,從內部來講,企業盈利能力和業績都在下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在不斷加劇;另外從外部情況來講,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停工停產,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很多企業雪上加霜,它的現金流在大幅度減少甚至中斷,要想復工復產,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的支持,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小微企業出台這種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12日的國常會提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20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繼續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其中5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於20%。”不過,始料未及的是,一場突如起來的疫情令經濟社會出現停擺,對企業和個人生活產生了重大沖擊,也打亂了之前的政策部署。
針對新的形勢變化,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工作要求,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其中,保市場主體,重點是保小微企業。
對於普惠小微貸增速要求提高,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首先,國有大行是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在履行社會責任和政治站位方面更高,對小微和普惠的投放上應當放大。第二,相比中小銀行,國有大行的小微業務在整體業務中的存量佔比低,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對他們提出更高要求,也具有合理性。
相比今年40%的要求,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完善金融機構內部考核機制,激勵加強普惠金融服務,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今年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在2018年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
從落實結果來看,國有大行在2019年“超額”完成了任務。今年5月,國務院公佈的2019年的落實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末,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028億元,增幅53.1%,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降低1.35個百分點。
大行普惠金融業務比拼
從五大行各自的完成情況來看:建行完成的體量比較大,增速比較高。截至2019年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9631.55億元,較上年增加3530.81億元,普惠金融貸款客户132.51萬户,較上年新增30.72萬户;當年累計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95%。
在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大行中,建行的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和新增量均列首位,經濟觀察報從建行方面瞭解到,建行已經提前完成戰略規劃制定的三年增長目標,連續三年達到人民銀行定向降準二檔標準。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新增在四大行小微新增貸款中佔比42%。普惠型小微企業法人貸款餘額、貸款新增、有餘額貸款客户數、客户新增均列四大行第一。
在國有大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排名中,農行排第二位。截至2019年年末,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592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179億元,增長58.2%,高於全行貸款增速46.3個百分點;有貸客户數110.92萬户,較上年末增加38.60萬户;全年累放貸款平均利率4.66%,客户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下降1.20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餘額81.34億元,不良率1.37%,實現“雙降”。央行降準口徑普惠貸款增量佔全行人民幣新增貸款的22.05%,滿足央行第二檔降準要求。
而截至2019年年末,工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715.21億元,比年初增加1614.07億元,增長52.0%;客户數42.3萬户,增加15.3萬户。當年累放貸款平均利率4.52%,比上年下降0.43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截至2019年年末,中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1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8%,高於全行各項貸款增速;客户數近40萬户,高於年初水平。全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30%。
同期,五大行規模最小的交行的普惠金融“兩增”口徑貸款餘額人民幣1639.52億元,較上年末淨增人民幣558.19億元,增幅51.62%;有貸款餘額的客户數達10.44萬户,較上年末增加3.34萬户;不良率3.22%,較上年末下降2.15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顯示,2019年五大行的普惠金融進展較快,遠超2018年的水平。從五大行公佈的2018年年報來看,建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6310.17億元,較上年增加 2125.15億元,增幅50.78%;工行2018年末小微企業貸款3216億,比2017年增加492億;農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493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07億元,同比增速28.9%;中行2018年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增長12.26%,交行普惠金融“兩增”口徑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262.80億元,增幅29.63%。
以建行為例,建行在2018年、2019年增速均超50%,列大行首位。“原來建行每年普惠金融貸款新增只有大約200億。”建行普惠金融部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
如何實現從200億到3000多億的新增?在戰略方面,建行在2018年出台普惠金融戰略三年規劃,建立總行、分行、支行“三級”普惠金融垂直管理架構,96%的網點均能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有1390家普惠金融特色網點,網點配備普惠金融專員,在信貸規模、激勵費用、績效考核、信貸政策等方面健全政策支持體系。
另外,建行方面稱,在數字經營中藉助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零售小微企業評分卡,對內通過系統整合,打通對公對私客户信息;對外連接徵信、納税、工商登記、海關走私處罰、涉訴等信息數據,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同時在產品體系、平台服務和綜合服務方面建立起相應的體系。“其實國家的目標很明確,要求國有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40%,主導思想很明確,就是去支持小微企業,不讓他們資金鍊斷裂。國家也擔心銀行抽貸斷貸,但是作為我們銀行的經營者,從來沒想着去抽貸斷貸,如果企業老闆的誠信意識好,我們是想辦法,會給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如果導致銀行不良高企,客户成本又高的話,那可能還需要謹慎考慮。”上述國有大行分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説。
銀行的摸索與考量
大型銀行在對小微企業放貸中可能也會遇到問題,“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信用難評價,效率難滿足。傳統大中型企業經營模式下,由於小微企業信息不充分、不真實,銀行又缺少可準確評估客户信用的數據基礎,難以按照大企業的標準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建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表示。
此種情況下,傳統的解決方式是要求企業補充大量信貸資料,或者提高客户申貸門檻,或者要求提供抵押物進行信用增級,讓大量小微企業望而卻步,或者因為流程繁瑣導致融資慢。
為此,建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表示,建行利用科技和數據,內部挖潛和外部共享,將數據作為資產來經營,用大數據手段分析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信用狀況,通過數字化手段發現信用、整合信用,完善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線上化業務流程再造。
呂隨啓認為,對大行來説,小客户的業務需要的成本高、收益低、違約風險大,所以大行的業務往往集中於央企國企類大客户,而一些小的地方性商業銀行更傾向於服務於本地的實體經濟,服務於那些小客户。現在大銀行把普惠型業務增速提高到40%的標準,那就意味着大銀行在其他方面的業務會大幅度減少,而且要跟地方中小銀行搶業務,大銀行和中小銀行在小客户方面搶蛋糕,意味着小銀行很有可能處境更加艱難,競爭壓力更大。
對於區域內各銀行的競爭情況,上述國有大行分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認為,大行資金成本相對較低,總行內部也有優惠的政策,所以去給客户營銷的話,相對來説優勢還是比較明顯。“但是中小銀行成本高,像我們這麼做的話,他就虧的一塌糊塗,所以他必須要提高利率。但是小銀行的利率高的話,客户肯定會更傾向選擇資金成本更低的大行。”
如何看待大行與中小銀行在小微業務上的競爭關係?上述國有大行分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認為,此前央行的專項再貸款,不管大行小行,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去進行營銷,專項政策是公平的,但是如果沒有專項政策的時候,國有行是絕對佔優勢。
另外,行業關注小微企業不良率的問題,“如果銀行加大對銀行普惠型業務的要求,銀行貸款的門檻會降低,貸款的條件會放鬆,這樣的話,在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可能會大幅度上升。”呂隨啓表示。
“就我們的情況來看,現在小微業務的不良率不低。”上述大行分行普惠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行的小微業務的容忍度提高,比如不良率是3%,對小微業務的容忍度可以提高到5%。
五大行中,僅農行和交通銀行公佈了2019年的普惠金融業務不良率,其中農行不良率1.37%,略低於全行1.4%的水平;交行不良率3.22%,較上年末下降2.15個百分點,高於該行1.47%的水平。
如何完成“增速高於40%”
除了設置放貸目標,上述大行分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認為,國家應該從政策方面,對普惠的小微企業業務進行結構調整,希望在這方面國家會有宏觀的調控。
“打個比方,現在國家是大力倡導銀行支持生豬行業的相關的貸款,總行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所有的成本都是總行給我們承擔,讓我們甩開膀子去支持。但是也有擔憂,因為這麼多年的銀行經驗告訴我,如果國家政策這麼大面積去支持的時候,可能造成一哄而上、供大於求。”
他進而分析稱,如果銀行都去支持生豬生產,豬肉供過於求的話,豬肉的價格可能會下降,價格下降導致養殖場和養殖農户也賺不到錢,賺不到錢的時候,貸款就會形成大體量的不良。這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不但沒有起到支持小微企業和農户,反而因為優惠政策導致銀行資金形成不良,小微企業又發展不起來。
“支持小微肯定沒問題,但是更應該瞭解某個區域的供求情況。”上述大行分行普惠業務負責人認為,政府層面應該很清楚生產和需求數據。因此,應該在供應、需求兩個方面有一個合理的調整,比如説你這個區域往年的豬肉需求是多少,生產多少能滿足正常的需求,肯定會有一個平衡點,應該把這個規模控制在內,而不是放開所有的政策,讓所有的人去都幹同樣的一件事情。不管是小微業務還是三農業務,在進行合理的結構調整情況下,不但不會導致我們的貸款不會形成不良,而且還讓這些客户真正享受到這些政策的優惠,這樣就不會盲目的去發展這些產業。
按照2019年的業務體量,40%增速對大行來説並不輕鬆。2019年建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9631.55億元,較年初新增3530.81億元,增速57.9%。同時,銀保監會對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也有“兩增兩控”的目標,“兩增”即單户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户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突出對小微企業貸款量質並重、可持續增長的監管導向。
建行將會如何滿足40%的增速,同時滿足“兩增兩控”的要求?“特別聚焦普惠羣體融資需求,騰挪信貸資源加大投放,足額保障規模。”建行普惠金融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對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明確增長要求及量化目標,建行將全力貫徹落實有關部署,積極履行大行責任,持續加大信貸資源配置力度,足額保障普惠金融貸款投放需求。在專項配置貸款規模、單列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運營管理,確保執行過程中不擠佔、不挪用,不斷健全服務機制,持續豐富服務供給,全面提升服務質效,努力實現“增量擴面、提質降本”。
對於如何實現大型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達標,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顧雷建議,首先,加大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清理減少融資各環節收費,支持銀行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便利續貸業務和信用貸款;第二,將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户貸款額度上限由500萬元提至1000萬元。在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下,企業貸款風險權重是100%,而對小微企業貸款實施75%的優惠風險權重。這主要是引導商業銀行貸款向小微企業傾斜,緩解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約束。第三,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逐步降至1%以下,保證小微企業貸款的擔保成本進一步下降。第四,監管部門鼓勵商業銀行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鞏固已經初步形成的“能貸、會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