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疫苗尚未正式面世 冷鏈概念“虛火”先行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財經

疫苗配送冷鏈業務正成為醫藥企業熱捧對象。8月5日,瑞康醫藥在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在山東省內獲批開展疫苗配送業務資質,並開展此項業務。而在此之前,鷺燕醫藥、華東醫藥、重藥控股等企業均公開表示擁有疫苗或藥品冷鏈業務,多家企業股價順勢上漲。從目前來看,新冠疫苗在短時間內尚不能大規模量產,而從疫苗瓶到疫苗冷鏈與新冠疫苗相關的概念,炒作已換了一波又一波。

概念升温

隨着醫藥企業紛紛發聲,疫苗冷鏈概念股走熱。瑞康醫藥是一家向全國醫療機構直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同時具有中醫藥、專業物流、器械研發生產等服務板塊的綜合醫療服務商。2019年,藥品、醫療器械配送板塊共實現351.77億元,同比增長3.85%。針對疫苗冷鏈配送業務在公司總收入的佔比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瑞康醫藥董秘辦,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瑞康醫藥不是第一家公開表示擁有疫苗配送業務的企業。日前,華東醫藥和鷺燕醫藥分別公開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擁有開展疫苗配送業務的資質,具有專業較完備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以及公司目前在福建省開展疫苗運輸業務。

此前,因公開表示公司具有完善的醫藥冷鏈質量管理體系,可承接多種温控要求藥品儲運業務,英特集團連續7個交易日漲停,累計漲幅達77.11%。同樣,因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有開展疫苗冷鏈業務”,重藥控股7月29日盤中漲停。從市場上來看,凡是涉及冷鏈運輸業務的上市公司,股價均顯著上漲,包括海容冷鏈、長虹美菱以及澳柯瑪等。

有分析認為,疫苗冷鏈概念升温與市場上“新冠疫苗大規模開打在即”消息有一定關係。

相關報道顯示,雖然目前尚未有疫苗正式面世,但各地已爭相開始訂購,如英國政府簽署合約,向輝瑞、BioNTech、Valneva等藥廠訂購9000萬劑在研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美國政府亦宣佈向藥廠輝瑞與BioNTech訂購一億劑在研疫苗。 中國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也已經在特定人羣中開展自願、免費的新冠病毒疫苗應急使用。

市場擴容

目前,全球已有超20款新冠疫苗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其中有幾款疫苗已進入三期試驗階段,預計2021年初可投入使用。有分析認為,疫苗冷鏈運輸行業存在較高門檻,一旦新冠疫苗成功研發,全球的冷鏈運輸需求會非常巨大,相關企業將迎來機遇。

醫藥冷鏈運輸被稱為冷鏈行業金字塔的頂尖。不同於一般的生鮮冷鏈,疫苗冷鏈門檻較高。北京市某公立醫院一位醫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疫苗需全程冷鏈,否則將失去活性,接種後將無法達到預防的效果,也就是“白打了”。以對温度的恆定控制為例,疫苗製品的保存温度必須恆定在2℃至8℃之間,超出這個温度範圍後蛋白等生物製劑的活性會受到影響。

米內網數據顯示,我國需要冷鏈運輸的藥品銷售額2018年約為1100億元。其中,疫苗佔比最大,達43%。按照醫藥冷鏈運輸的費用率12%來測算,我國醫藥冷鏈市場規模約為13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醫藥冷鏈行業增速預計接近15%,且具有持續性。

從新冠疫苗來看,目前我國藥企研發的新冠疫苗需要接種2針-3針為一個療程。2019年,我國疫苗領域批簽發數量為5.8億支,預計新冠疫苗將帶來28億-42億支的批簽發增量。阿斯利康首席執行官PascalSoriot在接受採訪時稱,結合阿斯利康對SARS使用技術的瞭解,其假設新冠疫苗的免疫力可能會持續12個月或18個月。

醫藥行業投資分析人士李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十幾億人口對新冠疫苗的需求,加上海外運輸業務,新冠疫苗成功上市後,全球的疫苗冷鏈市場將進一步擴容。

炒作還是利好

受消息刺激,多家企業股價上漲,但值得關注的是,“疫苗冷鏈概念股”中的部分公司並不是完全涉足疫苗配送業務。

在股價大漲後,澳柯瑪發佈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為冷鏈解決方案提供商,並不直接從事冷鏈物流運輸業務。目前,公司生物醫療冷鏈產業規模較小,2019年該產業收入約1.42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約為2.4%。同樣,對公司整體營收影響較小的還有重藥控股和英特集團。2020年上半年,重藥控股疫苗配送業務收入約200萬元,佔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的0.1%、佔營業利潤的4.6%。英特集團方面稱,公司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業務收入佔比極小,目前,公司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業務的在手訂單金額僅為5萬元。

今年以來,和疫苗沾邊的概念股均受到熱捧。此前,因市場消息稱新冠疫苗將面臨較大的玻璃瓶缺口。4月29日起,主業為藥用玻璃管制瓶研發的正川股份股價漲至超百元,期間累計最高漲幅超600%。與此同時,正川股份已有4名董事、監事拋出了減持計劃。8月3日,正川股份董事肖清、姜鳳安擬分別減持不超過15700股、35100股。

“就如此前的疫苗瓶,疫苗冷鏈概念股的走紅不排除短期資金炒作者的炒作。”李頊説道。今年6月,中國疫苗行業協會發文回應稱,我國優質疫苗瓶年產量至少可達80億支以上,能夠滿足新冠疫苗生產需求。

一位疫苗企業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新冠疫苗完成三期臨牀後,還要註冊審批,才能生產。從目前來看,短時間內尚不能大規模量產。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圖片來源:瑞康醫藥官網截圖)